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莉 张莹 潘多
[摘要] 目的 观察对糖尿病大鼠实施胰岛素控制對其正畸牙齿移动产生的影响。方法 纳入90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设置为空白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胰岛素控制组。牵磨牙近中移动后第7、14、21天,分别采集标本,检测3组不同时间的血清骨钙素水平,以及颌骨骨钙素水平。结果 经检测与对比,3组第7、14、21天的血清骨钙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测与对比,糖尿病模型组第14、21天的远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胰岛素控制组和空白对照组,胰岛素控制组第14天的远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糖尿病模型组第7、14天的近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胰岛素控制组与空白对照组,胰岛素控制组第14天的近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余不同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大鼠实施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应用胰岛素控制可获得理想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正畸;胰岛素控制;大鼠模型;牙齿移动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5(a)-0023-02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会对患者机体的代谢状态、骨质状态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极易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的出现。当前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的正畸需求,考虑到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情况,临床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正畸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骨吸收等问题[1]。该次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方式,观察对糖尿病大鼠实施胰岛素控制对其正畸牙齿移动产生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90只SD大鼠,均为雄性,体质量185~220 g,平均(195.35±2.05)g, 鼠龄为6~8 周。实验动物均由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提供,生产许可证号码:SCXK(沪)2017—0009。入组实验动物基本情况良好,对动物的相关处理均符合医学伦理要求。对入组的实验动物均置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适应性饲养,均实施普通块料分笼饲养,自由摄食、饮水,并予以12 h昼夜循环。
1.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链脲佐菌素由湖南汇百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血糖仪由长沙益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正畸弹力线由浙江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1.3.1 实验分组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设置为空白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胰岛素控制组,3组动物的基本情况基本相同。
1.3.2 糖尿病模型制备 糖尿病模型组与胰岛素控制组均接受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注射剂量为60 mg/kg,空白对照组则接受相同剂量的缓冲注射液注射。不同药物注射后72 h,分别采集糖尿病模型组与胰岛素控制组大鼠的尾静脉血以及尿液标本送检,检验各组血糖水平与和血尿水平。如果经检验大鼠尿糖水平达到+++~++++,血糖水平达到16.8 mmol/L以上,则视为成功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该次研究糖尿病模型组与胰岛素控制组均成功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2]。
1.3.3 分组处理 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第4天,开始对胰岛素控制组实施胰岛素颈背部皮下注射,剂量为0~4 U/d。利用血糖仪对实验动物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和记录,如果血糖水平小于10 mmol/L,则视为胰岛素控制良好。对糖尿病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均实施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3周后,对各组实施全麻,并使用正畸弹力线(30 g力度)于上颌切牙与第一磨牙间牵第一磨牙近中移动。
1.3.4 标本采集 牵磨牙近中移动后第7、14、21天,分别采集各组血清标本以及双侧上颌骨组织标本,检测3组不同时间的血清骨钙素水平,以及颌骨骨钙素水平。
1.4 观察指标
血清骨钙素水平检测采集各组动物血清送检,利用全自动放免仪进行检测。颌骨骨钙素水平检测需采集各组双侧上颌骨组织,将第一、第二磨牙拔除。并从第一磨牙近中2/3处分离牙槽骨,分为远中、近中两部分,按照lg/mL的比例添加生理盐水,捣制为匀浆。对匀浆实施离心,收集上清液,利用放免法对组织中的骨钙索水平进行检测。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x±s)均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动物大体情况
实验过程中空白对照组大鼠均正常进食、饮水、进食,体重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渐提高,动物健康状态良好,毛色有光泽。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后3~4 d,糖尿病模型组、胰岛素控制组大鼠均开始表现出多尿、多食、多饮等情况,但体重水平逐渐下降,且毛色逐渐暗淡。在注射胰岛素后,胰岛素控制组大鼠的多尿、多食、多饮等症状逐渐减轻,并在注射后7 d左右显著改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之间无明显差异。
2.2 不同时间3组血清骨钙素水平检测与比较
经检测与对比,3组第7、14、21天的血清骨钙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不同时间3组颌骨骨钙素水平检测与比较
经检测与对比,糖尿病模型组第14、21天的远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胰岛素控制组和空白对照组,胰岛素控制组第14天的远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糖尿病模型组第7、14天的近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胰岛素控制组与空白对照组,胰岛素控制组第14天的近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余不同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口腔正畸治疗中,骨改建是一个重要问题。但是,糖尿病患者会存在一定的骨改建异常情况,导致其正畸治疗存在一定的特殊性[3]。正畸作用下,在实施牙齿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牙槽骨实施一定的改建。
牙齿移动量以及移动方向都与患者的牙槽骨状态之间存在紧密联系[4]。在该组动物实验中,在对实验大鼠实施正畸牙齿移动处理的过程中,大鼠牙槽骨会出现改建现象,并涉及到骨吸收以及骨形成。正畸作用下,在对实验大鼠实施牙齿移动的过程中,需要牙槽骨的正常改建。同时,实验大鼠的牙槽骨状态会影响到实际的牙齿移动的方向以及移动量。实验大鼠牙槽骨的再生能力,也与最终的正畸治疗效果之间关系密切。骨钙素是骨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显示出成骨细胞的活性以及骨的转化水平,可用来对正畸治疗的牙槽骨变化情况予以反映[5]。经该组实验观察也发现,三组不同时间的血清骨钙素水平均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模型组第14、21天的远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胰岛素控制组和空白对照组,胰岛素控制组第14天的远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5。糖尿病模型组第7、14天的近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胰岛素控制组与空白對照组,胰岛素控制组第14天的近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余不同时间进行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其中,在第14天,糖尿病模型组以及胰岛素控制组的骨钙素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提升,新骨形成不明显。即提示,大鼠的骨吸收早于空白对照组出现,且持续较长时间。成骨细胞功能的活跃程度,以及实验大鼠的骨吸收活跃性,都会对大鼠血清中的骨钙素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该次实验结果还显示,胰岛素控制组第7、21天的骨钙素水平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即表明,在骨吸收出现时间方面,胰岛素控制组与空白对照组骨基本相同,仅在骨吸收高峰期存在较为严重的情况[6]。
综上所述,经该次实验可以证实,对糖尿病大鼠实施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应用胰岛素控制可获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果利.正畸治疗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牙周状况及血糖水平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0):128-129.
[2] 黄瑾,刘建国,宋琦,等.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转化生长因子-β1联合应用对大鼠正畸牙牙周膜中整合素β3表达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4):413-417.
[3] 王兴宝.牙周病正畸治疗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2):3-4.
[4] 秦蕴,张莹.胰岛素控制下的糖尿病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5):75-76.
[5] 张亮.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在糖尿病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2):198-201.
[6] 秦蕴,李杨.糖尿病大鼠正畸牙移动的BGP、ICTP及血糖变化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6):48-49.
(收稿日期: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