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戏剧主流创作的变迁

2019-07-26 01:10林琳
艺术评鉴 2019年12期
关键词:突破商业

林琳

摘要:中国戏剧主流创作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变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完善并进行创新。追溯中国戏剧的起源可以发现,《绝对信号》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小剧场戏剧的产生,该作品是由著名的林奕华导演制作的。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小剧场戏剧的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逐步辐射到社会大众,这离不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业化市场形态的确立。但无论如何变迁和发展,小剧场戏剧的完善都离不开如下两个方面的发展:从文化娱乐走向商业化,从自我欣赏到迎合观众。

关键词:小剧场戏剧   突破   商业   观众观

中图分类号:J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2-0138-03

20世纪80年代,国家刚刚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文化经济建设都百废待兴,党为了拨乱反正,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并在会中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强调主动打开国门,吸收国外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与此同时,各种走在时代前端的思潮涌入国内,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旧体制和旧模式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戏剧界也迎来了它的春天,人们开始带着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戏剧,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当下中国的大剧场话剧内容空洞,流程化明显,缺乏创新。同时,由林奕华导演、高行健编剧的《绝对信号》顺势而出,开创了中国戏剧发展的另一种可能,也为中国戏剧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潮流,同时证明了中国戏剧的另一种发展道路,从此拉开了中国小剧场运动的序幕,并成为中国小剧场戏剧的开山之 作。在时代背景和人为的推动下,小剧场戏剧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可谓盛极一时。

自此,中国的戏剧市场也经历了巨大的改变,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出为例。早在1995年,随着中国戏剧界的发展,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立,但在表演之初,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表演主要以大剧场为主,据统计,在所有的演出中,大剧场占比70%,小剧场仅仅占比30%,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新思潮的涌入,中国戏剧界的商业化特征日益明显,而大剧场的成本远远高于小剧场的成本,所以小剧场的演出场次呈现明显上升的态势,最近几年据统计,小剧场话剧的演出占比已经超过70%。回顾中国戏剧界小剧场从20世纪发展至今,除了戏剧界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并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人才外,小剧场戏剧的创作也不断突破传统的界限,逐步走向商业化,与市场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同时,不在过分关注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而是更多考虑到观众的兴趣爱好,逐步迎合观众的趣味。

一、从突破传统到走向商业

著名的戏剧创作人孟京辉曾经在1988年提出:“学校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充满了反抗、冒险、刺激的元素。而这种元素是当代戏剧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与此同时,刘擎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出:“戏剧界若想革命、创新离不开实验戏剧的开展。所谓的实验戏剧就是不同于传统的戏剧模式,带有冲突和反叛含义的戏剧创作”。从两位前辈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剧场在发展之初就带有反叛、突破的标签,甚至带有革命的色彩。

由于传统话剧空洞、僵化的弊端日益明显,当时不仅仅是是孟京辉和刘擎,还有许多著名的戏剧创作人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并支持小剧场的发展和革新,同时为小剧场的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进行着持续的探索和研究。他们提出戏剧演员要具有创作能力,不要被传统的表演模式所局限,要在台上敢于表达自己,并随着情节的推进展现一些不一样的内容,使表演更加随性,同时注重观众感受的变化,随时提调整自己的状态,而不是一味地照剧本表演,这本身就是对戏剧的创新和突破。

《屋里的猫头鹰》和《绝对信号》都是对传统戏剧的创新。在《屋里的猫头鹰》中,不仅仅突破了传统戏剧表演中观众位置的固化,更强调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首先在表演前,戏剧工作人员就先引导观众换上角色中猫头鹰的服装,并引导他们进入黑暗剧场,当剧情发展到合适的时候,观众将会表演猫头鹰,冲上舞台,参与戏剧的表演,在这种模式下,观众不仅仅是欣赏的角色,更是表演的有机构成。小剧场在表演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创新,而且许多小剧场戏剧创作者也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不斷打破传统的界限,研究出更多的可能性,并紧紧与时代特色相联系。进入新世纪之初,著名的戏剧创作者张余发现了一个新的阶层及白领阶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的特点,就是收入丰厚,注重生活享受,也很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所以他们将是中国戏剧的另一大消费人群。所以他根据现代白领阶层的兴趣创作了与之相关的戏剧,例如《单身公寓》《白领心事》等,剧中描述了白领阶层生活的状况,以及与他们相关的社会问题,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由于这类话剧紧贴他们的生活,所以推出之后引起热潮,获得巨大成功。同时优秀的戏剧创作人并没有停止创作的脚步,而是又推出了许多“悬疑话剧”,例如《谋杀启事》《死亡约会》等。

由于社会速度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压力都日益增加,大多数年轻人都需要一个发泄情绪的出口,而悬疑类话剧由于情节紧张,画面恐怖,年轻人恰好可以从中将自己完全投入进去,进而暂时远离生活和工作的烦恼,获得暂时的放松。时代是发展变化的,戏剧界同样如此,随着人们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时间的加长,人们的业余生活也变得日益枯燥,所以,喜剧类型的话剧会获得欢迎,而且通过表演喜剧不仅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还可以在社会中流传一些搞笑幽默的语言段子,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为人们的社交打开一个窗口,进而使中国的小剧场更加受到大众的喜欢,进而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二、从表达“自我”到迎合观众

在20世纪80年代时,小剧场刚刚发展,还带有明显的反叛色彩,而且大多是实验性质的小剧场表演,许多戏剧创作者为了突破传统戏剧的限制,打破僵化的模式,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不仅如此,许多著名的戏剧创作人还将戏剧融入自己的情感,加入个人的激情,这使小戏剧表演不仅仅充满了许多独特之处,还融入了作者的自我表达。孟京辉融入戏剧中的自我主要体现在对观众的态度上。

早在1995的采访中,有记者问到孟京辉是否会迎合观众,他的回答是:“不会。观众来到剧场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趣味的,而是接受戏剧文化的熏陶,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的,这也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从整体来说,观众是无知的,如果我的创作要迎合所有人,那么我就是娼妓了”。从他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来感染观众,提高观众的审美,来适应他的“自我”。

孟京辉的自我体现在自身个性的展现,以及不妥协、不屈服精神的坚守,还有敢于冒险和创新的精神。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自我逐步转变,更多地强调迎合观众的审美和情趣。小剧场戏剧也逐步从传统走向商业化,逐渐隐去先锋和棱角,与观众的心靠得越来越近,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话剧获得更大成功的需要。在商业化时代背景下,为了取得高票房和高收益,以往追求自我表达的戏剧创作者开始追求与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统一。如《情人》《留守女士》等剧,以及紧贴时代特色而创作的白领戏剧、悬疑话剧、喜剧等都紧紧迎合观众的需要。

小剧场戏剧若想获得高票房、高收益而去迎合观众并不难做到,可贵的是在迎合观众的同时依然坚守“自我”的表达,传递冒险、革新的精神,并与观众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提高观众的审美情趣。孟京辉做到了,他创作的《思凡》《一个无政府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都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喜爱,并且在剧中,传递出了他坚守的精神,例如《思凡》 中渴望人性解放的需求,以及《恋爱的犀牛》中对忠贞爱情的坚守等,都可以看出孟京辉内心所坚守的东西,同时又能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触及观众的内心,受到他们的喜欢。孟京辉在探索小剧场戏剧时既完美表达了自我,又迎合了观众的审美,甚至还提升了观众的文化修养,实现了从表达“自我”到迎合观众的平稳过渡。并且在小戏剧表演上不断探索、研究,最终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推动了中国戏剧界的历史性发展,并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丰富了观众的业余生活。

直到2000年,真汉咖啡剧场偏偏不相信市场的变化,反其道而行之,违背小剧场戏剧的商业化特点,上演《等待戈多》《贝多芬在中国》等过分注重自我表达的戏剧,而忽视大众的喜好,最终因为经营惨淡而倒闭破产。当再问及他们失败的原因时,剧场的艺术总监自我反思到,是因为现代人更偏向趣味性强一点的作品,而自己上演的大多是晦涩难懂的戏剧,不符合观众的兴趣点,所以没有市场,最终破产。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深挖真汉咖啡失败的全部原因,但艺术总监的自我反省确实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将大部分观众难以理解的戏剧作为表演的重点,本身就增加了表演风险,势必会对剧场的经济收益产生威胁,而真汉咖啡本身就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剧场,没有了观众的支持和票房的保证,自然难以在商业社会立足,虽然这种不随波逐流的精神是可贵的,但艺术是要立足群众的,是面向大众的,小剧场戏剧更是离不开观众的支持,所以要想实现小剧场戏剧的发展和创新,艺术创作者必须在表达“自我”和迎合观众之间寻找一个共同点,使二者不仅仅是互相冲突的,更是彼此契合的,这也是真汉咖啡值得探索和思考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劇场戏剧走向商业化大众的同时,也有许多类似真汉咖啡的剧场,他们坚持自己的创作,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例如《山海精》《寻月》,他们都是实验类话剧,而且里面融入了创作者对话剧满腔的热爱,也展现出了小剧场发展之初的反叛精神,同时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所以,小剧场戏剧向迎合商业大众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追求商业价值,全然不顾文化涵养,而是将两者完美结合起来,恰当处理好商业化和艺术性之间的矛盾,使二者并存,这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余.上海小剧场话剧现状[N].文艺报,2011-10-24(004).

[2]孟京辉.先锋戏剧档案[M].北京: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3]刘永来,张盈.独立戏剧(上海1985-2007)[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4]张仲年.中国实验戏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突破商业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强势崛起的商业,共塑城市新繁华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古诗词教学中的“增删调补”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课程改革背景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