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楠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学作品在改编为影视剧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向。而青春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也成为了近几年的荧屏热潮,引发了人们的怀旧情怀,但是随着作品的增加,出现了大量同质化、高碳化作品,而本文试从一部青春电影《悲伤逆流成河》的低碳美学角度,试论述青春电影如何打破陈规,将价值观引导到“校园霸凌”话题。
關键词:青春电影 低碳美学 人性探索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2-0145-03
近年来,“我们一起追逐的女孩”“我们最终会逝去的青春”等近期电影,也有基于怀旧和情感共鸣的价值观来完成商业价值。因此,出现了大量“同质化”“低质化”“虚假化”的同类型青春电影,探讨的多是与青春懵懂情感和勾起80后、90后一代青春回忆有关的主题,而《悲伤逆流成河》打破了刻板印象,将价值观转移到“反校园”霸凌。脱离了该类型影片的价值观单一性,社会敏感话题的引导具有积极意义。
影片《悲伤逆流成河》中,从女主易遥出发,通过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镜头语言,展现人物的痛苦经历与挣扎,将人物内心的艰难与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感受到了生活在黑暗中的受难者的破碎情感,堪称低碳表演,更是深度引发了观众心灵深处的诸多人生况味,让观众感受到低碳美学原理中的陶冶性自由情感,即审美客体以其特殊的内容价值刺激主体全部心灵官能所产生的自由情感,这种自由情感对主题心灵和情感具有陶冶和净化作用,只有符合这种美学理念的作品才称得上是低碳艺术。根据“低碳美学”原理所提出的依据艺术作品所激发的自由情感质和量的差异的三种情感自由,《悲伤逆流成河》在有关人性探讨的问题上,属于低碳美学范畴的影视作品,而本文研究的正是通过低碳美,即在自由情感熏陶的角度来探讨影片带给我们的校园暴力下的人性反思。
一、画面构图引起观众共鸣
导演的意图主要是通过画面来传达的,也就是说观众通过画面这一直观的媒介来体会导演的意图和影片传达的内涵,因此,必须选择恰当的拍摄技术,通过一系列视觉元素,来表现故事情节的起伏,引发观众的注意力和移情作用。
影片《悲伤逆流成河》中,随着电影的开始,陈旧的家具,街道把人们带到那个陈旧的时代。仿佛就暗示女主的命运与这个街道一般,刚开始就给了易遥一个脸部的特写镜头,镜头集中在她的倔强的眼睛上,也许从一开始导演就想通过那双眼睛里表现出人物浓浓的悲哀感和她注定坎坷起伏的命运,为后面大家对易遥的误解作了铺垫,也对于人物性格的描写通过大量眼部的特写来加深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的折磨。
影片的摄影部分,构图画面都很文艺。色调是符合主题的阴郁冷,只有几个很短暂的瞬间能看到一些暖光。因为暖很少,相较于大面积的压抑来说,那就是观众的泪点所在了。母亲得知女儿患有性传播疾病,非常坚决地拉着孩子治疗的那一刻。就在那一刻,电影的整个画面都是充满温馨的,狭窄的小巷里被阳光照耀和包围着,女人的眼睛也亮起了母爱的光芒。易瑶母亲拉着女儿的手走进巷子里,场景运用景深镜头和光线巧妙的处理,整个构图在胶片上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可以说是感情的升温与反差。影片构图有种写意的手法,用带有一丝梦幻的意境,很好地展示了女主心中渴望的母女之情,通过整幅构图,也给观众在压抑的剧情中摄入了一丝光芒。
二、音乐加强故事情感
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影诠释的纽带,一个好的音乐,对整个电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电影与不止一段音乐排列在一起,以更好地匹配电影需要展示的内容。
影片的高潮,是易遥站在河堤上对着之前对她施虐的同学的诘问,说出了许多被霸凌的人不敢说出的话,此刻女主自己站在河堤上,对面的是曾经伤害过她的人,漠视这一切发生的人,保护过她的齐鸣,和教会她反击的顾森西,这一幕是整部影片的高潮,也是电影真正要表达的声音,在女主诘问的同时,伴随着海风和缓缓低沉柔美的纯音乐,更加深了易遥一个人站在河堤时的决心。当易遥转身跑向大海深处时,音乐也推向了高潮,每一个音符都打击着观众的内心,弘大的配乐让观众对易遥的命运感到揪心,直到易遥跳下去那一刻,音乐戛然而止,配合着这个节奏,观众的内心也像是空了一拍,这个镜头与配乐很好的调动了观众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影片用了柔美的纯音乐,让我们更加感受到这一切发生的多残忍。
三、情绪表达艺术真实
在影片的开始,播放了易遥跳海的镜头,然后用一个长镜头展现了易遥的生活环境,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宁静弄堂中的吵闹,校园暴力的无声,无法愈合的创伤,通过女主的角度,影片缓缓推进,导演将主人公易遥的心路历程也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首先,是易遥默默承受生活的阶段,易遥穿着破旧的蓝色校服、倔强又乖巧的短发、在学校孤独的身影以及不知怎么传染的性病。将她与那些幸福富裕的同学们深深的割裂开来,易遥是他们眼中的异类。是唐小米等人的排挤对象,将她妖魔化做传染源一样,被群体所排斥成边缘化人物。
其次,易遥学会表达自我阶段,易遥在遇到顾森西以后,学会开始勇于表达自我,将柔软的,真实的自己展现给顾森西,也学会在别人欺负她时反抗。通过图片的特征和虚拟焦点,电影让轻松的远程发布躺在彩球上,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梦幻与柔美,透露出易遥内心真实的世界,也是影片中唯一的一抹亮色,同时也表达了和顾森西在一起时易遥的情感创伤被治愈的情绪表达。
最后,易遥抗战的阶段,她与母亲和解,和齐鸣在海边的抱怨。从最开始的逃避到面对到正视自己的内心,剧中人物在不停寻求自我救赎与自我和解中成长,当我们感到易遥最终和妈妈和解时的快乐时,却迎来了顾森湘的不幸去世,从开始的沉默忍耐到试图委屈接受,再到积极与一切抵抗,到最后易遥的世界依然崩溃,易遥通过海边的大声呼喊来谴责同学们的冷血和麻木,当最后易遥纵身一跃沉入大海时,导演也与整部电影情感的表达形成了和解。
《悲伤逆流成河》通过主人公易遥在人性压抑到极致情况下的情绪转变,最后在河堤上对施虐者的一声声诘问,触动了多少观众的心,引起了多少人对于校园霸凌的关注和反思。这样一个现实的主题作品,“校园”霸凌这个社会问题值得公众关注,对于国内青年电影题材的拓宽,也让观众对青年电影的思考更加沉重。电影的意义也在于让更多的人看到校园霸凌的事件,让更多人不再选择霸凌,让那些被校园霸凌受害者有勇气反抗,让沉默的人不再冷眼旁观这一切。影片的末尾通过易遥的发问,像是替所有的受害者发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校园暴力和欺凌”数据,32.5%的学生受到欺凌。其中30%的人选择沉默。贫困、文化差异和外表是欺凌的重要催化剂。50%的人在看到欺凌行为时没有站起来。每年全世界有2.46亿学生受到欺凌。所以,我们需要一部电影,教我们如何更勇敢,如何面对校园霸凌的恐惧,如何正视我们内心曾有过的阴影。
就像电影里说的,“你没听到我说的吗?”但我曾经喊过:那些生活埋没在不公之中,你能放手嗎?那些冷漠的旁观者能忘记吗?那些结束青春的杀人犯能得到宽恕吗?不,我的一生都没有!那些跨过悲伤之河的人,我们必须面对它,勇敢地,逆流而上。
四、结语
综上所述,《悲伤逆流成河》向我们展示出的艺术价格与艺术力量,不同于以往的“同质化”“低质化”“虚假化”的类型青春电影,开拓了青春片的探索方向,体现了更多对于社会敏感话题的探讨,对于现实生活赤裸裸的拷问,引发更多观众的共鸣与关注,对于人性的探索,对于受虐者内心的关注,带给观众心灵和情感的陶冶和净化作用,让更多的孩子、家长、法律去重视校园霸凌问题,让曾经受过伤害的人们试着与过去和解,去勇敢的面对过去自己,而这部影片所带给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引发观众心灵深处的人生百味,正是低碳艺术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马立新.低碳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2]马立新.美在自由情感[J].理论学刊,2009,(09).
[3]江冰.论80后文学的文化背景[J].文艺评论,2005,(01).
[4]邢洁.浅析郭敬明小说的创作理念——以《悲伤逆流成河》为例[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06).
[5]韩琛.后革命时代的青春期小史——论青年亚文化与“第六代”电影的青春叙事[J].东方论坛,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