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中国传统肖像画

2019-07-26 01:10米晓明
艺术评鉴 2019年12期
关键词:肖像画帝王肖像

米晓明

摘要:在世界各类绘画中都有肖像画一科。它的特色是记录人物的形貌、个性、神情、气质等外貌特征,以实现对人像的写实追求。而中国传统的肖像画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性,这来源于中国绘画悠久的艺术文化中“以形写神、神完意足”的特色,与传统相术观念的融入,从而形成独特的美学特征和精神内涵。

关鍵词:肖像画   帝王与民间两大范畴   相术

中图分类号:J21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2-0023-03

一、传统肖像画简史

中国肖像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从早期人物画中慢慢衍生出来的畫种。中国肖像画艺术经过历代艺术家们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与创造精神的汇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现形式与创作流程,中国肖像画艺术在写实的基础之上,即达到了对客观人物的五官容貌、衣冠服饰的逼真形象感,又将深层次的人物内在情感、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画面上,并由此形成了“阴察”“默识”“写心”“传神”等肖像画艺术独特的美学特征和精神内涵,沉淀出了东方艺术体系中独一无二的极具系统性的肖像画艺术理论。传统肖像画的源头,最早可追朔到原始社会的岩画壁画、彩陶文饰等原始艺术中的人物形象。魏、晋时期的绘画中,人物肖像的刻画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顾恺之在《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中熟练应用了肖像画技巧,《洛神赋图》中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从容,在平静的水面上,风姿绝世凌波而来;柳岸边的曹植身体微微前倾,伸出双手挡住众随从,随从们目光呆滞,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视着前方水面上美丽的洛神。这一瞬间动作,通过对人物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不仅表现出曹植见到洛神的惊喜之情,而且将曹植被洛神的绝世之美所深深吸引的内心活动表现的极为生动,画家在此画中极尽精微的塑造了惟妙惟肖的魏晋人物形象,并留下“传神阿睹”即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气韵生动、点睛传神等系列美学理论,奠定了中国传统人物肖像画发展的根基。隋、唐时期,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女史箴图》、吴道子的《帝釋像》《维摩像》、周肪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大量优秀人物画作品涌现,使得肖像画法达到了高峰。《虢国夫人游春图》画面中,劲细的线描、疏密有致的构图和色调的敷设,把虢国夫人极其仕女随从或充容惬意或谨慎跟随之姿和马匹行进中舒缓从容的动势表达得淋漓尽致,正应了游春的主题。全画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充分体现出了传统肖像画巅峰时期的精湛水平。而至元末,江南肖像画家王绎撰写了《写像秘诀》,其中《彩绘法》《写真古诀》《收放用九宫格法》等内容,更是古代画像著述中经典中的经典,书中系统完整的论述了如“淡墨霸定眶格”“逐旋积起”等肖像画法的技巧和理论,标志我国传统肖像画从人物画科中分离出来而独立成科。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变革,宫廷、民间对肖像画的热衷推动了肖像画的发展,肖像画的理论著述也日渐繁多,画法技巧不断成熟发展。同时,西方油画、素描的引入更加丰富了传统肖像画的表现手段,例如从传统肖像画中走过来的代表性画家曾鲸,在传统肖像画技法之上糅合了西画追求解剖结构和立体效果的特点,以笔墨为主、造型为辅,用淡墨烘染面部的凹凸,层层晕染,达到“如镜取影,妙得神情”的境界,留下了诸如《葛一龙像》《王时敏像》《黄道周像》等传世之作。由此,在与油画肖像画的对照、对比发展之中,中国传统肖像画开拓性地融入了当时的时代气息、融汇了时代精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超的写实能力和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二、传统肖像画两大范畴

传统肖像画有许多种类和形式,但帝王肖像和民间肖像是其中最主要的两大类别。“君权神授”使得古代帝王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为帝王所画的肖像画在历代绘画中都占据了重要位置。大多数画作为应命之作,作者多佚名,其中主要为宫廷画家,如《明、清皇帝画像》等。也有独立画家的艺术创作,如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既注意到刻划作为帝王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而又根据每位帝王的政治作为,不同的境遇命运,成功塑造了十三位个性突出的典型帝王历史人物形象。帝王肖像画的主要作用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也作为祖宗像供奉祭祀,以激励子孙光宗祖。历史上有较大留存,但由于历经改朝换代之破坏,存世不多。民间肖像画多为百姓日常生活实用所需,如明清小说中所言“留个影儿”“传个神子”,以馈赠礼品、寿诞留念、文人自娱及祭祀先人等为用,诸如家族几辈人都采用的某种个性形式,一直传承、效仿的图示,呈现了家族精神凝聚力的传承和中国的传统人伦观。作者主要为民间画工,创作多为商业性质。至明清时期肖像画尤其繁盛,无论达官贵人、平民百姓乃至文人墨客、僧俗百业,皆乐于请画家为自己画肖像。南京博物院藏有大量极其珍贵的明清肖像人物作品,曾于建院70周年之际,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明清肖像画》一书。《国画家》2005年2期精选部分作品发表。如无款《徐渭像》、任伯年《寒酸尉图》、曾鯨《顾梦游肖像》孔昭靳《关天培像》等。

三、传统肖像画与相术

中国古代并无“肖像画”一词,而称之以“传神”“写照”或“写真”等。这些称谓切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也显示出其与中国画的“传神论”绘画传统的一脉相承;并同时带有相术的成份与印记。中国相术源流悠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流行于社会上层,在用人选材、会盟交友等人际关系中广泛应用。其影响深入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中国传统肖像画在形成之初就受其影响,如晋代顾恺之“以形写神”中的“神”即为相学概念,唐代张彦远“全其骨气”中的“骨”也即相术“骨象”之意。肖像画中流传至今、经常使用的用语如“三庭”“五眼”“三匀”“八格”等皆为相术中概念。故宋代苏东坡说“传神与相一道,欲得其人之天,法当与众中阴察之……”《明史·太祖本纪》中“奇骨贯顶”一词,通过形容天方地圆、夫庭饱满的面相,充分呈现了帝王非凡的容貌、出众的智慧和凛然的王者气势,可见画肖像画与相面在观察对象的内在特征及社会状态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古代由于相术对于画肖像的重要性,不少擅画肖像的画家学习研究相术以至于精于其术,不少古籍中有所记载。如《圣朝名画评》说画家牟谷:“深晓相术,故于丹青中尤长写貌”。而肖像画作品的评价,亦显现出相术的观念。如朱元章传有俊、丑两幅肖像,丑的这幅虽然画的额突颧冒、猪鼻象吻甚为丑陋,但仍然合于相术中不同凡物、人中龙凤的帝王之形。

四、结语

中国传统肖像画作为人物画中的一个分科,既有与人物画的共同特点,又具有明显的自身特性。其天然具有“传神写意”的特色,又融和了传统相术的理念,加之融入了东西方艺术的精华,得以突破一般肖像画的写实观念,依据表像,深入内层把握人物的精神内涵和性格特征,创造了形神兼备,长于人物神情意韵的表达,而形成更具艺术感染力的独特画科,在世界绘画中享有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这些艺术理论无疑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历史的积淀,充分体现了东方绘画观和东方绘画美学思想,它的创作法则、表现形式以及保留在“以形写神、神完意足”理论中极富有价值的美学观念,为现代艺术家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帮助。另一方面,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发展民族传统绘画艺术,肖像画无疑在中国绘画史上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刘道醇.圣朝名画评[M].长沙: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l999.

[3]《国画家》编辑部.国画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李家田.论相学与中国传统肖像画[J].美术观察,2005,(01).

[5]钟伟.中国肖像画的独特造型规律[J].艺术教育,2011,(12).

[6]张旻.浅谈当代中国肖像画的转型[J].通俗歌曲,2015,(02).

[7]尹佳.工笔肖像画表现技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彭亚.关于中国传统肖像画图式和精神内涵的思考[J].新美术,2007,(01).

[9]刘天宇.中国传统肖像画论浅析[J].大众文艺,2017,(09).

猜你喜欢
肖像画帝王肖像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地毯肖像
肖像画
帝王计划
糟糕的肖像画
肖像画
黑色帝王颛顼
画肖像
帝王蟹
现代派雕塑家明大多.罗索的肖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