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闵凤英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我国头颈部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8%。放疗是头颈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放疗对患者皮肤、黏膜的不良影响非常普遍[1]。口腔黏膜炎是头颈部肿瘤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91%[2]。口腔黏膜炎常伴随疼痛、进食困难以及口腔炎症、水肿及损伤等,会导致患者明显不适,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者可导致治疗中断,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影响治疗效果[3]。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卫生能够预防或降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和发展[2]。为切实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解决住院患者口腔健康行为执行率较低的问题,我科于2016年2月运用循证护理[4]方法,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通过近半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实施前的准备
1.1.1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由科室工作人员组成循证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在患者入院后,对其病历资料等进行综合性汇总分析;并结合以往科室在头颈部肿瘤患者口腔健康行为护理方面的经验,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护理需求等,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
1.1.2 收集整理最佳证据 针对汇总得出的护理问题,小组成员通过查询各种专业医学护理资料以及互联网搜索等方式,广泛收集相关的护理证据。基于胡雁老师团队构建的 “癌症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护理循证实践方案”[5]及相关护理指南和报道[6-8],归纳总结出口腔健康行为如下:①使用小头牙刷;②使用软毛牙刷;③贝式刷牙;④每日刷牙>2次;⑤每次刷牙时间至少90 s;⑥使用含氟牙膏;⑦每日漱口大于3次,⑧每次漱口至少30 s;⑨使用牙线;⑩使用刮舌器等。对各项证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进行筛选,得出临床护理干预所需的证据,制订详细的护理方案。
1.1.3 现状分析 围绕了解患者口腔健康行为执行率低的原因,小组全体成员群策群力,制订出查验表。根据调查情况,分析患者口腔健康行为执行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患者方面:口腔清洁用具配备率低、备漱口水的依从性低。②护理人员方面:健康教育不到位,宣教后缺乏反馈。③宣教材料方面:宣教资料及形式单一。同时,了解我科护士对于口腔健康行为知识的掌握情况。
1.2 综合护理方案的实施
1.2.1 对科室成员进行培训 请我科医疗专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放射治疗的物理原理,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机制、分级、临床表现等,并通过一对一培训,确保每位护士掌握判断口腔黏膜炎的分级及各类口腔清洁用具(小头软毛牙刷、牙线、刮舌器)的使用方法。定期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考核并与绩效挂钩,以巩固培训效果。
1.2.2 设置清洁用具实物展示台 在病区走廊设置清洁用具实物展示台,将小头软毛牙刷、牙线、刮舌器等口腔清洁用具在展示台上进行展示,让患者更直观地认识各类清洁用具。
1.2.3 开展患者集中宣教 通过健康教育讲堂对患者进行集中宣教。将口腔健康行为的正确执行方式制作成视频及图文并茂的宣教资料。每日下午14∶30在病区患者活动室举办健康教育大讲堂,由责任护士轮流向病区新入院的放疗患者介绍相关知识并发放有关材料。对个别听力及文化程度受限的患者,责任护士针对性地进行示教,确保每位患者都掌握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
1.2.4 统一漱口水 根据相关证据[7],责任护士每日为病区住院的头颈部放疗患者发放0.9%生理盐水500 mL作为漱口水,建议每次含漱1 min,并为每位患者发放1 min计时沙漏。
1.2.5 定期反馈评价 设计制作患者口腔健康行为执行情况反馈表。每周一、三、五评估病区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清洁情况及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情况,并记录于反馈表。每日对病区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健康行为进行督促和评估,并记录患者未执行的口腔健康行为。及时了解患者相关健康行为未执行的原因并记录,针对性给予指导和帮助。及时对护理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护理经验,促进护理人员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口腔健康行为护理综合水平的提高。
2.1 评价对象 选择于2016年3—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确诊的头颈部肿瘤患者;②行放射治疗者。排除脑部肿瘤的患者。选择2016年3—4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6—8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n(%)]
2.2 评价指标
2.2.1 患者放疗期间口腔健康行为执行情况 研究者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清洁行为执行率调查表”和“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清洁行为每日反馈督促记录表”。执行率调查表共31个条目,包括5个部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情况、口腔黏膜炎等级、口腔健康行为(刷牙、漱口等)、健康行为未执行原因。口腔清洁行为反馈督促记录表包含4部分:患者一般资料、诊断及放疗情况、放疗期间每天口腔健康行为执行情况等。分别于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周后进行口腔清洁行为执行率的调查。
2.2.2 临床护理质量 采用医院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危重患者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件书写5部分内容,每部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相应的护理质量越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病区护士作为调查员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指导语,保持客观公平,确保问卷的质量。
2.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实行资料双人核对录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
2.4 评价结果
2.4.1 两组患者口腔健康行为执行情况比较 两组每次均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均100%。结果显示,观察组50例患者的口腔健康行为执行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χ2=35.464,P<0.001)。
2.4.2 两组临床护理质量得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护理质量得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临床护理质量得分比较 (分,
?
3.1 基于循证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口腔健康行为的执行率 循证护理强调立足各种科研结论,积极地利用科学证据,并将其与临床护理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基于循证的相关措施可以确保护理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此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口腔健康行为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0%vs 44.0%)。分析相关原因,主要是由于综合护理措施是在循证研究和现况分析的基础上制订而成,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制作统一的宣教资料、发放统一漱口水等措施,体现了宣教的同质性,避免了因不同护士年资、能力水平不同而导致的宣教结果差异,有效提高了患者口腔健康行为的执行率。
3.2 基于循证的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整体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说明定期培训考核有效调动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有效促进了科室护士综合业务水平的提升。可见,重视细节护理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积极促进作用,是护理工作价值和优质医疗服务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