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求生》:人、企命运思辨与纪录片命运叙事

2019-07-29 11:41杨娜娜
文化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核纪录片命运

杨娜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开放、合作、共赢逐渐成为当今世界顺应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方式,而在这样的时代变迁里,人的命运、企业的命运将走向何处?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如何和社会和谐对话?如何和自我对话?诸如此类的困惑和迷茫,导演李涓作为事件冷静的观察者以及真实的记录者,通过纪录片的方式展开叙事,拉开一场社会转型期国企变革的大幕。

一、小人物命运与自我价值探寻

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产生,存在着主体性以及主体间性的特征。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旗手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分为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工具行为是主客体关系,而交往行为是主体间性行为。主体间性主要在交往中体现,即对话、互动、理解与共识[1]。小人物的自我价值及主体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话语来建构的。社会转型期,伴随着传统话语的失效,人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自我价值的探寻逐渐成为人们建构自我的重要途径[2]。

在《绝境求生》这部影片当中,以中核钛白职工为代表的小人物在工作之初,其自我价值的建构是由组织赋予的。正如安徽金星钛白公司董事长李建锋在采访中所说:“起初职工们到钛白来,并不是自己要来,而是服从组织分配。”中核钛白作为中国第一家万吨级钛白粉厂,在早期创造了许多辉煌,钛白职工也以自己身为“钛白人”而感到骄傲。然而,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将这一平衡打破,中核钛白持续大幅度亏损,几近破产。钛白职工的光环不再,只能靠磨石头、摆地摊等方式维持生活。“钛白”一词在其符号的所指意义上甚至已成为一个贬义的存在。影片中提到,职工都不愿穿着工作服出门,孩子在学校也不愿提及自己是钛白子弟,怕被人嘲笑。钛白职工的命运同企业命运深度相连,此时钛白职工的自我价值早已由原先的组织赋予转化成了社会话语赋予。直至2012年7月27日,会议通过中核钛白破产重整方案,中国信达退出中核钛白,国企彻底改制为私企。对于职工来说,“等要靠”的日子不再,传统话语失效,“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市场逻辑接替了旧的思维逻辑方式,自我建构的支点在市场化语境下发生了转变,“靠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成为钛白职工自我价值建构的新支点,钛白职工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新的平衡得以建构。

二、企业命运与个人主体关联

影片中企业从国企转向私营,涉及的人物关系及利益有多个方面。影片所展现出来的与企业命运休戚相关的个人命运主要包括中核钛白的职工、投资中核钛白股票的股民、中核钛白原材料供应商、各方股东以及董事长李建锋等。这些本来基本上关系不大的人,由于企业破产重组,不得不聚在一起。以董事长李建锋为中心,其他各方将重组压力汇集于此,企业命运处于危急关头,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利益交织千头万绪。电影在叙事上也采取了“采访+纪录片配音”的方式推动情节发展,逐步展开对相关人物、情节的描述。

整部影片首先出场的事件相关主体就是中核钛白的职工们,以情节还原的方式重现了“职工请愿上访”的场景。叙事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呈现冲突,直接在影片最初将主要矛盾抛出,吸引观众眼球。随着国企中核钛白的重组、改制,企业职工的命运伴随企业命运的变化而变化。此外,片中人物郑成新作为中核钛白大股东信达从北京派来的代表,从中核钛白遭遇经济危机停产一开始,就前往甘肃,其命运也与中核钛白的企业命运紧密相连。安徽金星钛白公司董事长李建锋更是与企业命运休戚相关,是带领企业走出困境的核心人物。在处理企业破产重组的过程中,李建锋高血压一度上升至爆表,生命垂危。李建锋的命运走向同命垂一线的企业命运深度契合。其次是供货商,面对中核钛白大幅亏损、挂账难清的状况,供货商们的命运也与企业有着深深的纠葛。正如其中一名供货商在采访中说道:“帐难要,供货不敢停,怕是停产更难以要帐。”供货商们也陷入了进退两难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往前走的境地。再次是以张小青为代表的股民,他在采访中表示:中核钛白的重组,不仅仅是涉及两家股东,而且涉及重组方、债权人,同时影响到股民。中核钛白的风吹草动,都会对他们的利益,他们的心情造成重大影响。除此之外,面对牵涉如此多利益方的国企破产重组案例,政府也派专人深入,以求社会维稳。企业命运的走向关乎多个主体的命运发展,企业命运与个人主体关联紧密。影片拍摄以企业命运为核心,抓住了事件发展的中心与重点,事件主体与叙事主线暗合,影片的叙事逻辑更加清晰。

三、真实重构与纪录片命运叙事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但是,就像没有绝对的静止一样,也没有绝对的真实。首先,对于纪录片来说,太多的因素影响纪录片创作,基本上很难用绝对真实的镜头来进行记录。镜头是有选择性的,有选择就有倾向。其次,由于技术或时空的原因,时间无法倒回,重构真实对于纪录片完整叙事来说就变得很有必要。

由于本部纪录片并非在事件初始就跟随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拍摄,而是在事件结束后才进行拍摄。所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素材的拍摄采取的是现场还原以及事件还原的方式。当然,在影片中间也用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但是已有资料不足以用来完整叙事,还需借助其他方式,如还原事件、采访当事人等方式来呈现。影片一开始,关于职工上访事件的画面就是通过现场还原进行真实重构,通过职工向厂牌扔石头等几个典型镜头,迅速将受众情绪拉回到职工上访当天,加上对部分当事人的采访,画面得以重现,真实得以重构。除此之外,影片当中的许多场景采用的都是现场还原的方式进行建构的。影片通过部分资料影像以及当事人采访,再加入一些根据真实事件重构的画面拍摄镜头,共同推动情节发展,推进叙事节奏。以纪录片的方式,构建命运叙事,呈现人、企业命运。

和《绝境求生》影片题材较为类似的影片很多,如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绝境求生》是一部纪录片,而《二十四城记》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拍摄的剧情片,有演员的存在[3]。其次,虽然两者在题材选择方面都是以企业转型为主题,但是命运走向是相反的。剧情片《二十四城记》的企业命运走向落寞,纪录片《绝境求生》的企业命运走向新生。最后,二者的故事架构也有很大不同,剧情片《二十四城记》以人物命运为中心,且主要是职工命运。纪录片《绝境求生》以企业命运为中心,关联到各个方面的人物命运变化。不过,二者都是对于转型期中国的深切关照,对于处于转型期中国的人物命运、企业命运以及各方命运的关注。对于命运叙事的把握虽有相异,但是所反映的内容都是对于转型期中国人、企命运的记忆。

汉 云纹

四、结语

每部电影都是导演对于现实生活的关照,对于生命的思考。无论是剧情片、历史片、纪录片甚至是科幻片,都是导演对于当下的思考与认知。影片《绝境求生》正是运用纪录片这一方式,体现转型期中国的一处小角落。此片是对于这一特殊时期国企变革的记载,也是导演对于人的自我价值建构的思考,更是对社会以及命运变迁的思考。作者通过真实重构的方式,运用镜头再现企业重组危机,引出各色人物的命运变化,展现这一时代的社会风貌。

猜你喜欢
中核纪录片命运
命运的更迭
中核公铁
中核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中核科技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纪录片之页
命运秀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