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发展浅析

2019-07-25 10:16黄弘杰
大经贸 2019年5期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因子分析竞争力

【摘 要】 本文首先评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评价模型,再将汽车制造业的上市企业的数据竞争力模型中,得出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得分。结果表明,汽车制造业业竞争力均稳定上升,但是低于行业大类平均水平。

【关键词】 竞争力 汽车制造业 因子分析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回顾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国产汽车品牌在国内以合资汽车为主,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则远低于丰田、大众等日系、美系传统汽车品牌。因此本文要对国产汽车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

Michael 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并在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他由此成为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创始人 。Brecht(1992)从 R&D 费用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角度出发,实证分析证明了 R&D 投能够促进进出口, 提高对行业竞争力。Fulvio ( 2008)研究了外部创新环境对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发现合理的创新政策及制度安排将直接影响创新模式,进而对产业竞争力发挥正向作用。赵彦云、张明倩(2005) 通过构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框架,发现创新能力和市场环境对竞争力有显著影响。封伟毅、李建华等( 2012)认为技术开发能力与技术转化能力均能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前者的影响要大于后者。

二、模型方法与指标设计

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为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影响行业竞争力。选取大中型企业分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研发能力情况两个方面作为竞争力测度的二级指标。 包含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利润,出口交货值,内部研发费用,发明专利申请数,专利平均成本以及有效发明专利数

三、实证分析

1.KMO 和本特利特球形检验

經过软件分析,KMO 统计量大于0. 6,巴特利特球形检验P值为0 ,说明指标具有结构效度,指标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样本的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2.主成分提取

经过软件处理,提取出的前两个主成分的提取平方和载入贡献率分别达到69.31%和23.38%,两者累积贡献率达到92.8%。即主成分包含了原始变量 92.796% 以上的信息,能够解释总体指标。

通过所得到主成分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可以得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各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形成新的变量来取代原有的指标,它们之间的线性表达式为:

F1=0.33X1+0.37X2—0.17X3+0.32X4+0.04X5+0.14X6+0.06X7

F2=—0.08X1—0.17X2+0.39X3—0.07X4+0.24X5—0.36X6+0.21X7

由此可计算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从2008-2017年的竞争力得分分别为-2.56,-1.93,-1.43,-0.94,-0.26,-0.01,0.41,1.02,1.33,1.92。呈上升趋势。

3.汽车企业竞争力得分

由于汽车制造业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因此本文将选取7家汽车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估计出汽车制造业在2017年的竞争力得分为-0.41,

四、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汽车制造业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因此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来评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2008-2017年的竞争力稳步提高,可以得出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也在进步的结论。但是汽车制造业2017年的竞争力水平低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同年的竞争水平,汽车制造业在其所属的工业大类中属于落后行业。通过观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包含的工业小类,我们可以发现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业、航天器制造业等国家重点战略产业。政府对其的资助与扶持的力度不可避免的会有所倾斜,造成竞争力的差异出现。

五、政策建议

1.企业应注重长期利益,注重科研投入

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技术的累积以及技术研发的效率,这些因素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财力资源及人才资源,但是这会影响到企业的短期收益,企业应该避免过分重视短期收益的情况。

2.构建制造业发展的政府支撑体系

技术研发投入对行业的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政府也不应该缺位。一方面,需要通过相关政策确保产业中各行业的新产品及新技术的研发经费的可持续性投入;另一方面需要确保人力资源市场及商品市场环境的优化配置及充分竞争,使政府的扶持政策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Michael Porter. Location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y [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1991,(01):15-35.

[2] Brecht. Australia's Industrial R&D and Foreign trade[J].Applied Economics,1992(24):545-556.

[3] Fulvio Castellacci. Innovation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ies: Comparing the Mainstream and the Evolutionary Approaches[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8(7):984-1006.

[4] 赵彦云,张明倩.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 05) : 23-30.

[5] 封伟毅,李建华,赵树宽. 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中国1995 - 2010 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09):154-164.

作者简介:黄弘杰(1992-),男,汉,福建福州,硕士,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350117

猜你喜欢
汽车制造业因子分析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当前汽车制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与对策探讨
日本竞争力
JPMH指标在汽车制造业劳动效率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