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9-07-29 00:42戚蕴宜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老年患者围手术期

戚蕴宜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48例老年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视围手术期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都为2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常规组的愈合率为66.7%,综合组为87.5%,综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综合组为8.3%,综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综合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7.5%,综合组为100.0%,综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患者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愈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行。

【关键词】老年患者;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17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7-043-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48例老年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有效;②经内镜检查等证实为肠息肉;③符合手术适应证,均顺利完成手术;④对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腹部手术史;②入院1个月行其他外科手术治疗;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⑤精神疾病;⑥妊娠、哺乳期女性。视围手术期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都为24例。常规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26~72岁,中位数(47.3±10.8)岁;息肉大小1~4cm,中位数(1.6±0.3)cm;疾病类型中,直肠息肉9例,乙状结肠息肉6例,升结肠息肉5例,横结肠息肉4例;单发息肉16例,多发息肉8例。综合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26~73岁,中位数(47.1±10.7)岁;息肉大小1~4cm,中位数(1.5±0.4)cm;疾病类型中,直肠息肉8例,乙状结肠息肉7例,升结肠息肉5例,横结肠息肉4例;单发息肉15例,多发息肉9例。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治疗。术前均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包括空腹心电图、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机制以及血小板计数等。手术主要步骤为:①提醒患者视手术需求变换体位,确保息肉同邻近组织充分接触;②自活检孔置入圈套器,助手轻轻将其收拢,息肉变成暗紫色时将圈套器外套管与息肉紧密贴合;③调整内镜(奥利巴斯CF-Q260AI)距离,打开电源开关,电极金属头靠近息肉,视息肉大小调节功率,开始进行射频治疗。无蒂或粗蒂息肉先电凝再电切;长蒂息肉先电凝再电切,同时进行反复、间断通电治疗;息肉超过2cm且无蒂以及宽基底息肉者,先向息肉底部注入浓度为1:10000的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再行电凝电切治疗[1]。

1.2.2 护理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

综合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术前护理:嘱患者术前禁食水6-8小时。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积极回答其提出的各种疑问,以安抚其不良情绪。强化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手术目的、方法及手术过程中需配合的要点,列举治疗成功的病例,为患者战胜疾病树立信心。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嘱咐患者戒烟,指导患者行有效的呼吸训练等。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包括内镜超声、腹部超声、CT、凝血功能、血型等,及早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治疗。(2)术中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治疗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对体质较差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配合医生开展手术,做好器械的传递、设备的调节等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时及时告知医生。(3)术后护理:嘱患者24小时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如咳嗽屏气等。3天内尽量以卧床休息为主,减少下床活动。肠镜治疗过程中,需注入一定量气体,可引起腹胀等不适,应通过自然排气来缓解,告知患者不可按压腹部及按压腹部后可能出现的危险性。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检测血压Q4h。注意倾听主诉,有无腹痛、腹胀等不适及排便次数、颜色、性状,对于大便不宜排出者必要时可给予通便药物(杜密克)口服治疗。警惕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禁食24小时,观察无出血等特殊情况后可进流质饮食2-3天,逐渐过渡为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品,注意少吃或不吃牛奶、豆制品等。禁忌烟酒、刺激性饮食及促进肠蠕动药物。一般情况下术后无需服用药物。有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嘱术后应停药2周。出院1周内随访,劳逸结合,避免使用增加腹压的动作。如患者出现腹痛、便血、发热等不适及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2)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穿孔、溃疡、出血;(3)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运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估,评分项目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佳[2]。(4)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选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N×100%。

1.4 数据统计

运用SPSS21.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x±s)、%表示,分别行t、x2检验,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愈合情况对比

常规组患者愈合16例,愈合率为66.7%;综合组患者愈合21例,愈合率为87.5%;综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综合组为8.3%,综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3 生活质量对比

综合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4 护理满意度对比

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7.5%,综合组为100.0%,综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見表3。

3 讨论

肠息肉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以多发性分布居多,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出血、疼痛等,会对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构成一定的负性作用[3]。手术是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手段,传统直接息肉切除术因对机体损伤程度较大而慢慢被弃用,在内镜下行肠息肉切除术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微创手术,可借助射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息肉组织蛋白变性、凝固、脱水、坏死,手术视野清晰,可精准确定息肉的位置,具有创伤轻微、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势,因此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应用。

综合性护理是一种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方案,其护理措施从术前开始,包含术中、术后的各个环节,其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以及手术室护理等,能够从多方面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愈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行。

参考文献:

[1] 朱遂美.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肠息肉手术中的配合和护理方法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6):163-164.

[2] 戚艮有,谭庆兰,杨育如,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14):141-143.

[3] 陈丽娜,葛秀娟,姜艳艳.综合护理对结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电凝切术治疗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12(14):153-153.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老年患者围手术期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