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伦
【摘 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的互联网+时代,信息背景下推动了高校人事工作的创新发展。文章主要结合高校人事工作的具体情况,探讨互联网+下人事工作信息化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人事;人事工作;人事管理
在“互联网+”行动计划政策实施的影响下,传统的人事管理手段和方法显然应经不能满足当下高校现代化发展需求,高校的人事管理水平与整个高校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高校的人事管理涉及内容多,不仅繁杂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保密性。所以高校要想提高学校在人事管理工作上的水平和效率,就必须引进信息化技术,用信息化手段对高校的人事工作进行管理。
一、高校人事管理的概念
高校人事管理是指高校教职工队伍建设、管理、服务工作,包括学校教职工思想、师德师风建设,教职工引进、录用、调配、培养、职称评审、年度考核、工资保险等一些工作。通过科学的管理与服务,来调整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与矛盾,使教职工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发挥,将最大的工作效率投入到学校的工作中来。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为了有效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的对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式,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高校人事工作天然和数据关联密切,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张,行政人员精简以及对数据支撑决策的要求提高,传统手工管理已经逐渐被人事信息化平台替代,封闭式的人事管理也更加趋向于面向教职工、拟招聘人员开放,依托互联网,人力资源信息的开放共享极大地提高了人事管理的效率,降低了操作成本,确保了数据精度。在此基础上,管理部门能摆脱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压力,依托于互联网的员工自助服务、招聘、职称评审等功能能24小时提供服务而不需要消耗人力,人事管理人员转而可以依托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为高校全面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三、“互联网+”时代的高校人事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互联网+下信息技术应用不够重视
高校人事管理是一项即庞杂又系统的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在高校人事管理当中高校人事管理的主体是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高校人事管理人员必须要给予重视,不能在管理当中损害到所有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然而在实际管理当中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高校要想在短时间内转变管理层的思想意识仍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一些管理人员在高校人事管理当中,对于信息化管理在人事管理当中的重要性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导致信息化管理工作在人事管理当中迟迟得不到有效的推进。
(二)信息系统框架陈旧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人事制度也改革过很多次,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和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人事系统还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事管理需求。人事管理工作需要既能满足现有的工作需求,又能便于扩展,还能对现在的工作进行优化。目前一些高校管理的部分信息库还停留在基础阶段,或者在投入使用新的信息库后没能得到及时更新维护。高校在“互联网+”改革工作中的速度十分緩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运用“互联网+”的行业[2]。
(三)信息化建设跨部门资金投入不足
一方面系统重复建设,教务、科研、人事等校内部门以及教委、人社部等上级管理机构都有人事信息,多头申报且信息口径又花样繁多,相互沟通不便。另外一方便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立项审批流程繁琐,急需的功能模块不能及时建设,人事管理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对接和权责划分不够清晰,系统建设维护的费用缺乏有效保障,数据的利用率还有待提升,人事基础数据中心化提取需要加强。
四、“互联网+”时代的高校人事工作提升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不够是高校人事工作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第一道阻碍。我们要突破这个阻碍,就得对时代快速的发展保持敏感性,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光从思想上认识到了还不够,要采取具体的措施,加大技术和人员的物质投入。比如完善学校信息库、采用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网络技术来做物质支持,建立起高效、便捷、安全的信息服务网络系统,服务好高校内外的各个部门工作。
(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高校人事管理的现阶段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工具无法给出一些规律性的内在关联信息。其因在于只是对数据做简便处理而没有形成统计性质的数据,并未提取数据中的内在信息。由于高校人事管理的迫切需求以及高校腐败问题的频现,高层次的数据分析功能应该被引入高校人事管理评价系统,从而能通过数据挖掘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决策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发人事管理系统,从而更好地发现内在规律,提高人事管理质量,减少高校腐败土壤。亦有可能进一步丰富高校人事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扩展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领域。此外,通过数据挖掘的技术平台,搭建起了高校人事管理与高校建设之间的纽带,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高校人事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并予以针对性的解决,从而有助于干部、高校和社会三者之间实现共赢。
(三)提升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化处理水平
全方位提升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信息化素养人事部门要高度重视教职工的全方位素质培养的督促、检查、协调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定期做好教师和管理干部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到学生培养和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之中,通过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信息化素养培育与展现来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氛围。要通过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这样的专门单位来加强学校的教师发展工作。关键的问题是一定要让这一部门发展出应有的重要职能,促进教师的素质全面快速提升,尤其是在当代信息发展时期,要将信息化素养全面提高[3]。
(四)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尽管互联网已经运用到人事工作中,自助打印、职称云评审等应用把教师从大量重复的纸质文件中解放出来,文件审批已经可以做到无纸化。但是学校每年的进出的教职工加在一起数目依然不小。部分单位出现的信息泄露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北京市针对重要数据和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还下发了专门的通知。所以我们不能对互联网化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避而不谈。在设计高校系统时,要把数据安全性、保密性放在首位。
五、结语
高校人事工作从传统事务型管理向和互联网新型管理发展,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保障。互联网给高校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提高人事工作效率,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两者在融合发展时产生的问题。这要求高校工作者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减少阻碍,达到高校良好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J].中外交流,2017(1):56-57.
[2]李振,张岩.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5):41-42.
[3]管恩京.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