李敬伟
摘 要:Java程序设计立体化教材建设是高校软件技术类专业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文章探索了完成Java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方案。立体化教材体系通常包括电子教案、电子图书、沟通评价平台、试题库、网络课程和资料库等6个方面。Java程序设计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将大大方便学生Java课程的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立体化教材;多媒体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国政府已把教育信息化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与此同时,在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中,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门信息技术专业必修课程,已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计算机编程和基本应用的简单层面上,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使课程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立体化教材的含义
立体化教材也称“多元化教材”或“一体化教材”,目的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一種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课程的实际需要,满足教育市场的需求,形成教育和教学改革。从内容上来分,包括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等。从表现形式上来分,包括纸质教科书、音像制品、电子和网络出版物等[1]。
2 Java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2.1 内容不够完整,教和学的功能未能实现互补
现行Java程序设计立体化教材大都只注重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也就是重视“学”的部分,忽略了立体化教材对于教师的辅助性作用,即“教”的部分未充分发挥效能。Java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基本课堂教学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论内容适合放在纸质书本上,而操作过程、案例示范等内容更适合放在实验教材上。同时,立体化教材应该作为教师的教辅资料出现,为课程教学提供跟课堂教学同步的诸如电子课件、动画以及课后作业等[2]。
2.2 内容更新较慢、体系无特色,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大多数Java教材的内容主要以文字为主,教材上大段的文字和一堆枯燥的代码,极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立体化教材建设应追求用一种动态和多媒体的形式去打动学生。当然,教材建设追求动态和多媒体化,需要与课程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搭配,不能破坏教材的完整性。总之,立体化教材应当与多种形式相结合,动静结合、突出特色、层次清晰,知识结构呈瀑布型[3]。
2.3 课程资源不够完备,使用率较低
“课程包”是目前很多精品课程网站内容载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课程包”只包括简单的图片、动画、课件等多种媒体。但对于课程的学习来说,课程包的内容过于滞后,或者与课程的建设和教材的更新关联性产生脱节现象,因此,课程包的利用率都比较低。
2.4 评价方式不够科学,没能科学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目前大多数立体化教材的评价形式是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内容和对应同步练习,缺乏对学生动态的评价机制。有的立体化教材没有提供答案分析,只有文本答案。这样就与传统教材没有任何区别。笔者认为,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即时评价平台,并基于此建立阶段考核和模块考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4]。
3 Java程序设计立体化教材的编写思路
3.1 理论教材与实验教材“分工协作”
理论教材建设是重点,由于Java课程知识体系较多、繁琐,如何有针对性地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的优势互补尤为重要。为了解决上述困难,建议理论教材与实验教材分开编写,此种手段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在教学中实现两套课件同时发挥作用,以实现“教”“学”相长的资源优势互补。一方面,课内理论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并逐步形成配套的“Java程序设计”优秀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的学习平台,实现“教”的对应。另一方面同步建立“Java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虚拟现实平台,以实现“学”的配套。相信由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这两种教材组成的教材体系,能够在课程的教学中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3.2 利用Java语言本身特性实现课件、动画
由于纸质教案不利于动态的展现和配合教学过程,更不利于各种信息共享,因此,纸质教案主要是服务于教师。课件和动画是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出来的新型教案,在传统纸质教案的基础上,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能够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教学过程,同时对于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容,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课件和动画具有较强的替代性,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利用Java软件本身优势实现具有趣味性的动态的课件,再结合音频、特效等素材直接构建于网络,实现别具特色的网络课程,以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具备网络的终端机上进行课程的学习。
3.3 扩充课程资源库,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1)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资料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仅通过教材上的内容学习远远是不够的。对教材上没有涉及的或者教材上内容深度不够的,可以结合市场上所用的主流开发技术,让学生课下去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去课下完成几个完整的案例。
(2)鼓励学生课下学习相关的行业报纸、杂志,了解行业发展新态势,将期刊杂志资料等链接至网络平台,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让学生不仅局限于学习有限的课程知识,还能及时了解最新动态及技术的运用。
3.4 创建沟通评价机制及良好的沟通平台
3.4.1 新型在线课程
以超星集团所开发的学习通软件作为最新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学习工具,学生能够利用它快速把自己的学习心得、遇到的问题同他人进行交流。学习通可以在手机上安装和学习,大大方便了学生的课下学习。将在线教学视频、教学资料、单元练习、课程测试等课程资源放到学习通中,是对传统学习形式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和扩展。
3.4.2 微博
微博如今已不屬于一个新鲜的词汇,从一开始就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青睐,已成为这个时代特有的标识。学生正处在这一年龄阶段,对微博充满了好奇并热衷其中。立体化教材建设便可利用这一强大的网络媒介,定期利用微博来发布最新的课程学习资源的链接或专业技术网站链接,也可是课堂上的新知识点关键词、重难点关键词等,让学生在微博上进行即时地回复评价,同教师及时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以便学生学习并补充本领域最新研究和应用动态,同Java立体化教材相融合 。
3.4.3 微信
微信是很多人日常交流和通信的必备工具。应结合这一趋势,利用微信公众号将部分课程资源放到这里,使学生能够时时处处进行学习。
3.5 将打造人文化环境与创建Java立体化教材相融合
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要渗透赏识教育的元素,给学生以人文和艺术熏陶。整体环境的设计要坚持工具性、人文性、艺术性观点。学生在使用该立体化教材时,可以进行表情达意、思维活动和文化传承。同时,立体化教材的内容也体现出对学生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关怀,能培养学生乐观健康的情感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5]。
4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教材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立体化教材是未来教材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在立体化教材还未成熟时,探索高效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笔者认为建立Java立体化教材的设计开发需要先进教学设计理念的指导,不断开发更新设计模式,不断更新教学沟通平台,不断地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成熟。
[参考文献]
[1]王波,王晓峰.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师理科学刊,2016(3):70-72.
[2]杜炫杰,李丽萍.《大学Java程序设计》立体化教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9(7):141-144.
[3]马燕,李顺宝.Java程序设计[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
[4]张建明.积极探索立体化教材发展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6(84):25-27.
[5]黄海平.信息技术环境下概率统计课程的立体化建设[J].广西教育,2013(6):41-43.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for Java programm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teaching methods of Java programming course, the paper thinks it is necessary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for Java programming course. Th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usually includes six aspects: electronic teaching plan, electronic books, communication and evaluation platform, test questions database, network courses and database.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 of Java programming will greatly facilitate students learning of Java course and cultivate their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Java programming;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multi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