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琰 孙兰军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时代重任。本文以衡水科技工程学校为例,阐述了中职学校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职学校
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将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及未来走势。中职学校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探索适合中职学情的实施路径,使传统文化厚植于中职校园,使中职学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提高综合素养,从而自觉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能担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为当前时期中职学校育人大计的首要任务。
一、传统文化进中职校园的时代意义
1.国家有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 1 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2 0 1 7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了“三个工程”,即优秀传统文化“要覆盖教育的各个阶段,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一个固本工程;要融汇到我们教材体系中去,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铸魂工程;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并指出,要通过教材体系、校园文化、加强研究和阐释、推进国际传播等形式推进落实。20 1 7年1 0月,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 0 1 8年3月2 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巾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2.时代竞争重任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急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进传统文化进中职校园,可使广大中职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和时代责任感,形成时代需求的工匠素养。所以,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应为职教人必须担当的时代重任。
3.中职学情有需求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为0 0后独生子女,在升学教育人环境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老师和家长往往重分数轻德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精神层面的培养,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集中体现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人文素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正三观、懂礼仪、明事理,提高家庭和社会责任感,把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为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传统文化在中职校园的建设路径
为制定适合中职学情的传统文化建设路径,笔者学校课题组制定了问卷星调查问卷。首先,在全校各系部以男女生各半的比例,抽取686名学生,对中职学生传统文化积淀以及日常学习行为习惯、职业规划进行了问卷调查。另外,为保证校本教材开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我们在中职班主任、企业管理人员、优秀毕业生等各个层面进行了系列调研,得出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牛养成教育及职业操守、职业生涯发展都具有长足的影响这一结论。为使传统文化真正进课堂、进头脑,通过问卷分析,课题组制定了开发校本教材、探索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路径及系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推进方案,使“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起来、活起来、用起来。
1.立足学情,开发适用校本教材
课题组借助新媒体博采众家之长,搜集遴选适合中职学情、对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具有实效性的传统文化章节篇目。经分析研究,拟定体例,进行了模块和篇目的统筹谋划,编制出校本教材初稿。之后,在任课班级进行了试用。根据使用情况和学生反馈,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编撰并出版了具有职教特色的校本教材<经典文化读本》。该书共分弟子规、家训、诗词、匠心故事、楹联、成语、谜语七个模块和附录,附录部分为传统文化题库,以供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成果。此校本教材从章节的导读、解析以及版式设计都紧密围绕中职学情,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为推进传统文化进中职校园奠定了基础。
2.开展全员培训,提升教师队伍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专业能力
为使“传统文化进校园”在中职学校真正落地,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课题组多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国家、省市相关文件,使全校上下统一思想、提高站位,达成共识,树立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德育观,激发全体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传统文化。基础教学一部利用教研活动之机,深入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创新开展《经典文化读本》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目前,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经典文化读本》被语文教研组在中高技连读班级第5个学期作为语文教材系统开展课堂教学。
3.以校本课程实施为抓手,系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l)传统文化课程与德育心育相结合。为提升育人实效,我校校本教材《经典文化读本》作为德育课和心理健康课的辅助教材,在全校范围内广泛使用。传统文化课程内容与德育课、心育课内容结合起来,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感,对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传统文化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一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晨读经典”活动,各系部自选章节,使诵读经典常态化;二是组织师生观看《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一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传承的力量》系列纪录片、《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传播节目;三是定期举办知识竞赛、诗词大会、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经典诵读比赛、吟唱经典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四是以传统节日为节点,开展系列活动,谱及相关传统文化;五是以成人礼、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为载体,结合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感恩、励志、责任等成长教育;六是组织学生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孙敬学堂进行研习活动。
(3)传统文化课程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根据专业特点,各系部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有机融入传统文化,适时渗透传统文化,随时以诗词名句导入教学内容,以《经典文化读本》中的匠心故事激励学生潜心于专业实训。实践证明,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有效培养学生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工匠素养。
(4)传统文化课程与阵地文化相结合。一是在校园环境、教室环境、宿舍环境、实训环境、餐厅环境等环境文化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二是在校刊校报、微信平台、门户网站等媒体宣传中弘扬传统文化;三是创建剪纸社、传统相声社、戏曲社、象棋围棋社、传统乐器社、内画社、书画社等传统文化学生社團;四是在校园广播、校园电子屏等文化阵地中弘扬传统文化。
(5)传统文化课程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衡水作为人儒之乡,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历史积淀,传承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应为中职师生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是邀请冀派鼻烟壶、侯店毛笔制作工艺、武强年画、周窝传统乐器、阜城剪纸等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人来校进行讲座展演;二是组织学生到以上传统文化基地进行研习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责任感。
(6)传统文化课程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融入传统文化,以弟子规、家规家训等传统文化启迪、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心中,外化为言行举止等实际行动。
三、传统文化在中职学校的建设成效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以校本课程实施为抓手,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系统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成果颇丰。一是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1 62 3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模式”。即:以一本教材(校本教材《经典文化读本>)为抓手,通过六个结合(传统文化课程与德育心育相结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与环境文化相结合、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与养成教育相结合),提升两个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打造三个自信(文化自信、成长自信、专业自信)。二是学生理解了传统文化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激发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弘扬传统文化成为校园主旋律。三是学生经过传统文化的浸润,综合素养日渐提升,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为行,遵守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成为主流,逐步树立了责任担当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向美向善蔚然成风,校园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张述存.新时代如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光明日报,201 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