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彬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冠心病全名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治疗期间辅以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病情控制及好转具有重要帮助[1]。此次研究对临床优质护理干预的开展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7月~12月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59例,女47例,年龄42~73岁,平均(59.1±5.4)岁,病程3~12年,平均(4.8±1.2)年。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参照组患者在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院期间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如下:
环境干预:对住院环境进行优化,保持温度、湿度、光线适中,每日均要通风换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健康宣教: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内容包括冠心病病因、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危害性、防治方案等,让其对冠心病有个正确认知。
心理疏导:患者因病程长、病情反复易出现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疏导与情绪安抚,情绪波动过大易引发心绞痛和心脏不良事件,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生活干预:了解患者饮食习惯,针对其口味喜好,制定科学、营养的饮食方案,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控制好盐、糖、脂肪的摄入量;禁止食用辛辣、油腻类食物,鼓励患者多吃水果及蔬菜,补充维生素。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其进行适当活动,以增强体质,且有助于胃肠蠕动,保持排便通畅,因便秘患者在用力排便时会增加心脏负荷。叮嘱患者戒烟、戒酒,避免熬夜与劳累,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②SAS评估值:在护理一周后,以焦虑自评量表为工具,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SAS评估值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显著、心理状态越差[2]。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二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n(%)]
护理1周后,试验组患者的S A S评估值为(40.52±3.20)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的(48.24±3.8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冠心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反复出现的心前区绞痛、胸闷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该病的发生及发展,与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肥胖、吸烟饮酒、劳累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要加以预防。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一切以患者身心感受为重点,我科在冠心病的临床护理中,通过环境干预、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生活干预,对护理服务进行完善,目的是提升护理质量。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SAS评估值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常规护理比较,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并可消除其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故可考虑将其作为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