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微学习型组织为支撑 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模式改革

2019-07-25 01:44沈微微
物联网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改革

沈微微

摘 要:文章结合宿迁学院发展现状、宿迁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模式,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实践模式进行了深入改革。在特创的小微学习型组织发展架构上,对本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进而实现培养模式的变革。另外,通过增加学生科研分制的管理办法,实现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践证明,改革后的新型专业培养模式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成效显著。

关键词:小微学习型组织;电子信息类;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G642;TN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9)01-0-03

0 引 言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目前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它要求学生不仅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还要具有适应科技进步的实践创新能力[1]。对于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相关文件[2]。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我院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和宿迁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小微学习型组织的架构上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实践模式进行了深入改革,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基础,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我院采用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双管齐下的策略。

内部培养包括如下项目:

“百名博士计划”—鼓励任职教师读博深造;“脱产挂职锻炼”—鼓励任职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到地方企业进行挂职科研活动,以校企合作申报科研项目的形式实现与高新科技的接轨;“高访”—鼓励任职教师脱产到重点大学进行学习锻炼,融入他们的科研课题,深化对高新技术的理解和研究。

外部引进主要是特殊专业外聘教授引进和科研成绩卓越的专家人才引进,通过引入新鲜血液带动教师的科研和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我院还积极鼓励任职教师评聘“双师型”资质,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考资质、考技能证书、工程实践、挂职锻炼等方式实现工程师的评聘资格。

2 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我院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变革和考核办法多样化三个方面进行。

2.1 教学内容

传统模式的高等教育以公共课和基础课为主[3],而学生考入大学后仍旧采用应试教育的培养方法,看似学习内容较多,但考试过后大都会忘记,临近毕业时还不清楚自己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的对口方向。在有人考研、有人找工作的环境中,学生往往焦头烂额,无心学业,即使针对工作要求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无法弥补专业课在教学内容上与现实技术发展的差距。这样的教学内容编排方式对大学生的培养极为不利。

电子信息类专业属于更新比较快的专业,其相关技术发展比较快,新名词、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4]。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应将专业课作为学习重点,有针对性地学习新名词、新理论、新技术。为了较好地教授电子信息类专业知识,需要专业课任课教师在备课时多用心,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与专业发展的实际相吻合,尽可能避免断层和脱节;在教学体系上要以培养学生的學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核心,在加强基础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拓展知识面,落点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5]。针对我院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的课程进行精简、整合、更新,构建出两个课程体系平台,即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方向平台,如图1所示。结合小微学习型组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求分别进行优化,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2 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方法离不开多媒体和黑板,教师课前备好课,根据自己的教案和PPT使用多媒体进行讲解,遇到难点结合板书进行深度说明[6]。学生在课堂上以抄写笔记为主,把教师使用的PPT内容、板书内容抄写下来以备考试使用。谈到对所学课程的认知,却没有深刻的印象,仅仅达到会做题的程度。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应试教育成效显著,但对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没有明显的作用。

电子信息类专业有其固有的改进基础,两大课程体系下的课程均有自己对应的专业软件。例如,Multisim可以用于《电子技术》《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高频电子》等基础课程的教学;Matlab可用于《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HFSS可用于《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等专业课程的教学。除此之外,Packet tracer可以用于《计算机网络》,OpticSimu可以用于《光纤通信》,PSpice可以用于《嵌入式系统》的教学中。通过引入几个常用的专业软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一边通过软件模拟仿真,一边用数据或图解来说明理论知识,不仅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学生记忆,方便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理论课程,既降低了学习门槛,又增加了学习趣味性。

2.3 考核办法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途径,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最主要的形式即硬性考试,课程结束后,教师出试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完成试卷,待教师批改后得出每个学生的课程成绩。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学生应付考试的现象比较严重[7]。而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程,本应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与理解,却通通被学生转化成背答案,使得对学习成果的检验变成对记忆力的考察,忽视了课程学习的意义与对专业知识的领悟。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课程考核的办法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对于理论知识比较复杂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办法,可及时巩固复习,便于记忆;对于设计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采用自主组队、选题或自命题、成果演示答辩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为小微学习组织挑选合适的成员做前期准备。

3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是基础性、综合性的实验和课程设计,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没有太多创新[8]。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常与焊接、调试电子钟、收音机、示波器等打交道,与新兴技术联系较少。

我院通过小微学习型组织,充分融合多专业的学生,通过自由组队的方式让学生发挥创想,开展项目设计、自主开发、技能竞赛等实践。学生通过实验室教学管理系统预约,由省级电子信息综合训练中心为学生提供设备和场地保障。该教学模式自2013年开展至今,我院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专业技能证书通过率等统计中,明显看到了改革成效。为了能够让所有学生融入其中,也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我院把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调整成科研分要求,把之前的8个小微学习型组织体系拓展的实践教学形式与传统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形式相融合,然后再与教师科研团队的科研项目进行归类,划分出7个课题方向,制定更全面、更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培训环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1~2个比较感兴趣的项目作为重点,着重学习和训练。小微学习型组织体系如图2所示,课题方向体系如图3所示。

3.1 实验技能培养环节

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系统学习。该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对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问题排查的技巧等。与此对应的是《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专业课程。

3.2 自主创新训练环节

学生在班级内自由组队,2~3人一组,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分工协作完成。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意识,与此对应的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EDA技术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电子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等专业课程。

3.3 竞赛、项目实战环节

学生在电子信息大类内自由组队,3~5人一组,根据竞赛题目要求报名参加,由校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逐级申报。竞赛种类各有特色,如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智能车竞赛、软件设计竞赛、虚拟仪器竞赛、互联网+竞赛、挑战杯竞赛、航模竞赛、机器人竞赛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充分应用自己的所学所悟,设计制作作品。对于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科研需要,主动把他们吸纳进来,完成项目的部分任务或是子项目。改革后的实践教学模式从单一化变成多元化,学生作为主体,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

4 结 语

从2013年着手改革至今,我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多个方面着手,取得了明显成效。培养博士8名,双师型教师6名,建成精品课程5门,发表论文140余篇,申报并获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49项,省级以上竞赛项目145项,学生获得专业资质证书96项。

参 考 文 献

[1]章献民,杨冬晓,杨建义.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78-181.

[2]仲宇璐.浅析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9):22-23.

[3]周緒红.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现状与展望—在2015国际工程教育论坛上的专题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

[4]张家明.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187-188.

[5]邓婉玲,马晓玉,黄伟英,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性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和探索[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z2):41-46.

[6]陈必群.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5-11.

[7]潘大胜,覃焕昌.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立体化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9):141-142.

[8]徐向民,韦岗,李正,等.研究型大学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改革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59-65.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