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如何针对高职教育特点,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培养高职特色人才,成为高职教育研究者和高职院校关注的重要课题。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各高职院校都在抓内涵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标志性地体现就是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必然需要,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的根本保障。
1.在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方面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
多参照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沿用传统的以学科为核心的模式,在进行教学活动评价时,过多重视课堂教学环节,忽视实践教学的监督和评价;对教学秩序的监督评价多,对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教案编写、教学成果等的评价少;注重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对学生成绩、考试命题质量、评分标准、阅卷水平、试题库等方面的监督和评价,往往没有纳入到评价标准中。
2.在教学质量监督的范围方面存在过窄粗放问题
教学质量评价仅仅针对教学质量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针对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教学管理、选修课开展、教学设施、课程安排以及教材质量等工作质量。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范围狭窄,仅针对学校的教学活动、教师教授理论课程的效果以及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监督与评价,对质量评价过程与教学研究、课程安排、市场需求的联系关注不够,忽略了对教学管理、专业设置、教学研究以及教师实践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监督和评价。
3.在课堂质量评价标准条目繁多,难以操作
很多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20多条。学院督导成员与专家进行评价时,很难分项打分。同行评教由于较少相互听课,存在关系远近和印象分现象,分数缺乏公信度和有效度,导致最后整个系部的评价结果趋同,没有太大的差距。学生进行评价时,随意性较大,对其要求越严格,往往打的分数较低,很难把每一项打的准确。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要突出质量的规定需要(目标性)和质量的潜在需要(现实性和长远性),要立足学校的教学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制定适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1.分层分类评价标准的探究
我们根据高职院校理论课和实训课的不同要求,分别制定了理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实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重点加入了项目课程的考核,精简、整合了考核项目。新评价标准由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组成,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考核。
2.分层分类评价的实践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和辽宁省高水平现代化建设院校,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综合评价办法。把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等专任教师履行岗位职责作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基础,分层分类评价,实现评价客观公平公正。学院以“学生就业乐业”为导向,以教师岗位聘任职责和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为依据确定评价内容,以培养学生技能为核心,动态调整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手段。采取校内评价和外部专业机构综合的评价手段和形式,实行全员评价、全面评价和全过程评价,针对不同的课程,实行不同单位、学科、岗位分类评价。从“基本岗位职责要求、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二个方面展开综合评价。基本岗位职责要求——将教师履行岗位职责作为评价基础,对各专业技术职称专任教师提出相关对等的基本岗位职责要求,从参与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承担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参加技能竞赛、毕业设计或大学生创新创业获奖、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和教学成果奖等进行具体规定,使各岗位教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考。课程教学质量标准——重点放在评价课堂教学效果,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获得感。由学生、教学督导和专业评价机构实施评价。学生全过程评价教学有效性,督导实施日常综合评价,专业机构开展全面评价,最终形成纵横对比的量化评价结论,为各系部以“问题导向”,开展教学“诊改”提供了参考数据。
实践证明,针对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改革而构建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验证项目课程在高职课堂教学的效果,丰富了高职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我们将按照“全面素质质量观”的要求,不断探索诊改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增强自身含金量,努力提高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使我院在质量立校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