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丽洁
摘要:大学校园小说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便不断问世,它们从不同的视角映照着现实的大学校园,审视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给读者以思考。通过21世纪裴文的优秀长篇小说《高等学府》,以特殊的视角窥探大学校园,深度剖析大学校园文化呈现的弊病。
关键词:当代校园小说《高等学府》校园文化问题对策
校园小说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它借助大学校同这个背景,表达了大学知识分子对生活的理解、批判,它把校同里的人物和故事融入时代的发展中,用艺术的手法描绘着大学的众生百相,反思着校同的各样生活。长篇小说,如老舍《赵子曰》、钱锺书《围城》、杨沫《青春之歌》、格非《欲望的旗帜》、喻杉《女大学生宿舍》、裴文《高等学府》《文人》、尹平《变革》、黄梵《第十一诫》、宋浩浩《双山》等。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文学创作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同。本文以《高等学府》这一工笔细腻、视角独特的21世纪校同长篇小说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努力探寻校同小说中的校同文化。
一、小说中校园文化问题揭示得真真切切
南京大学裴文的《高等学府》描述的东方大学中文系质朴纯良的老师尚金堂,在权利、金钱、性爱的诱惑下逐渐堕落,尽管当上了文学院的院长,也把自己送进了令人绝望的牢狱。它串联起校同中的工作、生活片段,多角度透析大学校园问题。
(一)学术道德沦陷 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科研工作和进行学术活动时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包括不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坚持维持学术标准、秉持认真严谨的学术思辨态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日纯洁的学术活动给人的感觉变得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研究成果更是精品不多,特色不显,更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①。《高等学府》中部分知识分子就没能守住学术的道德底线:吴罔杰为了20万的“引进费”将无知的谷时雨引入东方大学、蓝天玉将自己署名在其老师黄光年的著作上、谷时雨对梦飞论文的恶意批判以及外国语学院领导对梦飞的不公正处分……老师们为了达到学校的“硬性指标”,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在教学进行评估时,查五年来教师的学术成果。学术成果开始以数字换算,一篇顶级刊物上的论文是三分,一篇核心刊物上的论文是两分,一篇普通刊物上的论文是零点五分。三本专著折合一篇顶级刊物上的论文,为三分……”正如作者借李崇霄之口说的那样:这哪里是做学问的地方!乱七八糟的东西一波接着一波。
(二)政统学统混乱 大学应该追求真理,使学问永远站在理解和反思社会的制高点,但学术的不断贬值让人惴惴不安,大学作为生产精英的知识机构,也不能抵制权力的侵蚀。《高等学府》中的东方大学就是映照,将知识分子如何利用知识资源与象牙塔内外的行政权力进行交换描绘得淋漓尽致。例如尚金堂对那些占有一定社会资源的人的利用,如各大部委的司长或副司长、杂志社的主编或副主编等,尚金堂每年都不遗余力把这类考生招到自己的门下,并不在意他们来不来听课,是不是自己完成毕业论文,只在乎他们是否能够抬升“尚金堂”的名声;他还利用权力资源,将“内部交流”的刊物《古今汉语》变成罔家一级刊物。在学术和行政的天平上,他毫不犹豫地偏向了后者,最终锒铛入狱,令人唏嘘。
(三)权钱交易横行 “如今的校同素有‘小社会之称,原本处在社会边缘的高等学府也在渐渐走向社会的舞台,原本静心做学问的知识分子也开始受到权力和金钱的诱惑”②。许多校同小说都着重描写了校同中发生的权力滥用、权钱交易等现象。如《变革》《高等学府》中的提到的“点招”。“点招”是大学招生中的公开秘密,分数不够用钱补,只要达到划定的本批次最低分数线,即使达不到学校的投档线,通过关系也能找到学校点录。
高校的大学生也深受权力和金钱的影响,学生为了考研、考博,有的直接送礼给导师,有的通过权力“压迫”。因为导师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不仅掌握着命题、试卷批阅、面试打分等权力,还可以根据考生的专长进行取舍,南此考试送礼现象屡禁不止。“三月中旬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找田甜的人络绎不绝。有些是系主任,有些是各系准备考博的年轻老师,外文系的办公室主任直接把一個考生带到田甜的宿舍。哲学系的副书记司马红革打电话给田甜,请他关照两位考生,说他是省政府领导的儿子和儿媳”。在权力和金钱的催化下,高校学者已然不能静心做学问了,做学问的动力也不再是求知真理、贡献社会了,这已严重影响了高校校同原本的氛围,学风日下,令人担忧。
(四)教师行为失德 “大学精神之凝练,教师无疑最是关键”③。然而在现实中某些大学老师道德沦丧,心理扭曲,行为失常。正如史生荣《所谓教授》描述的那样:许多所谓的教授,角逐权力、贪慕金钱和女色,从循规蹈矩、兢兢业业变成精神失常、没有道德底线的无耻之徒。《高等学府对这样的现象花有较多的笔墨。尚金堂在课堂上对学生说:“我们最不能缺失的就是定力。所谓‘定力,只有当我们拥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思维,我们才能够获得这个世界上最为高贵的东西,那就是——定力!对于每一个在高校里的人,有一点是不能忘记的真理:有激情、有节制、有想象力,才能做出学问。”然而就是这样在课堂上有着很高觉悟的知识分子,私下里和杨小兰这个同事贪污公款、有私情,还生育了一个女儿;不仅如此,他还和自己的学生邓一影发生关系,又爱慕貌美的梦飞。就连充满个性、热爱文学的梦飞也和自己曾经的导师有了不正当的关系。这也让我们不得不考虑高校在扩招、收费、建,努力让高校变得“高大上”的同时,更应该强化师资,重视教师的道德培育。
二、文章里扭转问题思路梳理得实实在在
20世纪80年代,我罔进入社会转型期,大学也进入改革期。大学精神和校同文化的支离破碎、行政化制度的影响、经济变革的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不像大学,因此大学精神和校同文化的重建工作困难重重。但是大学作为知识分子的聚集地,背负着整个社会的期望,尽管艰难也要逆风而上。
(一)正学术精神要认识到学术精神是高校发展的灵魂,对于以学术为业的知识分子来说,唯一激发敬意的是学术上的成就,所以学术道德不能用来消费。如果踏实求真、追求创新的学术精神最终只落得以数量来评定水平的话,大学迟早会沦为“思想焦土,学术废墟”。这时候再来抢救濒临失守的学术道德就无异于亡羊补牢。高校要摒弁以量为学术标准的体制,注重维护纯粹学术的权利,赋予纯粹学术人员进行学术事务管理的机会和决策权力,在教师所感兴趣或者与专业有关的领域内鼓励教师钻研学术,同时做好学术的考评工作,使学术真正地繁荣而不是如泡沫一样量多却空虚。
(二)止行政追逐高校行政化的趋势应被遏制,因为它不仅违背了大学精神,也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过度行政化也会使学术机构演变为官僚机构,助长官本位思想,破坏学术的纯粹,使知识分子的价值观扭曲。且行政的手段往往是命令和强制,学术的方式往往是教育,让高校的人文光辉被行政权力打压,会使得学术创新能力日渐削弱,学术精神渐渐沦丧,各种腐败现象滋生,矛盾冲突不断激化。如果对雄心勃勃的知识分子来说,拥有行政权就象征着社会上层的隐形俱乐部,是大学里的终极成就,那么大学就会变成一个名利场。所以行政与教育的天平要端平,一旦倾斜将是整个教育的灾难。
(三)做精神引导 大学之大,就在于精神之立。“良好的精神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师生的精神信仰,能让师生自觉形成一种与高校文化精神相匹配的文化意识和精神品格。”④大学精神是具有熏陶和感染作用、规范和导向作用、凝聚和鼓励作用的,知识分子又大都是思想上的巨人,精神会给予良好的向导。这样说来如果高校有了精神文化的支撑,那么权钱利益的交易现象,就会从源头上得以减少和根除。
(四)禁不良之师要明确一所大学关乎的学问,是影响终身的学问,将传统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对于传播学问的教育者,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培育,对于那些自身道德有问题、思想龌龊的应坚决杜绝入校任教。要选取道德高尚、有美好情操的人任教,让高校教师成为学生能力的挖掘者和心灵的引航者。
综上所述,以《高等学府》为窗口窥视新时期校同小说,主要反映了学术道德沦陷、学术混乱、权钱交易横行、教师行为失德等问题,而作家的主要意图还是呼唤现实的革新除弊。当然校园小说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反思不止于问题的暴露,也有问题的分析,甚至有问题的解决思路,这对现实高校校同文化的建构具有指导意义。
①阎光才、张银霞:《高校学术失范问题的探索性实证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0年第4期。
② 吴可:《世纪前后大学题材小说对大学校园问题的探讨》,《名作欣赏(中)》2015年第2期。
③ 吴延生:《江苏“大学叙事”的文化抒写及地域特征》,《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
④ 孙英琨:《高校校同精神文化建设探微》,《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第11期。
参考文献:
[1]尹平.变革[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
[2]裴文.高等学府[M].南京:江苏文藝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