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蕊 石 磊
天津公安医院耳鼻喉科,天津 300000
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特殊的传染病。 根据真菌的免疫状态以及真菌是否侵入鼻窦黏膜,可分为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上颌窦炎在鼻窦炎中更常见,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真菌鼻炎,患者可出现鼻塞、头痛,视力也受到一定影响。在治疗方面,不同类型的治疗和预后也有差异[1-2]。 近年来,内镜手术已被用于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相对于常规的手术方式,鼻内镜有视野良好和治疗效果确切、安全等特点,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10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有效性,如下。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10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组。鼻内镜手术组50例,年龄32~75(48.72±2.78)岁,男28例,女22例。保守治疗组50例,年龄32~76(48.24±2.88)岁,男27例,女23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手术方法 保守治疗组实施保守治疗,常规应用口服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抗生素、黏液促排剂、鼻部激素喷鼻药物治疗。鼻内镜手术组实施鼻内镜手术,实施局麻或者全麻,清除中鼻道息肉样组织,切除钩突,咬除筛泡,扩大窦口,清除窦腔脓液和真菌团块,去除病变黏膜,手术中,尽可能减少对正常鼻腔黏膜组织和鼻窦黏膜组织的损害,鼻内镜下暴露病变窦腔,真菌团块采取生理盐水冲洗,术后给予甲壳素止血纱条填塞,在手术后1~2 d取出纱布,实施抗感染治疗。术后定时复查维持窦口畅通,并处理痂皮和分泌物。
1.3指标 分析上颌窦转阴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QOL分数;疼痛、出血和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t检验、χ2检验统计分析计量、计数数据,P≤0.05表示差异显著。
2.1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分数分析比对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QOL分数比较,P>0.05;治疗后鼻内镜手术组生活质量QOL分数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如表1。
表1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分数分析比对分)
表2 两组上颌窦转阴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分析比对
2.2两组上颌窦转阴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分析比对 鼻内镜手术组上颌窦转阴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见表2。
2.3两组疼痛、出血和感染发生率分析比对 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鼻内镜手术组疼痛、出血和感染发生率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疼痛,总发生2例,发生率是4%。保守治疗组有1例恶心,1例局部瘙痒,总发生2例,发生率是4%。
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分布广泛。人鼻腔中的真菌是条件病原体。当局部免疫功能低下时,会引起真菌性鼻窦炎。而常见的病原体是曲霉菌,毛霉菌等真菌,而治疗的关键在于对真菌进行抑制,并改善患者的症状。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早期阶段,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血液感染等并发症。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彻底清除真菌组织,改善患者的鼻窦通气引流,最大化窦口,以及正常和可能的结果。粘膜保持最大程度。同时,角镜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和判断额窦和上颌窦的病变,有利于更好地建立引流通道[3]。
在治疗方面,内窥镜手术在鼻内窥镜下的作用,视野效果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能有效清除病灶中残留的真菌,治疗更彻底,可有效将鼻甲病灶及钩突进行纠正,改善鼻窦功能,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且创伤轻,不影响窦道的生理功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鼻内镜治疗可以提供良好的视野,加速鼻窦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的疾病的快速恢复,并具有低反应发生率低[4-5]。内窥镜手术不仅关注彻底清除病变组织,还关注如何有效恢复患者的鼻窦功能。内窥镜手术可以有效地矫正患者的鼻腔解剖结构,从而达到鼻窦引流恢复的目的。对于鼻腔内的病变组织,可通过鼻内镜直接观察病变程度,在治疗过程需要注意保护粘膜组织的轻度和中度病变,并最大限度维持鼻腔正常结构和功能。总之,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可以在彻底清除病变,打开鼻窦,建立良好的通气引流通道的前提下,完全恢复鼻腔和鼻窦的生理功能[6-8]。而保守治疗主要采用口服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进行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起效慢,治疗周期长。本研究中,保守治疗组实施保守治疗,鼻内镜手术组实施鼻内镜手术。结果显示,鼻内镜手术组生活质量QOL分数、上颌窦转阴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疼痛、出血和感染发生率和保守治疗组比较有优势,P<0.05。
综上所述,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可获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