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近十年语言政策研究现状与趋势
——基于引文及共词矩阵的可视化分析

2019-07-26 02:26:38贾连庆
关键词:领域政策文献

贾连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一、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浪潮席卷全球。在此背景下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交流和理解,也更渴望平等地沟通和对话,语言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语言不仅是重要社会交际工具,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一种文化资本。语言政策是一个国家在语言管理、规划和教育方面的大政方针,其制定的科学合理与否不但关系到一国国民的语言文化素养,同时也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文化承袭问题。国际语言政策研究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1],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语言政策研究已然成为了国际社会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近年来国际语言政策研究蓬勃发展,著述迭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国际语言政策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本文借助文献计量分析软件Histcite、SATI3.2 和Ucinet6.0 等,基于引文分析和共词分析等可视化手段,对2006年至2016年期间国际语言政策研究文献的知识结构、重要期刊、核心学者、关键文献、研究热点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网络图谱,以便为国内语言政策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项研究收集的文献数据主要来自Web of Science(WOS)下面的子库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WOS 是目前世界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多学科学术文献文摘索引数据库,它的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了全球比较权威且影响力较高的12,000 多种学术类期刊,此数据库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艺术与人文领域。本次研究的检索条件包括:主题含有检索词language policy,检索时间跨度为2006-2016年,检索领域设定为linguistics(语言学)和educational research(教育研究),文献类型为article(文章),通过检索共录得1241 篇有效文献。录得的每条文献包括题目(title)、作者(author)、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words)等全记录信息。

(二)方法与工具

全文本引文分析利用多种方法,如文本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情感解析及可视化等技术对引文的基本数据和引用动机进行深层次挖掘、分析和评价,以此来测度和研判被引作者、文献、期刊等的学术影响力并视图解读作者引证目的,以便厘清各析出文献分布数量特征及内在关联规律[2]。本项研究进行引文分析采用的是HistCite 软件,它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快速锁定某个研究方向。共词聚类分析法是共词分析中的一种。共词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利用文献关键词,使用统计软件得到共词网络矩阵而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和聚类分析技术,直观化、可视化地解析复杂对象之间的网络关系[3]。通过文献关键词的共词聚类分析能够有效、客观、科学地解析出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研究方向。本项研究在进行共词聚类分析时使用的软件为SATI3.2 及Ucinet6.0。SATI3.2(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kit for Informetrics,SATI)功能模块包括了字段信息抽取、条目频次统计和共现矩阵构成。这款软件能够清晰准确地将录得文献内容转化成可视化的数据结果。Ucinet6.0 软件可以对录得的文献内容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具体如中心性分析、子群分析和基于置换的统计分析等。本项研究首先利用SATI 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关键词提取分析,并对关键词字段和词频进行统计同时生成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再利用Ucinet 软件对共词矩阵进行凝聚子群聚类分析,从而形成语言政策研究的知识图谱。

(三)研究过程

本项研究主要使用Histcite 进行文献引文分析,利用SATI3.2 和Ucinet6.0 进行共词聚类分析,整体研究过程细化为四部分,即提取数据、分析引文、共词聚类分析及凝聚子群分析,具体过程为:1.利用word 检索主题文献,筛选并剔除无关数据。2.将有效文献数据导入Histcite 软件进行引文分析,形成excel数据表格。3.利用SATI 软件提取有效文献关键词,统计分析字段、词频,并形成共词矩阵。4.将共词矩阵数据导入Ucinet 软件,进行凝聚子群分析,形成可视化的知识图谱。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语言政策研究文献时空分布解析

1.年度分布

某领域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能够直观反映该领域研究的热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该领域研究在整个研究体系中的关注度。国外语言政策研究领域2006-2016年文献年度分布具体数据如图1 所示。从图1 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期间国际上有关语言政策研究的论文数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2006年国外核心期刊刊载相关论文只有13 篇,说明此时国际上对语言政策研究的关注程度并不高。2007年达到42篇,而2008年文献量就翻了一倍,超过了80 篇。之后的2009、2010、2011 和2012,年均核心期刊文献数均保持在100 篇以上,达到了语言政策研究的阶段性高峰。随后的几年,国外该领域研究势头仍很强劲,2013、2014、2015 和2016 成为了近十年以来研究文献数量的又一个稳定高峰期,年均核心期刊文献数均在150 篇以上。

2.地区分布

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研究文献进行地区/国家统计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地区与国家对该研究领域的关注度与研究热度。国外语言政策研究文献地区分布如表1 所示。具体来看,2006年至2016年期间,国外语言政策研究领域文献贡献率按总量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南非、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美国文献总量超过了200 篇,英国、南非和澳大利亚有关语言政策研究的文献量均超过了100 篇。中国有关文献也有67 篇之多。在Histcite 统计分析中,除了文献总量这个指标外,还有一个重要衡量指标TLCS(Total Local Citation Score),即本地引用次数总合,它表示这篇文章在当前数据集中被引用的次数。如果一篇文章的TLCS 值很高,也就意味着它是本领域内的重要文献。从表1 中我们可以发现,TLCS 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和加拿大。中国此项的排名仍为第六名,总被引频次有47 次。两项排名后,美国和英国在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牢牢占据着前两位,不但文献贡献量比较大而且文献国际认可度也很高。中国相关文献的位次也很突出,表明我国有关语言政策研究也很活跃同时文献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际学者的认可。

图1:国外语言政策研究文献年度

表1:国外语言政策研究文献地区分布表(按文献数量降序排列/被引频次降序排列)

(二) 语言政策研究文献作者、期刊及核心文献解析

1.析出文献作者分析

通过梳理某位论文作者所发表特定领域文章的数量和被引用频次,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推知该著者对相关领域研究的贡献率,贡献率高的作者也就构成了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专家群。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发现某一特定研究领域内引领研究前沿并多次被引的作者,我们能够找出作者的科学研究路径和研究偏好,这样既可以促进该领域的学术合作交流还可以评估该领域发展现状[4]。分析表2 可以发现,2006年至2016年期间国际语言政策研究发文最多的前3 位学者分别是Du Plessis T.、Hamid M.O.和Johnson D.C.,分别有9 篇、8 篇和7 篇。文章被引频次最高的前3 位作者是Johnson D.C.、Hornberger N.H.和Probyn M., 被引频次为76 次、58 次和18 次。其中的Johnson D.C.教授和Hornberger N.H.教授是国际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通过检索发现2007年Johnson D.C.与Hornberger N.H.合著发表在《TESOL Quarterly》上的文章“Slicing the onion ethnographically: Layers and spaces in multilingual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被引频次达到了133 次,而Johnson D.C.教授最新的文章是2015年发表在《Language Policy》上的“Power and agency in language policy appropriation”,其被引频次也有6 次。这些数据表明了Johnson D.C.教授在国际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表2:语言政策研究文献作者分布表

表3:语言政策研究文献期刊分布表

2.析出文献期刊分析

长期以来,学界评价学术期刊主要权重因素包括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论文地区分布数、平均引用率和基金论文比等[5]。通过分析期刊载文量与被引频次就可以初步确定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经过对本领域核心期刊的持续性关注与解析,就可以全面深入了解特定研究领域的前沿发展与研究趋势。鉴于表3 数据,我们可以发现,2006年至2016年国际语言政策研究方向,载文量排名前3 位的期刊分别是“Language Policy”-122 篇,“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107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80 篇。这三本期刊载文量占同时期期刊载文总量的24.9%,而载文量前十位的期刊文献总量占比则达到了50.1%,这两组数据足可以证明这十种期刊在国际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的重要影响力。此外,TLCS 也是评判期刊在本领域综合影响力的一个很好指标,如表3 所示,析出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是“Language Policy”,其文献被引频次达到了120 次,占前十位期刊总被引频次的21.8%,足见其核心地位。综合表3 的两项排序指标,我们可以统计出目前国际上语言政策研究领域处于核心位置的期刊包括荷兰出版的Language Policy、Language Problems&Language Planning, 英国出版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Language and Education、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Language Matters,美国出版的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等。

3.核心文献解析

核心文献一般是指与本领域或学科发展水平或发展动态密切相关的一些文献,而核心文献的识别最基本的标志就是通过文献计量中的被引频次来判断。核心文献又可以细分为经典文献、前沿文献和热门文献[6]。由于本项研究的统计时间所限,这里只分析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所谓经典文献,也就是认可度高的文献,其主要区分指标在于较高的被引频次。Histcite 软件中区分文献被引频次高低的指标是LCS(Local Citation Score)本地引用次数,它表示这篇文章在当前数据集中被引用的次数。2006年至2016年国外语言政策研究文献按LCS 降序排列,具体内容如表4 所示。

表4:语言政策研究核心文献排序表

从表4 的排序来看,近十年国际语言政策研究领域被引频次最高的经典文献是由Hornberger N.H.、Johnson D C 合著的民族志视角下多语环境中语言教育政策与实践的研究[7]。他们的研究认为民族志研究方法有助于解决多语环境中地方政策执行者面临的一些语言教育问题。值得注意的是,Hornberger N H与Johnson D C 也是前文中析出文献作者统计中被引频次最高的前两位学者,从而再度印证了他们在本领域的影响力。

(三) 语言政策研究高频关键词及热点解析

1.高频关键词分析

词频统计重要的应用领域就是通过统计解析不同词汇的词频变化规律来有效预测不同学科、行业和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这其中高频关键词的指示作用最大[8]。本项研究主要利用SATI 软件对国外语言政策研究领域所搜集到的文献数据进行高频关键词字段抽取,剔除与本研究不相关或者意义接近、重复的关键词,进行统计排序。依据上文文献析出核心期刊统计数据,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章是由Hornberger NH,Johnson DC 合作,被引频次是49 次。根据普莱斯公式,通过计算并综合权重指标,本项研究最终选取了50 个关键词作为后续分析的高频关键词,具体分布如表5。排位在前十的关键词依次是:language policy(271)、multilingualism(105)、language planning(58)、bilingualism(51)、bilingual education(49)、English(42)、language ideologies(35)、identity(33)、language attitudes(31)、literacy(24)。这些高频关键词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国际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无法全面解释该领域的研究主题与研究趋势,因此仍需采取共词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度研究。

表5:语言政策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排序表(部分)

2.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解析

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词频统计分析,研究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到目前某一专题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是,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复杂联系不能仅凭出现频次由高到低的排列,因此我们仍需更科学的途径来进一步挖掘。关键词的共现分析是根据关键词在同一篇论文中共同出现的次数来表示之间的联系。根据文献统计研究,如果两个关键词频繁在同一篇论文中同时出现,往往表明这两个关键词之间具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对于代表研究热点的高频关键词统计它们共现次数后,可以形成一个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矩阵。根据前文分析确定的50 个高频关键词,本项研究利用SATI 软件,构建了国外语言政策研究领域关键词50x50 的相异矩阵,具体数值如表6 所示。

表6:语言政策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部分)

相异矩阵中数值的大小,表明了两个关键词之间距离远近,接近1 表明距离远,反之则表示两词之间距离近,相似度大。分析表6,我们可以看到,与language policy 距离由远到近的关键词分别是:bilingualism(0.9857)、bilingual education(0.9695)、multilingualism(0.9459)、language planning(0.9299)。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多语或双语环境下的语言规划成为了语言政策研究高度关注的热点。从整个相异矩阵表格来看,有些关键词与语言政策之间的相似值很低,有些关键词之间甚至不相关,为了进一步厘清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必要进行聚类分析做深入探究。

3.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解析

关键词聚类就是以领域特征明显的词和短语作为聚类对象,在分类系统的大规模层级分类语料库中,利用独创的文本分类的特征提取算法进行词语的领域聚类。从数据的角度讲,聚类是通过计算分类对象在各个属性上的相似程度,将对象分类到不同的类或者簇的过程,使得同一个类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不同类间的对象有很大的相异性。聚类与分类的不同在于聚类所要求划分的类预先是未知的。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直观了解国外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的热点。本项研究根据需要,将前文利用SATI 软件分析得到的关键词50x50 相异矩阵数据导入Ucinet 软件,采用凝聚子群提取的分析方法,最终得到语言政策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图,具体内容如图2 所示。

4.语言政策研究热点解析

图2:国外语言政策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图

结合图2 的内容,可将近十年来国外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解析如下:

热点一:语言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从关键词sociolinguistics、language attitudes、language rights来看,国外仍有众多研究者关注着语言政策研究理论的进展,试图深化本领域的理论基础并尝试拓展更广阔的研究空间。language management、language choice 和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则表明语言政策实践研究也是近年来国际上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European Union 这个关键词给我们提供了具体实践的范例。

国外2006-2016 期间有关语言政策理论研究轨迹,可以从以下学者的文献内容中窥见一斑。Yael Peled、Peter Ives 和Thomas Ricento 研究认为语言政策与政治理论密不可分,任何社会问题的探讨都离不开语言,而批判理论、政治分析理论、政治经济学、语言哲学和复杂理论相互交织,互为研究界面[9]。Albury Nathan John 以冰岛为例,研究了民族语言政策理论[10],他一方面赞同Spolsky 有关民族语言政策研究的理念—任何独立民族其语言政策制定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民族意识形态、全球化进程中的英语影响、国内社会语言状况及国际少数族裔语言权利探讨,同时他也提出语言政策受制于社会、文化、宗教和政治力量的综合影响。 Caffery、Jo 等人运用多标量方法对东帝汶多语环境下基于母语的语言政策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语言政策受各国历史的影响同时也是全球化进程的产物,语言政策可以成为解决国内和国际力量诱导问题的创新性措施[11]。作为传统语言规划理论的创新性延展,语言管理也颇受关注。Guro Refsum Sanden 通过文章详述了语言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语言管理也是语言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依据,同时指出语言管理也是国际管理学界和工商业界开展相应研究的策略工具[12]。Sanden 厘清了语言管理三重概念的异同,并解析了应用语言管理理论进行科学研究要注意的几点事项,这些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作为国际上体制建构与运作最成功的区域组织,欧盟的语言政策制定与实施为世界其它组织和机构提供了很好的蓝本,针对欧盟的语言政策研究也建树颇多。Krzyzanowski Michal 分析了欧盟如何利用宏观政治策略来有效塑造语言及多语政策,并具体揭示了欧盟基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力提升的里斯本战略与欧盟同时期多语政策之间的关系[13]。语言政策制定与实施主要取决于国家或组织的战略目标与优先政治政策,而不是相对弱化的其它因素,如民主、共同价值以及社会融合等。Nicholson、Nancy Schweda从司法进程中的语言服务视角研究了欧盟内部语言立法进程[14]。随着欧盟成员国数量的增加,欧盟需要统一成员国之间的司法标准,司法审判过程中有关不同语言翻译服务问题尤为突出,这些涉及到了司法诉讼主体的基本人权,因此欧盟有必要制定切实可行且满足成员国公民基本人权保障的法律语言服务政策。Jones Neil、Saville Nick 介绍了欧盟层面语言政策的制定,特别分析了“欧盟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15]。CEFR 作为欧盟语言政策评估的重要参考,在其制定与执行过程中也饱受质疑。针对将CEFR 看作欧盟中央集权化和协调一致的工具论调,Jones 等人提出化解办法:从语言评估的视角评判CEFR;执行CEFR 要有灵活性并考虑现实情况。欧盟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也需要进一步细化现实可行的实施步骤,以便为不同成员国语言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热点二:语言政策多元化研究

多元化的背景促使语言政策研究必然采取不同的视角,同时也要考虑多元的现实。本组热点词包括了language ideologies、language maintenance、language shift、identity、nationalism、immigration 等。这些高频关键词展现了语言政策研究内涵的议题,同时也提醒研究者更应关注不断变化的世界格局及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

语言意识形态被看作是语言政策的隐性成分,它涉及不同人们的语言观及对待语言变体和其它语言的态度。语言意识形态不但影响一国的语言政策制定同时也支配着服务于国家利益的语言战略及语言维护。因此国际上针对语言意识形态的研究久盛不衰。Hansen-Thomas Holly 以德国为例研究了意识形态和民族身份的关系并分析了二者对公民身份立法的影响[16]。通过解析德国2000年移民改革法案及相关语言测试调整,Holly 认为在语言政策和语言同化政策中,意识形态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对民族身份及公民身份的认同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Kamwangamalu Nkonko 研究了后殖民时代的非洲新千年以来语言政策发展状态[17]。大多数非洲国家只是口头上提倡促进本地语言的地位规划,而缺乏实际行动来执行相关语言政策也没能彻底割断旧有的殖民时期语言政策,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多种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Nkonko 认为更务实的、去集权化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语言地位规划才能有效解决非洲各国面临的语言政策问题。Farr Marcia 以芝加哥为例分析了城市多元语言政策,包括语言实践、语言政策以及语言意识形态[18]。融合现代化、清晰化及理性化特征的语言意识催生了标准英语政策,而本地语言市场则解释了芝加哥多语行动的成功。

语言转移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研究论题,其内涵可以被理解为社会变革的动态反映。语言转移既可以是显性的语言政策所致,其结果是语言使用者适应新型社会环境变化;亦可以是非规划的语言现象,其后果有可能导致某些旧有语言的消亡。因此语言转移也成了语言政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McCarty、Teresa L 等基于民族志研究数据分析了美国印第安青年经历的语言转移问题[19]。通过调查印第安裔青年生活中的语言生态境况,包括语言实践、交际本领和语言态度及语言意识,McCarty 等认为青年人的现实交际就是语言政策制定的客观依据。语言消亡是当今语言学界急需面对的问题之一,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语言转移。Linn,Andrew R.分析了挪威语面临消亡的原因并提出双语并行的语言政策[20]。双语并行式语言规划需要大众广泛参与,尤其需要高等教育领域和工商业制定具体实施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挽救挪威语濒临消亡的态势。

热点三:民族志与语言教育政策研究

以全球化为特征的新世纪,改变并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观,进而影响着一国的语言教育政策。全球化及各国的多民族背景,使得研究者对不同族裔的语言身份、语言人权及语言软实力保持了高度的研究热情。融合民族志及语言教育政策的研究范式,成为了众多学者探讨母语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及外语教育的基石。本组的热点关键词educational policy、bilingual education、ethnography、minority language也印证了这一研究现实。

近年来国外学界逐步兴起了基于语言政策宏观整体角度探讨具体语言教育问题的研究模式,并通过具体研究案例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的方法。Wolf、Hans-Georg 通过语言发展历史视角,比较了英法两国在非洲的国家联盟及后来联合国托管地执行的语言教育政策,并认为语言与教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思想和时代精神相互影响的产物[21]。Kanno、Yasuko 等利用定性访谈的方法研究了生活在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移民或难民子女的大学教育问题[22]。除了有限的英语能力,这些学生所面对的特殊社会结构限制、有限的财政资源及学生们的自我革新意识都是妨碍他们获得受教育机会并取得成功的因素。基于调查,Kanno、Yasuko 等提出为了实现移民及难民子女成功的梦想美国高等教育政策应从仅关注提高ESL 学生英语能力转变为涵盖结构调整、经济提升和语言提高的全面教育政策。Safford Kimberly、Drury Rose 从教育政策和研究视角等方面探讨了英国双语儿童所面对的困境[23]。基于Hymes 语言多样性理论,Safford 等回顾了英国双语儿童获得的学校资源及单语教育体制下国家教育政策实践历程,指出在多语环境下实施基于民族志研究方法的语言政策研究大有裨益。此外,针对语言政策与教育政策问题,多位学者选取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如西班牙巴斯克语教育问题、新加坡的英语与汉语教育政策问题、南非的语言教育政策问题等。

热点四:语言政策评估体系研究

作为政策动态良性运行的重要环节,政策评估必不可少,通过政策评估可以对政策目标是否实现、是否需要修改或终结政策等做出合理判断。近年来国际语言政策研究领域针对不同国别或地区及区域组织的语言政策评价研究十分活跃,这其中既有宏观视角评价,同时也不乏微观尺度测评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践研究。语言政策执行与实施的外显评价形式主要载体就是语言测评。

Shohamy、Elana、McNamara、Tim 研究认为近几十年来语言测试设计者已经开始关注语言测试内涵的政治、社会、教育及伦理影响因素,语言测试设计者同时开始检视基于语言政策而设计的测试所产生的社会和伦理影响[24]。随着当代语言测试越来越多涉及到不同国家所要面对的移民问题、全球化问题、民族多样性问题及语言人权问题,Shohamy 等认为有必要思考如何公平、公证、专业的实施语言测试,以便更好的展现测试背后的语言政策。McNamara、Tim 认为国际语言测评体系共同特征之一就是其扮演着不同政府、教育及文化机构制定的语言政策执行者角色[25]。“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就是很好的例子,当然基于语言政策框架结构的语言测评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劣势即缺乏灵活性。Giollagain、Conchur O.研究了爱尔兰自独立以来国家语言政策执行者与爱尔兰语拥护者之间关系的演变历程,爱尔兰语地位的演进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该国语言政策的改革过程[26]。放弃20 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的爱尔兰语言复兴计划转而着力于现今改革行动受到了Giollagain 的质疑,放弃爱尔兰语使用地区的语言保护政策同样也是不可取的。此外,也有论著分析了日本150年来教育系统英语评价发展历程,梳理其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可供借鉴的外语教育政策改革意见[27]。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基于引文分析法和共词聚类分析法,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国外近十年来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并解析了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从时间角度来看,国际语言政策研究文献量呈现了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从地域角度来看,相关研究主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文献来源期刊角度来说,主要核心期刊大多来自欧美。可以预见,未来国际语言政策研究仍将保持较高的热度。

通过分析国外语言政策领域研究现状与热点,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带来了如下启示:

首先,培养跨学科、超学科领域合作研究。综观近十年来国际语言政策研究文献,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研究都来自于语言学领域之外的其它学科,如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志、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等。这样的研究态势,不仅能够有效拓展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的应用领域,同时也能为宏观和微观语言政策研究提供多维度的理论支撑。国内语言政策研究今后也应更加注重跨学科甚至超学科的合作研究,此外也需创立基于我国国情和社会语言生态体系的本土化理论,让世界听到中国语言政策研究学派的声音,同时我们也要借助信息技术、大数据等资源,提升语言政策研究成果。

其次,拓展语言政策研究方法。有效、多元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新现象、提出新理论并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分析国外语言政策研究文献,不难发现,国际学者善于利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问题本质,除了传统的文献法、问卷法和观察法之外,还有历史调查法、民族志分析法、批判话语分析法、地理语言分析法、心理-社会分析法等等。这些研究方法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可以说方法多样,手段多元。反观国内,缺乏规范、严谨和有效的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语言政策研究质量提升和进步的掣肘。因此,今后国内语言政策研究应着力推进研究方法的规范化和多样化。

再次,关注民族特色语言政策研究。少数族裔语言研究和民族语言政策研究占据着国际语言政策研究的重要部分。通过文献解析我们可以了解世界多国的民族语言政策,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荷兰等等。我国地广人稠,民族众多,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语言使用和需求各不相同,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教育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但很难在国际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看到有关我国民族特色语言及语言政策的文献。接下来我们有必要加强相关专项研究,让世界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具体来讲,今后研究的着力点包括: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与传承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研究等。

最后,强化语言政策评价体系研究。语言政策评估作为语言政策研究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都是该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相关文献的分析已经佐证了这一趋势。国际语言政策评估研究,一方面注重理论构建,另一方面也注重实践检验,评估范式也由实证逐步转向了建构,评估原则由控制转变为参与。国内有关语言政策评价的研究比较匮乏,尤其缺乏针对语言政策的综合性、战略性及现实性的评估研究。今后的研究应超越实证主义范式,突出多维主体智慧建构;突破语言政策制定者与评估者之间单向度沟通,以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为导向。

此外,国内语言政策研究可以在国家通用语普及、语言资源保护、语言规范、语言教育、语言服务和语言传播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深入探讨语言政策不同维度间的关系协调与价值思考。与此同时,基于国家利益的语言战略研究和“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语言问题研究同样

猜你喜欢
领域政策文献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领域·对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