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夫妇:满腔热情 奉献贵州

2019-07-25 01:44杨刚
当代贵州 2019年22期
关键词:安顺光明夫妇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杨刚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李光明博士夫妇,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群众,将满腔热情挥洒在贵州脱贫攻坚的热土上。

3年前,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李光明博士夫妇,从没想过今生会来到距北京千里之外的贵州。如今,河南人李光明与黑龙江人周莉骅,以及他们的孩子,都有了新身份——贵州安顺人。

入黔后,李光明夫妇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群众,将满腔热情挥洒在贵州脱贫攻坚的热土上。

2018年,李光明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大家称他“李博士”,他说:“飞机落地安顺那一刻,我们就决心要扎根这里。”

“拎包入住”落户安顺

李光明对空气格外敏感。长期生活在北方,空气干燥,经常性感冒、慢性咽炎一直困扰着他。

“有时候咽炎发作,晚上会从睡梦中咳醒,刺痛感像针扎一样。”李光明说。

去一个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城市工作和生活,成为李光明内心的愿望。

2016年毕业季,全国各省(市)到清华大学揽才。李光明与周莉骅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聆听了多场宣讲会。

最先进入他们视线的是贵州。周莉骅告诉记者:“贵州的发展空间、人才政策和生态环境对我们更有吸引力,当时还有11个月的女儿,安顺人才公寓直接‘拎包入住’提供了最大方便,于是我们就来了。”

李光明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到达安顺的那天,微风和煦,天空晴朗澄澈,一种舒适感随之而来。

一家三口就这样落户安顺。“2018年,‘老二’出生,双方老人来到安顺帮忙照看孩子,一大家子在安顺实现了团圆。”李光明说。

从北方到南方,除了沟通有一定障碍外,饮食也需要适应。如今,李光明能吃辣了,在聊天的过程中李光明夫妇还时不时说上两句“安顺普通话”。

来安顺前,李光明夫妇主动申请到乡镇锻炼。但考虑到孩子小需要照顾,组织只批准了李光明的申请——到西秀区蔡官镇扶贫站从事扶贫工作。

主动请缨到一线

入职蔡官后,李光明一边学习安顺方言,一边深入22个村居走访调研,结合切身经历深入思考,撰写了多篇调研报告。

李光明(右)走访西秀区蔡官镇药寨村困难群众。(受访者供图)

在乡镇的两年多时间里,李光明先后就职扶贫站和脱贫攻坚指挥所,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5+2”“白加黑”是常态。

“特别是刚到时,便‘遭遇’国办系统录入,将贫困户1618户4448人的基本信息录入国办系统是一项任务重、时间紧、复杂又繁琐的工作,连续2个月每天早上8点就到单位,晚上十一二点才到家。”李光明说。妻子周莉骅在一旁打趣道:“那个时候,家里有你没你一个样。”

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档的建立是一项难啃的“硬骨头”,起初没有目录,导致编辑工作困难重重。李光明结合扶贫历程、贫困户实际情况、档案填写人员的文化水平等,整理出详细的填写流程和注意事项,照着流程即可填写完善,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开展村级培训22场200多人次、镇级培训10余场1000多人次。

易地扶贫搬迁是蔡官镇脱贫攻坚重要工作之一。蔡官镇是西秀区第一批安置点,时间紧任务重,李光明承接了搬迁所有档案、文件资料和报表工作,其中报表多达50多种200多个。

“蔡官镇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公租房搬迁、土地增减挂钩搬迁共计1853户7133人,其中贫困户696户2463人。”李光明如数家珍。

和全镇职工一样,李光明包了8户贫困户,除常规内容外,他将学习方法特别是英文的学习方法传授给所包户中的在校生。

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脱贫攻坚宣传上,李光明策划召开镇属10个学校的家长会,向全镇5000余户农户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和成效,受众约占全镇农户的一半。

为给村民产业发展排忧解难,李光明向母校清华大学搬救兵,利用暑期邀请了一支由11名清华大学师生组成的调研队深入蔡官镇各村,对以“合作社”为载体的产业扶贫在精准扶贫战略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进行探讨……

李光明、周莉骅夫妇携孩子在安顺市人民政府大院。(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刚 / 摄)

2018年,西秀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检查验收,退出贫困县行列。随后,李光明到西秀区委办公室工作,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扎根贵州

“马姐,姑娘带男朋友回来没?”在曾经帮扶的贫困户马红珍家,李光明像走亲戚一样。

在蔡官镇政府大门,和李光明一起共事过的“战友”拉住他:“这是你的老家,要常回来看看!”

初到蔡官时,李光明偏瘦的体型和鼻梁上的眼镜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文弱书生”。蔡官镇移民安置办主任顾安平说:“刚一见面,还以为是个书呆子,一起工作才发现,他肯吃苦,乐于助人,很接地气,能和老百姓走到一起。”

他的学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马洪彪评价他:“在经过数十年的求学生涯后还能投身农村做工作,承担最苦最累的任务,融入农村生活并能真正干出成果,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情怀和信仰!”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李光明用他的工作态度、做事干劲和工作成绩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称赞。

“安顺真是个适合居住及工作的好地方!”李光明说,安顺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气候,不仅让折磨他多年的咽炎不治而愈,就连困扰他的感冒也很少发生了。

留在安顺市的周莉骅,先后在市发改委规划科、经贸科,市财政局PPP中心、地区经济科工作。2017年,她主持建立了安顺诚信网,按照国家发改委全国一张网的要求更名为信用中国(贵州安顺),在贵州信息平台建设中走在前列,并获贵州省发改委发函致谢肯定。

谈及未来的打算,李光明夫妇坚定地说:“我们的户口落到这里,女儿的身份证号已是520开头,无论走到哪里,都已经是安顺人。我们已经决定扎根贵州,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脚踏实地,做出更大成绩,不负青春,不负众望!”

猜你喜欢
安顺光明夫妇
遇见光明
安顺娘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姚玉峰:给3万人带来光明
夫妇自编曳步舞,快乐感染数百万人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越不过的山丘
安顺的裤袋
洞悉光明(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