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慧
(绍兴财经旅游学校,浙江 绍兴 312000)
一个城市,有水则活,有水则美,有水则繁,有水则灵。作为“山水城市”理念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河道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环境状况,对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设好城市河道生态景观是城市发展历史中重要的一笔。如何达到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建设的最佳效果,创造一个以人为本、自然和谐以及适合人们居住、休闲、娱乐的水环境景观,是园林景观设计师面临的重要问题[2]。
浙江省绍兴市北濒钱塘江,东临曹娥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气候适宜,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相传,东晋名士王羲之到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正值绍兴水环境景观的全胜时期,那时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王羲之随口吟出了“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千古名句。如今,这句诗已成为绍兴市环境建设的主题词。
绍兴环城河(见图1)为绍兴市老城区之护城河,绕城四周,全长12.5 m,外与运河、鉴湖相连,内与城区条条小河相通。其距今已有2 500年历史,虽经历如此岁月沧桑,但基本轮廓、位置未变。
1999年夏,绍兴市委、市政府实施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城河整治工程开始动工。绍兴市委、市政府明确了“顺民众之意,举社会之力;建标准城防;治古越河道,塑名城新貌”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反映绍兴水城特色为重点,工程建设投资10亿余元。
2003年,环城河水利风景区建成仅2年,即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04年,环城河水利风景区获建设部“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以及团中央等八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母亲河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环城河水利风景区被命名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环城河景区举行了全国皮划艇马拉松赛(见图2)。
图1 绍兴环城河地理位置图
图2 绍兴环城河景区举行全国皮划艇马拉松赛
整治前的环城河污染严重,河水浑浊、淤积且发臭。整治后的环城河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见图3)。首先,通过多途径增支(迁移、转化和输出)、节收(输入),来控制和减少河道内污染物质。其次,疏浚河道,疏浚环城河淤泥多达40万m3。再次,实施曹娥江引水工程。最后,实施“清水工程”,利用以超滤和渗析为主的河水净化方法。还采用植物浮岛、人工小湿地、投放鱼类和底栖动物等生态修复手段来改善水质。对河网水环境进行“供、防、治、排”一体化改造,大大改善了环城河生态环境。
图3 整治后的绍兴环城河水
虽然绍兴环城河水质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绍兴环城河水质现状仍不是非常理想。根据水质测验,环城河水质现状为Ⅳ~Ⅴ类,相对稳定,变化不大。2010年,绍兴环城河Ⅳ类水质断面3个,占33.3%;Ⅴ类水质断面6个,占66.7%,与前4年持平。
水质并未得到根本好转,分析原因有2个。一是工业废水排放入环城河。城区企业与餐饮业偷排、漏排、超标排放污水的行为难以遏制。二是由于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致使一些生活废水、垃圾排入河道。
整治前,河边住房破旧,河岸倒塌,绿地十分稀少。整治时,新砌高标准条石河坎24 km,内岸砌坝高6.0~7.5 m,外岸高5.4 m,以达到抵御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沿河按15.0~50.0 m宽设置绿化带,建设公园绿带54万m2,并在重点地段设有小型休闲广场。同时,对环城道路进行拓宽改建,拓宽新建环城道路6 km,原架空杆线埋入地下。沿河破旧房子全部拆迁,拆迁房屋面积达64万m2。拆迁涉及沿河3 000多户居民,约1万多人口。广大被拆迁居民告别了原先低矮、潮湿、阴暗、狭窄的破旧住房,住进了环境优美的新兴小区,如稽山新村、丰泽园、水木清华以及枕河人家等。保留的旧房全部进行立面改造。
全长12 km的绿化带如一条闪闪发光的项链围绕着名城,绿化带中设有人行道,形成环河散步系统,成为集防洪、生态、休憩以及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带(见图4)。绿化布置季相分明,内容丰富。枕河而居已成为广大居民的居住首选。
图4 绍兴环城河休闲旅游带
环城河沿岸共建有迎恩门、百花苑、西园、廊桥、治水广场、鉴水苑、稽山园、都泗门和河清园9个公园和景点。整治后的环城河使城市品位得到显著提高,名城新貌得到充分体现,绍兴市的水文化彰显得淋漓尽致。
迎恩门(见图5),是绍兴市的古城门,仿旧制重建。若遇上能见度高的天气,登上城门远眺,能望到钱塘江边。
图5 迎恩门
西园(见图6),已有1 000多年历史,是吴越国王建造的一个王家园林,吴越王钱弘倧经常在园内游览消遣。全园以漾月堂为中心,堂前面333.34 m2方塘。园内的碑、匾、联为旧制,又收集遗落城乡各地的越文化元素,还原成“漾月堂戏台”“望湖楼”“龙山诗巢”等一个个绍兴市特有的文化符号。
图6 绍兴环城河西园
治水广场(见图7)通过雕塑的方式,刻录了几千年绍兴市治水的历史,塑像人物有远古治水英雄大禹、带领绍兴百姓开凿鉴湖的马臻和建闸利民的明代绍兴知府汤绍恩等。
图7 治水广场
稽山园,园内东部的南浦小集(见图8)是一个微型的水乡集镇。石桥一座接着一座,除了式样、形状和以前绍兴市城里的古桥一模一样外,许多桥名也仍旧取了老桥名。稽山园完整体现了水城绍兴市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历史居住景观,突出了具有绍兴市特色的桥、水阜、牌坊以及街等景观节点。
图8 绍兴环城河稽山园南浦小集展示小桥流水人家
都泗门(见图9),重建的都泗门投射着浓郁的沧桑感,与对岸的迪荡新城隔河相望,形成鲜明对比,令人不禁感叹时光飞逝、历史变迁。
图9 都泗门
①环城河河道多为直线或折线形态,不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蜿蜒曲折的河道不仅是最具特色的河道形态景观,而且能在凹岸形成深潭、凸岸形成浅滩,这些交替出现的浅滩和深潭为自然界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
②环城河边各景区并没有很好的连贯性,常被大路隔断,段与段之间缺乏衔接,使得环城河景区缺乏整体性。应建设标志性的河岸绿化走廊,既具有生态作用,又连接了各景区。
③堤防、护岸工程没有做到很好的生态保护,生态堤防、生态护岸并多。应多将堤坡和坡脚、护岸地带建成自然生态绿地,防止出现陆地与河水隔断的传统景象。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同时运用土工织物,使细颗粒不致流失。
防洪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任何景观工程都不应该影响河道安全泄洪[3]。
生态优先原则是优先考虑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在建设前对区域环境敏感地带进行分析,制订详尽的景观生态建设计划,使景观建设对区域生态的影响降至最小。同时,从河道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注重协调河道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对于遭受生态环境破坏的区域,应进行生态修复[4]。
绍兴环城河景观建设符合生态优先原则。在设计中,景观设计师明确植被群落分区和顺畅的水体自净循环系统。沿岸树种以乡土植物为主,遵循“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常绿为主,常绿与落叶相结合;慢生树为主,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的种植原则,注意引进季相分明的秋色叶树种和一些造型独特的孤景树,营造了高低错落有致、生物多样的植物群落景观。建设后的环城河对绍兴市城区具有生态作用,承担着城市主要生态廊道的职能,调节了城区温度、湿度,净化了城区空气,保护了生物多样性,重现“如在镜中游”的意境[5]。
要建成具有城市特色的河道景观,必须先理解城市的水文化[6]。水文化是人类与水有关的治理、改造、认识等活动创造产生的精神与物质文化现象的结晶。例如,绍兴市的水文化以文学和艺术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法,是古越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绍兴市水文化对其桥文化、文学艺术、酒文化、生态文化、名人文化和景观文化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河道景观效果应与水文化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只有将河道景观与水文化结合,水文化才会不枯燥、空洞,从而面向大众和生活。
例如,在绍兴环城河整治建设工程规划之初,便组织专人全面研究其历史文化,力求使该整治工程符合历史本源并具有个性特色。在环城河沿岸景观工程中,为重现“白玉长堤路”的美景,园路全部用石板铺就。所有古建筑均用纯木结构建成,显得古色古香,展示了绍兴市的古城特色。此外,现今的环城河的文化布展由绍兴市政委、绍兴文理学院的文史专家一直负责与参与,力求在环城河文化布展中尽显绍兴市水城文化之特色。
近年来,绍兴市建设的每一条河流都有其文化主题,如古运河展示的是运河文化,大环河表现的是生态文化和名人文化,龙横江反映的是帝王文化、鹿文化、酒文化等,环城河则突出水城文化。
“以人为本”是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原则之一[7]。例如,在绍兴环城河带状公园设计中,多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该工程建置了大量亲水景观,尽量临水面建置广场、设置较舒适的座椅,让人近水观赏水景。同时,利用筑微地形的纯自然手段来代替以往的生硬筑堤手段,增加了景观的层次,达到了人们亲近自然的景观效果[8]。
图10 南京秦淮河
近年来,国内许多大小城市都陆续进行城市河道的整治与景观建设。例如,天津市相继实施了北运河、津河、卫津河、复兴河和月牙河等12条河道的改造,新增沿河绿地233万m2。启动恢复滨海原生态工程,累计造林0.658万hm2,逐步形成了以林草植被为依托,集生态保护、风景旅游于一体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再如,如今的南京秦淮河(见图10),从武定门闸顺流而下,一路上再现了李白、杜牧、辛弃疾等古人名篇佳作中的景色。又如,苏州市对西塘河进行了整治,整治后的西塘河东岸是景观生态线,西岸是景观交通线,两岸绿化带多达122万m2,成为了靓丽的风景区。
目前,我国城市河道景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缺少法规制约与保障、生态保护力度单薄等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改进。未来,可以采取如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提高全民特别是景观设计师的生态保护意识、对水环境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等措施,使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建设更上一层楼[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