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超
[摘要] 目的 探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替换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随机号码表法在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纳入200例为对象,依治疗效果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97例和观察组10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替换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胰岛素泵治疗时间、药物基础用量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是BMI和空腹C肽、餐后2 hC肽、撤泵时胰岛素基礎量、胰岛素泵治疗时间。结论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替换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是BMI和空腹C肽、餐后2 hC肽、撤泵时胰岛素基础量、胰岛素泵治疗时间这5个方面,临床上给患者替换治疗时要高度重视,保证患者得到科学且更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替换治疗;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5(a)-0053-02
目前,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关键就是其血糖水平的控制,而可以采用的降糖药物和方法较多,常见高血糖患者以胰岛素泵降低血糖水平,但患者容易出现撤泵后胰岛素替代治疗效果欠佳甚至无效的情况。该文就主要对基础胰岛素联合降糖药物替换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影响因素予以探讨,以期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患者病情均符合《实用糖尿病学(第4版)》[1]中的诊断标准,入院时空腹血糖>12 mmol/L及(或)餐后2 h血糖>1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依治疗效果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替换治疗成功)97例和观察组(替换治疗未成功)103例,观察组103例患者出院时空腹血糖≤7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对照组97例患者出院时空腹血糖>7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两组患者年龄均在24~71岁之间、平均是(45.07±5.69)岁。研究中内容未违背医学伦理,征得患者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替换胰岛素泵治疗,具体治疗内容是:①胰岛素泵:选择胰岛素泵给患者连续皮下输注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剂量调整参照《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17版)》[2]中的标准。②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基础胰岛素用药剂量与胰岛素泵停用时的剂量相同,再参照《糖尿病诊治实用指南》[3]中的标准为患者选择适宜的口服降糖药,用药剂量调整依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确定。
1.3 统计方法
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
两组血糖控制、撤泵时间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bA1c、撤泵时餐后2 h血糖、替换治疗时间这3个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替换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因素
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替换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因素是BMI和空腹C肽、餐后2 hC肽、撤泵时胰岛素基础量、胰岛素泵治疗时间这5个指标。见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好发于年龄≥35~40岁的人群,糖尿病患者中>90%的为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机体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未全部丧失,部分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却未能被充分利用。2型糖尿病患者大都是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稳定后,再用基础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替换胰岛素泵维持治疗,但目前临床上对此替换治疗情况并无统一的方案[4]。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体重、血糖控制、胰岛素泵治疗时间、药物基础用量等方面差异明显,患者替换治疗成功的几率大。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则将年龄和病程以及HbA1c、撤泵时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及胰岛素总量等指标排除,得出BMI和空腹C肽以及餐后2 hC肽和撤泵时胰岛素基础量、胰岛素泵治疗时间与患者是否能够替换治疗成功有关。可见胰岛β细胞功能良好时,患者替换治疗成功的几率大,而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的胰岛素β细胞分泌功能会影响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效果,临床上如果接收胰岛素泵治疗时,患者体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良好,且胰岛素泵的基础用量较小,便可以让患者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进行替换治疗[5-7]。
综上所述,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替换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因素是BMI和空腹C肽、餐后2 hC肽、撤泵时胰岛素基础量、胰岛素泵治疗时间,替换治疗时要详细分析上述指标情况。
[参考文献]
[1] 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17版)[S].2017.
[3] 邢玉微,孟凡芳,李亚娟,等.糖尿病诊治实用指南[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4] 张琪,孙婷婷,王龙,等.379例1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降糖治疗方案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4):529-533.
[5] 孙习军,田志英,周洁.胰岛素泵与口服降糖药治疗对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8):2307-2309.
[6] 刘烨,王艳荣.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长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可选之路[J].药品评价,2017,14(7):9-13.
[7] 李琚海.胰岛素强化与常规降糖药物治疗早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24):57-59.
(收稿日期:201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