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箓斋丧葬锣鼓乐发展史的渝西个案考察研究导论

2019-07-26 01:10陈开颖王倩
艺术评鉴 2019年12期

陈开颖 王倩

摘要:锣鼓音乐广泛应用于民间道教丧葬仪式,至今学术界尚无专门调研,其全貌不详。本文首次以元《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之《修奉节目品》之三日青玄黄箓救苦斋重要遗存,民间道教青玄救苦道场锣鼓音乐个案为例,突出锣鼓曲牌的传统与民俗化变异过程的研究重心,仪式中传统锣鼓乐与民俗锣鼓乐的形态和风格,研究锣鼓音乐仪式目的与功能的实现机制和途径,通过文献和学界已有成果,全面考察黄箓斋丧葬锣鼓乐发展史的基本脉络。具有填补黄箓斋丧葬锣鼓乐发展史领域研究空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黄箓斋丧葬锣鼓乐发展史   渝西个案考察   研究导论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2-0041-03

一、研究缘起

(一)已有研究进展与尚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既无道教仪式锣鼓乐传统及其民间化变异研究,也无民间道教丧葬锣鼓乐的专题研究。通过逐一读审已确认,民间道教音乐研究的选题方向,傅利民、陈瑜、滕祯、李宝杰、吴慧娟、陆栋梁等六位博士学位论文缺乏锣鼓乐专题化系统研究。

(二)相关术语

锣与鼓是道教丧葬代表性打击法器。

锣:据岸边成雄在《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中推断,最早记载“锣”的文献可能是唐杜佑《通典》卷142北魏条之“打沙锣”;学界关于“锣”图像见存于出土自龟兹苏巴什古寺,今藏日本的舍利盒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锣”最古老的出土实物,目前是1976年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秦汉铜锣。

鼓:“鼓”的历史古久,文献记载十分丰富,如《山海经》(《大荒东经》(第十四)记载:黄帝得“夔”皮为鼓)、《世本》[夷作鼓(黄帝时期)。巫咸作鼓(尧时期)]、《尚书》(见之于《益稷》《胤征》《顾命》)、《荀子》(见之于《灵台》)、《吕氏春秋》(《览》3处,《论》8处、《纪》8处)等。目前,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出土的土鼓,为现存最古老的实物鼓,距今约4000年(3910+36±70,2016-1980=36)。

“锣鼓乐”,器乐学、器乐史学及宗教器乐文化史学术语,具有世代相续的原创性文化遗产统绪,具有延续与规范功能。据葛洪《抱朴子内篇》卷九《道意》所载,说明至迟在东晋,道教丧葬锣鼓乐已经形成了“撞金伐革”的法器配器传统雏形。作为一个文化整体,丧葬锣鼓乐来源并依附于其生存和发展所依托的道教及其仪式传统,这个传统的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文化体系和三个乐舞体系,即重淫祀、祠鬼神的楚文化体系,天地人三元融通的古蜀祭祀礼仪文化体系,以及燕齐道家文化体系。三个乐舞体系是巫仪乐舞,荆楚巫乐体系和先秦巫乐体系。

(三)黄箓斋史略

东汉形成米、鬼、巫、天师诸道,道教初成。汉魏晋以后,道教五分为葛洪儒化道教、五斗米为代表的通俗道教、北寇天师道、南陆天师道、陶弘景的三教合流道。道教丧葬锣鼓发端于“三张”科仪,成于汉末至南北朝,体系化于南北天师道仪式音乐改革:摆脱巫教影响,彰显道教科仪音乐自身特点,东汉有“鼓”,打击法器渐成体系。隋唐五代道教进入鼎盛发展时期,道乐向宫廷的长入,唐道士朱法满编《要修科仪戒律钞》,其卷八涉及钟磬等打击法器的用法意义。宋金的道教进一步变革、发展、分化、成熟。在宫廷,道乐继续渗入宫廷,道派南北纷呈:南方三山符箓派,北方全真、真大、太一三派分立。后符箓派为对抗全真而合流,形成了南方符箓派与北方全真派两个音乐中心。南方符箓派借助黄箓斋等度亡仪式长期存在,而丧葬锣鼓乐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北方全真道斋醮乐悄然广播北方。元代是道教自唐代鼎盛发展以来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全真、正一分野已成定势。全真南传,与正一抗衡,南北道教科仪已至臻完备。也正是元代,杂剧南戏道乐互动共生,奠定了明清道教丧葬锣鼓民俗民间化基础。明清道教从停滞走向衰落。明清道乐民间化、民俗化的主要表现在道教说唱艺术道情与道情戏的发展,明清锣鼓乐等器乐的发展与广泛渗入,以及火居道与火居道音乐的勃兴。

南朝陆修静《洞玄灵宝五感文》首次出现“拔九祖罪根”之“黄箓斋”。唐末五代杜光庭编撰的以“超度亡魂”为核心的《太上黄箓斋仪》五十八卷入《正统道藏》。北宋道教法事与音乐集成《玉音法事》载有黄箓斋法。南宋道士蒋叔与《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五十七卷。元初,宁全真之弟子林灵真传其科仪,编《灵宝领教济度金书》320卷,成为《道藏》中卷帙最大的一部书,其中详细记载了“青玄救苦”黄箓斋的仪式全程仪轨仪范,是正一科仪经典,集唐宋之大成。明代有《黄箓斋仪》,清乾隆年间,也有《黄箓斋仪》十二卷问世。清道士娄近垣编有《清微黄箓大斋科仪》,清末《道藏辑要·全真正韵》“当请”谱是研究黄箓斋锣鼓乐最为重要的道乐资料。

二、选题意义

锣鼓音乐广泛应用于民间道教丧葬仪式,至今学术界尚无专门调研,其全貌不详。本文首次以元《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之《修奉节目品》之三日青玄黄箓救苦斋重要遗存,民间道教青玄救苦道场锣鼓音乐个案为例,突出锣鼓曲牌的传统与民俗化变异过程的研究重心,仪式中传统锣鼓乐与民俗锣鼓乐的形态和风格,研究锣鼓音乐仪式目的与功能的实现机制和途径,通过文献和学界已有成果,全面考察黄箓斋丧葬锣鼓乐发展史的基本脉络。具有填补黄箓斋丧葬锣鼓乐发展史领域研究空白的重要意义。

三、内容

(一)基本內容体系

导论

第一章 黄箓斋仪式与音乐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