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黄云 叶小艳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王小婷
绥阳县郑场镇伞水村食用菌产业铺就当地群众的“致富路”。图为当地菇农采摘香菇。(绥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时下,在绥阳县郑场镇伞水村香菇种植基地,菇农们正热火朝天地采摘香菇。
“这种看着大,但是不能采,要明天才能采。这种在‘拉白丝’的,包卷在里面散开的刚好就能采。”娄方梅是个采菇的能手,今年已经采了2 个多月,每天采摘200 到300 斤。据娄方梅介绍,香菇采回去后,还要按大小分等级,这样才能卖出好价格。
2017 年以前,娄方梅靠打零工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孩子们没有几件新衣服。食用菌种植基地开启以后,她便开始在基地务工,每天8小时,工资80 元。同时,经过公司培训,加上自己的努力,她学到了食用菌种植技术,去年领了3 万棒菌棒“代养”,挣了7 万多元,收入很是可观,今年她打算再多“代养”1 万棒。
近年来,郑场镇伞水村结合地理气候和生态优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产业扶贫规划,把食用菌产业列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主导产业之一强力推进,引进贵州云端农旅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级集体+基地+贫困户”模式,实行香菇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管理生产,同时以包棚、包工及贫困户分红等方式帮扶贫困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伞水村食用菌基地主要通过与周边群众签订合作协议,免费提供大棚和技术支持,让群众“代养”。“2017年9 月,食用菌项目正式投入,2018年产菌棒50 万棒,实现产值200 余万元。其中,发给群众‘代养’的就有10 万余棒,基地支付‘代养’费用52万余元。”贵州云端农旅开发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娄方霞说。
同时,以扶贫资金入股,利益联结贫困户47 户,让参与贫困户“代养”的每根菌棒有1.5 元保底纯收入,并以6%的固定模式进行分红,既可以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去年,食用菌基地解决就业1 万余人次,发放人工工资30 万余元。
“为了做好食用菌种植,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基地技术人员培训,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郑场镇分管副镇长曹开建说。
目前,伞水村食用菌基地已投资1000 多万元,建成大棚18 座,建成厂房1.7 万余平方米,种植菌棒300 万棒。今年,还将不断扩大规模,扩展种植灵芝、黑木耳等新的菌种,预计年产量500 万棒,年收益可达2000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