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鸿
自1999年起,国家教育部已陆续举办了十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以下简称“基本功展示活动”),每届由全国三十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选拔出的六十余所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参加,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项盛事。值此第十届“基本功展示活动”落幕之际,关于“基本功展示活动”中的综合技能培养问题、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问题,尤其是钢琴作为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优化设置问题等,再次引发了业界的深入思考。
“基本功展示活动”不仅是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的全面考查和检验,而且对于探索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规律、交流高校音乐教育实践经验、带动全国高校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对于未来我国音乐普及教育的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影响深远。纵观近二十年来该项展示活动的发展及演变,以及对活动特点、专家点评、业界反响的梳理及研究,我们关注到国家对于音乐教育专业要求的重点在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于提高学生理解并运用音乐理论知识开展音乐教学和音乐创作的能力。聚焦在钢琴领域,提高学生的钢琴应用实践技能水平将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钢琴教学①与应用钢琴教学②相结合必将成为未来钢琴教学的发展趋势。
纵观历届“基本功展示活动”,其考查领域以音乐教学技能为核心并不断演变和拓展,考核内容涵盖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合唱指挥、中外器乐演奏、教育基础理论等方面。这些项目集中体现了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核心素质要求,也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指导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基本功展示活动”虽然不能涵盖全部的音乐教学技能,但却反映了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科重点,其内涵的调整变化反映出教育部对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例如,在前九届展示活动中,作为传统钢琴教学的代表成果——钢琴演奏一直是考核的重点项目,而本届展示活动却首次取消了对该项目的考核;钢琴伴奏、自弹自唱等应用钢琴内容,则始终作为固定考核科目被保留并日显突出。由此可见,钢琴综合应用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础技能正越来越受到重视,钢琴教学的重点开始向应用技能倾斜。此外,从第六届“基本功展示活动”开始,还额外增加了微课展示项目,进一步突出了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特色,而且以钢琴为主要工具构建音乐集体课堂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并鼓励各院校就教材教法展开研讨,以推动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在历届“基本功展示活动”中,钢琴演奏及应用能力相比于其他乐器仍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不论是声乐专业还是其他器乐专业的学生,钢琴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必修技能始终处于显著地位。其中,钢琴演奏重在考查学生的独奏技能以及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演绎水平;而钢琴伴奏、自弹自唱则重在考查学生在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织体、即兴编配、弹唱配合、风格表现方面的认知水平及综合运用和表现能力;多学科、全方位考核关联性大,钢琴综合应用能力考查穿透力强。专家评委在展示活动讲评时曾多次强调:创造性地编配和演奏才是音乐的灵魂。具体来看,钢琴弹奏技术仅作为打分的部分依据,学生对和声的理解、声部的平衡、呼吸的控制、踏板的运用、钢琴伴奏与演唱的配合,以及对音乐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等方面才是综合考查的重点。而且钢琴伴奏、自弹自唱本身就是对音乐表现风格的考查,体现的是学生对作品本身的社会化、人文化的审美理解,加之节奏、和声、调性、强弱等钢琴应用技能的展现,才能达到感染人心的效果。这种审美和表现能力的训练,恰恰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尤其是钢琴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尽管不少学生可以弹奏高难度的曲目,但由于缺乏音乐理论修养和文化底蕴,很难深入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而且“重技轻艺”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因此,对学生音乐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仍是下一步钢琴教学的重点。
“基本功展示活动”对加快推进高校音乐教育改革释放了强烈的信号,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明确指出:“基本功展示活动”是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和《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以培养高素质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为目标,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适应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也是对音乐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积极引导和有力推动。音乐教育专业不是培养器乐演奏或声乐演唱的专门人才,而是要培养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教育人才。然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多年来仍然没有“跳出”传统钢琴教学的思路,仍停留在“练几首曲子、开一场独奏音乐会”的套路上,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匮乏,最终导致教学成果与教学目标偏离, 教学成效不佳。“基本功展示活动”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指明了方向,即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具备传统的钢琴演奏功底,还要熟练掌握即兴伴奏、自弹自唱等应用钢琴综合技能。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必须树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新的教学思路,将传统钢琴教学的纵向技术训练和应用钢琴教学的横向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谓“非师化”就是指非师范化,是对有意或无意忽视师范化教学目标观念的统称。目前,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招聘钢琴教师或引进人才方面,依然按照招聘专业演奏人才的标准来开展,动辄要求演奏专业博士、海外音乐院校深造经历、国际大赛获奖等履历,导致所聘任的钢琴教师大都是钢琴演奏专业出身。出于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思维惯性,其在教学理念上往往以培养钢琴演奏专业人才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延续传统钢琴教学的模式,对钢琴演奏的技术要求苛刻,反而忽视了钢琴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弱化了钢琴教学的师范化特色。在这种大环境下,应用钢琴教学往往被视为“旁门左道”, 被贴上“不专业”“层次低”等标签,受到不公正的认识和评价。尽管国家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目标规定得很明确,“基本功展示活动”引领的方向也很清晰,而且学生也非常欢迎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方法,但应用钢琴教学的推广工作仍然得不到广泛的响应和认可,这种理念的冲突也是当前钢琴师范化教学的现实矛盾之一。所以,我们呼吁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和思路,丰富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保证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师范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钢琴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但目前很多高校的钢琴课程的设计安排仍非常不合理,比如“大一”“大二”学年进行传统钢琴的学习;“大三”学年开始钢琴和声乐的分科学习,初步涉猎即兴伴奏;“大四”学年除了主修钢琴的学生继续学习外,再无其他钢琴课程。由于综合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基础比较薄弱,大都处于入门阶段,即使在“大一”“大二”阶段学习了两年钢琴却也收效甚微,导致“大三”学年学习钢琴即兴伴奏时很是艰难。此外,钢琴横向教学课程十分匮乏,没有自弹自唱课程,移调弹奏技能也基本没有涉猎,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缺失严重。学生对钢琴学习也非常迷茫,基础稍好一些的学生,一心向钢琴表演专业看齐,励志毕业要开一场高水平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基础一般的学生,大都会勤奋练琴,但由于钢琴学习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毕业时也不会有太大的收获;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钢琴学习方面欠缺太多,索性自暴自弃放弃钢琴学习,以致毕业时对本专业极其不自信,影响就业竞争力,根本无法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总而言之,钢琴课程的设置偏离了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与师范化教学并没有很好地契合,学生也无法找准学习的目标。
除了立体化学习钢琴技能外,学生还要进一步打牢中西方音乐史、基础乐理、作品分析、和声、复调等音乐理论功底;结合未来教学岗位要求,还需要拓展教学方法、课程教案、课堂组织、多媒体应用等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并对教育理论、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广泛涉猎;还要从音乐理论和转化创作的角度去理解、应用音乐知识,最终成为一位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而不单是一个钢琴演奏者或声乐演唱者。然而,当前我们在课程安排上还不能很好地覆盖教学目标,在教材选择上也相对单一和老套,为弥补这些差距,我们急需引入更加丰富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彻底改变“重技轻艺”“重技轻教”的局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教学技能。
综合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育大多仍在沿用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与诠释、强化钢琴演奏技术和声音训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应用钢琴教学法则主张音乐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并以和声学为中心,注重钢琴即兴技能的训练,突出大众化和普及性,更加接近现代音乐生活。传统钢琴与应用钢琴的“一体化”教学,是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应用钢琴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合理搭配,把基础乐理、作曲技术理论、键盘和声理论等综合理论知识渗透进钢琴教学课程中,综合运用各类辅助教材,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逐步深化,从而拓展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其音乐审美和理解能力。同时,对主修钢琴和主修声乐或其他乐器的学生采取区别化教学,形成“一专多能”“基础多能”的总体局面,努力构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体系。从近年来笔者的教学实践看,很多学生充分感受到应用钢琴教学的魅力,在现实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技术潜力,营造了学生爱学、进步稳固、涉猎广泛、应用全面的良好局面。
总体课程安排(见表1):
表1 传统钢琴与应用钢琴教学课程安排
具体教材设计(见表2)③:
表2 传统钢琴与应用钢琴教学教材设计
在应用钢琴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演奏技术、即兴作曲、移调练习、弹唱训练等重点环节寻找突破,探索“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从而将各种培养目标现实落地。一是注重打牢钢琴演奏基本功,演奏技术的高低决定了音乐表现能力的上限,如果拥有一定的钢琴基础,那么在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等方面的自由度就会更大,音乐创作和和声编配的广度、深度就更有空间。二是注重涉猎作曲理论,注意把曲式、和声等作曲理论知识与钢琴演奏融为一体,让学生更好地剖析音乐作品,更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并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理论开展即兴创作,这对于提高即兴伴奏能力有很大帮助。三是注重强化移调练习,移调本身也是一项重要的演奏技术,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首调思维,对传统和声的听觉训练和键盘弹奏训练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而且在广泛的伴奏活动中,移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技能。四是注重开展弹唱训练,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弹唱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也能通过优秀的弹唱表演与学生进行更亲近的沟通,弹唱十分有利于音乐情感的培养,加深学生对自我及他人的音乐感染力;同时,弹唱需要“一心二用”或“一心三用”,弹唱的曲谱也与纯伴奏有所差别,因此弹唱是一项综合技能训练,也是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提高学生开展音乐教学的能力是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能弹,更要会教。为适应从业需求,音乐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一方面需要在教材教法课程中融汇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但应将其作为教科书学习,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领会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对象组织不同形式的教材的方法,掌握教材搭配的一般方法及思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录制微课、模拟课堂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授课组织能力,通过制作投影、录制短片等途径教会学生多媒体展示的基本方法,利用支教、助教等机会增加开展教学实践的经验,让学生既掌握弹奏技能,又能够搭配教材组织授课,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多样化的现代音乐教育工作需求。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不但全面检测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了解了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普遍水平,同时也是对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成果的实践反馈和深化改革方向的指导参考。从历届展示活动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在即兴伴奏、自弹自唱、授课展示等方面仍亟待加强,传统钢琴与应用钢琴“一体化”教学作为拓展和提高学生钢琴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必将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注 释
①传统钢琴教学:泛指以西方古典钢琴音乐文化为脉络的教学法,注重演奏技术上的纵向深化,在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与诠释上、在强化钢琴演奏技术和声音训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严谨性和规范性。
②应用钢琴教学:泛指以现代音乐钢琴伴奏和弹唱为主体的教学法,主张音乐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并以和声为中心,注重钢琴即兴演奏能力、钢琴弹唱能力训练,突出大众化和普及性。
③张立鸿《传统钢琴与应用钢琴》,《艺术研究》2016年第11期。
④张慧、唐重庆、李和平编《钢琴》(1——4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