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贞观政要》中官德思想的几点探究

2019-07-24 10:33魏佩佩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探究

魏佩佩

【摘 要】《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按分类专题记载人物言论。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房玄龄、王圭、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及奏疏等。书中所蕴含的官德思想是精华之精华,与当代的为官之道有着极强的契合。本文意从其思想内容,所倡导的官德标准及教育方法等几个方面对《贞观政要》中的官德思想进行归纳分析,用以当代借鉴研究。

【关键词】《贞观政要》;官德思想;探究

一、《贞观政要》中官德思想的主要内容

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贞观政要》中关于君民的几种关系中。君舟民水关系。《政体》篇中,“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君臣能够明智的看待民众的力量,将君民关系比作舟水关系,反映了朴素的民本思想。君民鱼水关系。《君臣鉴戒》一章中,魏征引用孔子的一句话:“鱼失水则死,水失鱼尤为水也”,说明君失民心的危险性。君民一体关系。贞观初,唐太宗对大臣们说:“为君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腹,腹饱而身毙”。太宗认为老百姓是君主赖以生存的基础,用损害老百姓的方法来满足君主的一己之私无异于“割股啖腹”。君权民推关系。《政体》“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主张皇帝兴起于民心归顺,倾覆于民心背离。

克己修身思想,主要体现在正身修德和兼听纳谏两个方面。《贪鄙》篇“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逸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如此,岂不灭亡?””将“正身”与国家治乱兴衰直接联系起来,劝诫君臣先正德修身。《贞观政要》讲明君之明,广开言路,兼听纳下,重视大臣对自己得失的谏诤“人欲自,必先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其可得乎?”。太宗通过克制自己的情绪来虚心纳谏,真正从谏如流,以人为镜,正己衣冠,强调了治国安民,治人治吏需正己修身的思想。

任人唯贤的用人思想。《贞观政要》体现了唐太宗及其君臣独具特色的人才思想,形成了“贤人在位众多”的局面。一是求贤若渴,重视选拔任用人才。《择官》篇:“朕局深宫之中,试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理乱所系,尤须得人”,表明了“治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思想;二是才行兼具、任人唯贤的思想。《择官》:“魏徵曰,太平之时,必须才行兼具,始可任用”。贞观六年,太宗对魏徵说“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三是用人如器,取长弃短。认为“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所短,取其所长”,体现了辩证的人才观;四是用人不疑,各司其职。《杜馋邪》:“朕吏选前王,但有君疑于臣,则下不能上达,欲求尽忠极虑,何可得哉”,并进一步说“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强调了各谋其政,相互协调,用好贤人,不可以身代政的用人思想。

廉政勤政的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上,人们往往认为廉政只是对官吏的要求,而《贞观政要》中太宗政治集团则认为,廉政勤政的观念在君主,“上有所好,下必有甚”,更是将廉政勤政作为争取民心,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君道》:“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表明勤政廉政应从上而下做起。再者,强调“以廉为本”,强调为官清廉,时时告诫君臣贪恋钱财,毁家害国,体现了极为清正的廉政观。

此外,《贞观政要》还有善始慎终、中正诚信、慎言慎行、居安思危、执法宽驰等等一系列颇有远见的为官治吏思想,于今天仍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贞观政要》中所体现的官德标准

1.“六正六邪”的总标准。魏徵提到:“故《说苑》曰: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故上安而下理。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之术也”。主张将六正作为用人之标准,将六邪作为斥退不肖之臣的标准。

2.主张为官应犯言直谏,坚守直道。《君道》:“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曾位极台司,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诤,以为明智,不亦谬乎!”主张贤臣应直言劝谏,对国君过失及时匡正补救。《政体》:“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要求贤臣必须去除私欲,秉公办事,不可人云亦云。

3.主张为官应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慎始慎终,持之不懈。《政体》:“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治国与养病无异也。病人觉愈,弥须将护,若有触犯,必至殒命。治国亦然,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体现了人才应常怀忧惧之心,以古为鉴,时时反省的理念。再者,主张“公等宜念公忘私,则荣名高位,可以克终其美”,认为“慎”不仅是一种执政品格,更是君臣立身之原则。太宗力倡“慎终”的官德,主张应做到慎终如始,不允许骄狂自大,要常听诤言择善而从。

4.主张为官应廉洁俭约,为政清廉。《贪鄙》:“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体现了人才应清正廉明,克己自励,奉公守法,崇尚节俭。

三、《贞观政要》提高官德修养的方法

《贞观政要》全书十卷四十篇,每篇多以故事、轶文为引子,概括集中,记叙与评介言简意赅,书中广泛引用了哲理教义较深的格言名句。总结来看,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有榜样示范法、类比教育法、激励感染教育法、典型教育法等。

榜样示范法。《贞观政要》所记录的君臣言论中,随处可见以先贤论现事,告世人的篇章,特别注重运用前人之明智来表达自身思想政治观点。如,《求谏》:“昔齐境之难,夷吾有射钩之罪,蒲城之役,勃鞮为斩袂之仇,而小白不以为疑,重耳待之若旧。岂非各吠非主,志在无二。卿之深诚,见于斯矣。”以齐桓公用人不疑,不计较琐事为榜样,也借此鼓励大臣竭尽忠诚,正言直谏。

类比教育法。天下之大,物物相通,太宗及其君臣注重运用自然万物的行径来比拟、启示治国安民之政治思想理论。例如,《贪鄙》:“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鱼藏于泉,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由“鱼鸟”而及“人臣”,以自然生物的习性告诫为君臣应修身正德,不可贪敛。

激励感染教育法。太宗善用目标激励和情感感染来激发臣下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人尽其用。例如,《贪鄙》太宗曾说:“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这一番话体现了太宗领导艺术,运用心理分析来进行情感激励,传达自身思想。此外,《贞观政要》书中可计,魏徵为谏议大夫期间,因直言进谏屡受奖赏,说明太宗极为注重运用奖励来推行自己执政理念。

典型教育法。书中除了大量提及榜样示范这种正面典型教育外,还善用反面案例来进行告诫,表达应常安忧患意识、君臣应上下直言不讳等思想。例如,《君臣鉴戒》:“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以隋炀帝不听谏言导致灭亡为反面典型,鼓励臣下直谏;贞观七年,太宗命魏徵辑录自古以来帝王子弟的成败事迹,取名为《自古诸侯王善恶录》,分别赐给诸王,充分体现了太宗政治集團对典型教育法的运用。

《贞观政要》一书被称为“帝王学”,蕴含丰富的官德思想,被实践于贞观年间的治国理民之中,是“贞观之治”盛世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至今看来也是官吏道德规范之精华,借鉴意义重大。(指导老师:唐明贵)

猜你喜欢
探究
开放探究,创新应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对公路运输的探究
“推”法探究
梳理探究 三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