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5 04:41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讲礼貌木头人格

人言即信。

从字的结构可見,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中国历史上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不忘与张劭两年之前的约定,千里迢迢赶去张劭家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作者胡耕,选自《汉字悟语》,有删改)

阅读思考

1.第三段列举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五、六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3.联系你的认识,说说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讲礼貌木头人格
以鸟喻人
嘻哈跆拳族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嘻哈跆拳族
嘻哈跆拳族
什么是“五讲四美”?
都讲礼貌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为什么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
礼貌不用“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