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茵茵 林智利
【摘 要】在全球化浪潮不断汹涌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迎合高等职业教育向国际化方向转变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把利剑。对此,本文在探讨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对如何强化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提升自身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国际化;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引言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高职院校高水平的发展,推动其走出去,《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强调要落实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计划,该计划的提出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新举措、新目标和要求,是推动高职教育走向国际化的有效手段[1]。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现实情况和现实需求为立足点,对我国高职院校建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研究,一方面能够将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需要展现出来,另一方面还能够推动高职教育不断向创新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使高职教育质量和成效实现双重提升。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院校要想踏上现代化的道路,就势必要利用国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来不断推动自身发展。一方面,强化合作交流,将国外的一些先进办学经验引进来,对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进而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向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国际化办学还能够为高职教育成果“走出去”搭建良好的平台,以便更好地迎合“一带一路”的根本要求,将我国先进的经验传播到国外。鉴于此,以国际化为视角,对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研究具有必要性。
二、我国职业教育在助力“一带一路战略中所取得的成绩
(一)基于政策视角:国家借助一系列政策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为了更好的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让其更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一把利剑,我国做出了诸多努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如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该文件强调要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开展合作办学项目,不断推动职业院校向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该文件的提出为配合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顺利合作,加快重点行业专业技術人才队伍建设等,这一系列文件为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实践视角: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所取得的成绩
广西自治区教育厅响应号召,不断加强与台湾、香港及澳门等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设立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框架协议书,创建了桂港现代职业教育中心;此外利用地缘优势,积极拓展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成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等。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初步达成了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的共识,推动建设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跨境劳务培训合作基地,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达成建立双边教育工作定期洽谈机制共识。共同开展多个、多边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活动,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为广西发挥地域优势,参与“一带一路”的实施助力。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其与希尔顿酒店集团共同合作,在泰国和马来西亚开展了“伊尹学堂”项目,创办了中华美食文化研究传承基地,该基地的创建不仅有利于中华美食的传承,还极大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能够得到较好的传播[2]。
三、国际化视阈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层面
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才开始逐渐认识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也纷纷加入到这一行列中,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经常出现条理不清、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使得办学成效差强人意。一些高职院校也开展了一些短期培训、留学生互派等项目,但因为存在办学目标模糊、制度完善度不够等问题,使得最终成效远远低于预期。同时,因为制度层面存在缺失,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均无法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来推动自身办学水平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此外,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均存在办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高职院校往往将重点放在交流次数以及招收留学生数量上,并没有意识到合作的有效度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筹码,更没有重视自身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与水平。
(二)教学过程层面
一方面高职院校针对国外留学生的教学安排针对性不足。国家间教育体制及基础不同,教学使用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设置课程,确保技术技能习得与素养培养相结合和融合的研究和实践不多,职业院校教学大纲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照搬本科院校,或者多数时间安排语言讲学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在引入国外先进理念,对接世界先进企业,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内容和提升学习标准等方面还不成熟,具有国际标准的教材和资源库建设仍泛善可陈,上述都严重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形成国际品牌的进程。
(三)师资队伍层面
师资是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否顺利的关键性因素,首先从专业课角度,能中英文进行教学的不多,本土教师的双语授课水平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此外,从高职院校英语授课角度来说,因为外语教学改革仍没脱离“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等瓶颈问题,中国高职院校学生外语水平仍处于“无法使用外语解决工作问题”等窘境。请来的外籍教师大部分还缺乏专业课教学资质,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此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化能力均有所欠缺,很多高职教师还未认识到国际化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从自我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国际化思想和能力。
四、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做好规划
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高职院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管理者要转变传统的观念,认识到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意义和高职院校落实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同时,管理者要不断拓展视野,不断培养前瞻意识,将国际化发展纳入到学校发展的重点战略中来,认真制定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针对国际化战略的实施,高职院校要专门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详细的落实步骤和方法,明确国际化专业和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指标,并创建兼具完善性与可行性的评价机制,创建从上到下的建设体系,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客观性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上级,同时,以评价结果为基础,对执行方案进行修订,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和双语教学创建强有力的后盾。
(二)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
激励教师开展国际化教学科研活动,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我国高职院校在与国外高职院校开展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应多吸纳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对自身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改革,同时,还应秉承创新性的原则,创新出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实践操作、网络作业等。此外,还要顺应国际化的形势,不断对自身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修订,以便更好的顺应时代的潮流,推动高职院校向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三)不断强化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强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化能力。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强有力师资队伍的支撑,而师资队伍要想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就势必要强化国际化能力和意识。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教师一方面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拥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因此,高职院校要秉承创新性的原则,不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事务能力的教师,推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向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同时,还要不断优化教师资源,不断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打造一批爱岗敬业、创新能力强,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
其次,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为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和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例如开展专项培训、增加出国进修机会等,以便使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实现大幅提升,进而更好的推动高职院校走向国际化。
最后,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创建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能够有效确保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员的稳定性,确保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顺利性。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势必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借助完善的管理制度,营造教师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便调动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国际化教学质量。
五、结论
职业教育领域在发展中通常会适当的参考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经驗,以本土教育现代化为核心,职业教育充分展现出开放与开拓的崇高品质。参与服务如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涉及“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院校在新时期的主要战略目标,这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华英.加强围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外事工作效率[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72.
[2]严丹虹.高等学校外事工作亟待新的突破[J].云南教育,2013(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