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星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在脑卒中的治疗上,临床中常采取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其中OT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康复模式,该模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1]。然而,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OT治疗的时候,一般是在实施PT后2周再开展,而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在PT治疗时实施PT治疗的效果更佳。基于此,本次研究对脑卒中行作业OT的介入时机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利帮助,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观察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7~71岁,平均(58.6±2.4)岁。对照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45~70岁,平均(57.9±2.6)岁。一般资料上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给予患者PT、OT治疗。
对照组治疗方法: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后,实施PT治疗,内容: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桥式运动、坐、站位平衡训练等,疗程为6周,每次训练时间为1 h。在行PT治疗后2周开展OT治疗,治疗内容:翻身、穿衣、进食、如厕等,此外重点予以作业课题治疗,如强化餐具使用、辅助用具的使用、患肢的强化训练等,每次训练1 h。
观察组治疗方法:按照对照组实施PT、OT的方法进行操作,且PT治疗与OT治疗均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两个方案每个的训练时间均为1h,连续治疗6周。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使用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运动功能越佳;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使用SPSS 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为期6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是观察组评分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BM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BMI评分比较(±s,分)
MB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6周 治疗前 治疗后6周观察组 35 61.17±6.47 82.26±7.41 67.72±7.04 83.39±7.84对照组 35 60.87±6.51 75.54±7.13 67.69±7.06 77.26±7.46 t-0.193 3.866 0.018 3.351 P-0.847 0.000 0.986 0.001组别 n FMA评分
在PT治疗与OT治疗的选择上,多数的医师往往更加倾向于PT治疗,原因是PT治疗对肢体功能的改善更加显著[3]。但是近年来的很多研究却发现,将PT、OT治疗同时进行,可加快患者的康复,对此,本研究进行了相关的探究。试验显示,在治疗后6周患者FMA评分及MBI评分提高幅度上,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显著。
综上所述,在临床针对脑卒中的治疗中,早期开展作业疗法对患者康复疗效有积极的影响,可明显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该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