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研究新境之开拓

2019-07-25 00:00贾改琴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茅盾文学奖年鉴茅盾

贾改琴

摘要:《茅盾研究年鉴( 2014-2015)》是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与浙江省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编撰的“茅盾研究丛书”之一,是继《茅盾研究年鉴( 2012-2013)》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文献。《茅盾研究年鉴(2014-20,15)》共分为五编,即茅盾研究大事记;重要论文;论著评价;茅盾文学奖研究以及论文索引,对2014年到2015年间关于茅盾研究的重要文献的全面梳理,为后世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学术资源。

关键词:《茅盾研究年鉴(2014—2015)》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茅盾研究

风鸣桐乡,文人辈出。桐乡的深厚文化底蕴,成为浙江传媒学院丰富的学术资源。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与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多年联袂深耕地方文化,成为茅盾研究的重要阵地,赵思运、蔺春华和张邦卫编著的《茅盾研究年鉴( 2014-2015)》,作为“茅盾研究丛书”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10月出版,平装16开,共496页,汇集了2014—2015年问重要的茅盾研究成果,是继《茅盾研究年鉴(2012-2013)》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文献。

学术需要传承,温故方可知新。《茅盾研究年鉴(2014-2015)》就是对2014年到2015年问关于茅盾研究的重要文献的全面梳理,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诸多宝贵资源。《茅盾研究年鉴(2014-2015)》共分为五编,即茅盾研究大事记;重要论文;论著评价;茅盾文学奖研究以及论文索引。

在第一编中,《茅盾研究年鉴(2014-2015)》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梳理了2014-2015年问我国茅盾研究大事记,既包括这两年问关于茅盾及其作品的研究论文以及学术论著的发表和出版情况,也包含了茅盾研究学会的人员变动以及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情况,还详细分析了新出现的茅盾研究机构的成立及相关学术活动和成果,也梳理了期问“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的修订、2015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情况和颁奖典礼。“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的成立及其开展的系列“茅盾研究”活动,成为这一时期的一股新生力量,大大推动了茅盾研究的向前发展。

第二编是《茅盾研究年鉴(2014-2015)》的重点,所占篇幅最大,共收录了2014-2015年问有关茅盾研究的三十余篇重要论文。论文的研究角度多样,有对茅盾先生的人生经历以及文学思想进行研究的;有对茅盾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也有对茅盾及其作品与其他作家进行对比分析的。

最有特色的是一组史料文章。如《韦韬关于茅盾研究与李广德的通信》(李广德)《田汉给茅盾的信》(宫立)、《满纸烟云风流事——茅盾复袁良骏书信漫谈》(王双强)《访谈录:茅盾抗战流离生活掇记》(孔海珠)《茅盾与王云五的那些往事》(钟桂松)《(吴宓日记续编)中的“茅盾”》(肖太云)《(青春之歌)茅盾眉批杂议》(张元珂)《茅盾(精神食粮)的三个译本考论》(杨华丽)、《两新发现的茅盾(红学札记)述论》(王人恩)、《(子夜)的删节本和翻印本》(肖进)、《张仲实与茅盾交往若干史实考略》(张积玉),从不同侧面充实了关于茅盾研究的史料和史实。在当时文人从政的独特的作家角色下,茅盾先生形成了政治与文学联姻的创作模式,并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现代文学观。通过信件往来以及访谈录来研究茅盾先生曾经的生活经历和学术活动。其中有李广德与茅盾儿子韦韬先生的通信,也有茅盾与田汉以及罗迪先等的通信,还有茅盾访谈录等,简略勾画出茅盾先生的生活历程,尤其是抗战时期的流离生活,也反映了茅盾先生与田汉、王云五等文人之问的交往经历。

这一时期,学者们深刻分析了茅盾先生在其生活的独特时代语境中形成的矛盾人生及其文化选择。关于茅盾文化人格复杂性的研究,是又一大亮点。代表性成果有《矛盾中的茅盾》(陈徒手)、《“五四”的不同想象与思想分野——“五四”文艺节中的茅盾和沈从文》(袁洪权)、《20世纪中罔政治文化视野下的茅盾王蒙比较论纲》(蔺春华)、《律法者的缺失与象征界的症候》(宋宁)、《回到(讲话)接受史现场》(商昌宝)、《“启蒙”与“救世”——茅盾早期(1916-1927)泽事的文化解读》(喻锋平)等。在剖析茅盾的文化人格的时候,学者们经常运用比较分析法,其中有比较分析茅盾与沈从文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不同想象的,有比较分析在20世纪中罔独特的政治文化语境下形成的政治文化型作家茅盾和王蒙在各方面的异同的,等等。

茅盾的文学生涯从翻译开始,因此茅盾也受到了译界学者的关注。受到意识形态以及其职业的影响,茅盾先生的早期泽事具有鲜明的“启蒙”特色;“五四”以后,受到社会思潮的变革和主流诗学变动的影响,其翻译活动具有了“救世”色彩,翻译弱小民族文学,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有的学者从审查、场域和习性等方面分析茅盾于20世纪30年代的弱小民族文学的翻译选择和翻译策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泽者行为。

其中有的论文通过分析茅盾《子夜》的传奇性写作风格对穆时英《中罔行进》的影响,也有讨论茅盾所写历史小说的互文性特征的。有学者深入分析茅盾《夜读偶记》中的多重论辩和驳议,认为它是一篇针砭時政的重要文本,也有学者突破罔界,对俄罗斯汉学界茅盾研究的历史分期做深入研究讨论。

第三编主要是2014—2015年问关于茅盾研究的论著评价类成果。

徐庆全教授在评价《茅盾先生的晚年》时指出,商昌宝先生把茅盾“尴尬”的人生境遇作为一个时代标本来研究,将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与立国初期的历史文化,甚至与罔际背景相结合去研究,特别具有启发意义。此书深刻分析了革命与知识分子、革命与人性改造、革命与革命队伍内部的斗争,革命政治的惩戒机制和知识分子的关系等,是20世纪“茅盾现象”的反思和剖析。

钟桂松主编的新版《茅盾全集》是在原版基础上充实、修补而成的,由黄山书社2014年3月出版,是目前规模最大、收集最全的总集,是研究茅盾著作十分完备的参考资料。

金韵琴编著的《茅盾晚年谈话录》作为一本回忆类图书,是茅盾在特定赋闲时期的生活起居和思想风貌的真实写照。全书文字流利生动,笔锋常带感情,使叙述人神形俱现。书中记录茅盾日常生活的三十篇、谈文学艺术生活及问题的十八篇,以及谈文艺界著名人物的十六篇日记,都是在茅盾公开发表的著作中没有的,是研究茅盾文学非常稀缺的珍贵资源。

《茅盾研究八十年书系》由钱振纲和钟桂松主编,由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于2014年7月出版,共收录了白1931年至今已版和新版茅盾研究单行本著作49种,分60册,内容以专题性论著为主,还包括少量其他类型的著作,如回忆录、论文集、传记、年谱和茅盾研究目錄汇编等,均按出版时问先后顺序编排,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茅盾研究单行本著作的汇刻,是当下学者了解茅盾研究历史面貌的重要途径。

由中国茅盾研究会编,新加坡文艺协会于2014年8月出版的《茅盾研究(第13辑)》,由现代出版社于2014年12月出版,蔺春华、赵思运等著的《新世纪语境下茅盾的多为透视》,由现代出版社于2014年12月出版,张邦卫、赵思运、蔺春华主编的《茅盾研究年鉴( 2012-2013)》,南长春出版社于2015年1月出版第2版,孙中田著的《图本茅盾传》,等等,都是2014-2015年间出版的很有影响的整理分析有关茅盾研究的集著,给后世学者研究茅盾文学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学史料。由中华书局于2015年9月出版,孙中田著的《论茅盾的生活与创作》,以及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11月出版,程光炜著的《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闫(1049-1981)》等著作,都是这一时期对茅盾研究的经典著作。

第四编是关于茅盾文学奖的。《茅盾研究年鉴(2014-2015)》详细介绍了于2015年修订的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条例、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以及茅盾文学家作家五人谈。《茅盾研究年鉴( 2014-2015)》也收录了2015年公开发表的评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及其影响的三篇论文,即《茅盾文学奖的悄然“革命”》《获奖作品与“茅奖”性格》《茅盾文学奖与新时期文学出版》,我们可以全盘了解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情况以及其对新时期的文学、出版等带来的影响。纵观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情况,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也给茅盾文学奖带来了悄然的变化,即从“长篇小说”到“作家终身成就奖”的转变;从偏重宏大叙述向青睐日常叙事的转变……其实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巨变,将来文学作家的伟大使命可能渐渐转变为如何更好地以文学形式切入到日益沉重复杂的社会现实的纵深处。

第五编是论文索引。《茅盾研究年鉴( 2014-2015)》按照时问先后顺序,分期刊论文、报纸文章和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三大板块,对2014-2015年问关于茅盾研究的所有文献进行了呈现,给学者们提供了诸多的方便。

总体看来,《茅盾研究年鉴(2014-2015)》非常全面而详尽地整理了这一时期内对茅盾及其作品以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文史专家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重要资料,为传承茅盾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茅盾文学奖年鉴茅盾
茅盾的较真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茅盾不怕被骗
茅盾不怕被骗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文学评奖与文学编辑的“艺术真实观”
茅盾:良好家风奠定人生基础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
茅盾文学奖为何离读者越来越远
中国雕塑年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