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 瑛 王艳莉 肖正广
用好用活“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秉执“两山”发展理念,是近年来安顺市茶产业发展的“法宝”。安顺市立足于茶产业提质增效,全市上下深学笃用“五步工作法”,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全力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调节调度,茶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逐年提高,有力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进程。
截至2018年底,全市投产茶园面积达34.5万亩,茶叶总产量1.46万吨,总产值18.22亿元,综合产值达28.21亿元。茶叶企业(合作社)235家,茶产业从业人员17.13万人,其中,茶农12.78万人,茶农采茶年均增收5200元。
普定古古茶树
规模是产业发展之基,只有规模化才能实现产业化。
为全面推进茶园标准化建设,安顺市从2011年起,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支持茶叶生产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和农户新建茶园。通过开展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每年筛选近20家茶叶示范基地进行跟踪扶持和重点培育。全市茶叶产量从2011年的2020吨增加到2018年的1.46万吨;茶叶企业从2011年的54家增加到2018年的235家。
同时,着力优化茶叶种植布局。按照集中连片的总体思路,以标准园创建为抓手,打造了6个省级茶产业园区和4个乡级茶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园区为核心,关岭县石漠化综合治理片区为主要支点的茶叶种植带,逐步形成平坝、紫云、西秀、普定、镇宁县内集中连片、县县接壤连片的“两园三廊”的茶园布局。
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是安顺市推进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照省质监、农业部门发布的《安顺“瀑布毛峰茶”》省级地方标准,细化茶叶生产各项量化指标,对茶叶种植、管护、施肥和用药等方面严格要求,严禁在茶树上使用催芽素和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规范和控制茶树病虫害药品管理,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针对安顺茶叶单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现状,安顺市主导企业抱团发展,“协同作战”全面提升产能,并取得了较好的聚合效应。普定县猫洞乡4家合作社与福建永隽茶叶进出口贸易公司合作,由该公司负责以每斤约80元的价格全部收购。安顺市御茶村茶业公司牵头发起组建安顺市有机茶产业联盟。西秀区成立茶叶投资集团、普定县成立朵贝茶叶集团、平坝区成立茶叶协会等。通过抱团形成联盟或集团的形式,彻底扭转了茶叶市场小、散、乱,产品标准不一、商品性不高、市场占有率低等现象。
于此同时,安顺市积极推进标准建立,完善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瀑布系列茶管理办法和可追溯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推动全市茶叶生产基地以欧标外销茶生产为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下做大做强出口茶。近年来,以安顺市御茶村公司、镇宁金瀑公司为龙头带领,共计出口蒸青片茶、黑茶等5000余吨,出口额4080余万元。
市场是检验产业成败的关键,为精准确定产品结构,安顺市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目标市场、目标人群。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消费习惯和口感需求,指导企业生产适销产品。青岛乃至山东等北方市场喜好高香型扁型绿茶。安顺市采取邀请青岛5个茶叶批发14家到安顺考察和订购茶叶产品,并请青岛茶叶加工人员现场指导,目前,安顺已在青岛及山东半岛开设茶叶专卖店12个。内蒙、西北地区人们饮食习惯喜油腻、喝的奶油茶有奶有油而无茶的特点。针对内蒙、西北市场喜欢“清肠道”的黑茶。安顺市鼓励支持贵州生态黑茶集团在内蒙古开设黑茶专营店。通过政府补贴企业部分销售窗口建设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创建省销售窗口。红茶产品主要通过福建经销商或进出口公司出口。
品牌是产业的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产品“走出去”的关键所在。为全面提升茶叶品牌知名度,安顺市通过开展产地产品认定,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认定工作,打造安茶品牌。目前“黄果树毛峰”和“朵贝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确立为安茶区域公共品牌。
为促进公共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安顺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每年组织20-30家安顺茶企参与在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山东等地举办的黔茶出山大型活动、国际茶叶博览会和丝绸之路·黔茶飘香等系列活动,重点展示全市茶产业发展情况和企业产品情况,多角度推介,扩大安茶影响。
此外,安顺市还积极借助各媒体平台,展示安茶形象。在高速公路沿线、城市主要干道、重点景区、目标市场投放安顺茶叶广告牌,宣传安顺茶叶形象。同时,拍摄制作茶文化宣传片,与新华网、贵州日报、当代贵州、贵州电视台、贵茶杂志、安顺日报等媒体合作,推介安茶名片。2018年,电视网络及新媒体宣传146次,辖区内广告牌122块,组织各类茶事活动217次。
从2017年起,安顺市动员企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引导企业建立扶贫工作台账和贫困户脱贫档案。涌现了一些扶贫典型。2017年,安顺市金瀑公司入股分红型扶贫案例和紫云映宏公司的带动就业型扶贫案例,成为全省扶贫经验总结推广的四种类型中的两种在全省推广。
镇宁金瀑公司与双龙山街道签订脱贫合作协议,双龙山街道办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00万元作为150户贫困户556人的股份,以入股分红的方式注入到企业,第3年返还300万元的分红资金给556名贫困户。紫云映红公司近三年来,仅发放给周边农户的茶叶采摘务工费就达1100余万元,还带动了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部分企业在用工方面,明确只招贫困户或贫困户优先等方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同时,安顺市着力培训技师带动发展,加强茶产业人才库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市茶产业专家服务组,邀请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省茶科所、安顺职院等院校专家对贫困茶农开展技术培训,带动更多贫困人员通过种茶、产茶、销茶脱贫致富。
安顺市茶叶发展助推脱贫攻坚成效,得益于党委、政府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不断推进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建设,事无巨细深耕茶业生产销售环节,下绣花功夫,铸强势产业,致力于将“安顺茶叶”打造成为安顺市“走出去”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