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鹏
【提 要】在押未成年的深度矫治一直是一个社会难题,公安监管系统多年来也尝试引入社会力量进行模式创新与内容补充。本课题对绍兴市看守所在押未成年的现状进行了涉案特征、社会家庭学校背景特征、个体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工作。旨在以绍兴市看守所的未成年深度矫治创新模式为例,在在押未成年归正教育的教材、流程、体制等方面,通过努力构建部分有益框架。
【关键词】大学生;在押未成年;矫治;策略
一、绍兴市看守所在押未成年矫治现状与分析
(一)在押未成年的现状与分析
绍兴市看守所为绍兴市地区市在押罪犯嫌疑人关押量最大的看守所,是地区内关押涉嫌犯罪未成年最多的看守所,其中在押未成年30-40人。在押未成年分两个监舍羁押,其年龄层次为14至17周岁之间,都为男性。
(1)涉案特征分析。在押未成年羁押期限从3个月至2年不等,绍兴市看守所的在押未成年涉罪类型较为集中。目前,绍兴市看守所在押未成年涉案主体特征由盗窃、打架斗殴致人伤害、诈骗等为主,占比60%左右;其中夹杂少数重罪特征的涉案未成年,占比20%;其他涉罪特征占比10%。绍兴市看守所的在押未成年涉案罪名较轻。在司法定义上,未成年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多为从犯,其又兼具未成年人身份,因此量刑往往较轻。根据有限样本数据采集,在押未成年羁押期限从3个月至2年不等。
(2)社会、家庭、学校背景特征分析。绍兴市看守所的在押未成年社会背景较为复杂,接触人员庞杂,绝大对数接触范围都集中在中低收入群体。主要社会接触场所基本有:校园、打工地点、网吧、舞场、KTV、游戏厅、棋牌室等。绍兴市看守所的在押未成年家庭环境多有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留守、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几个因素点。调查发现,绍兴市看守所在押未成年人中有79%的比例显示其童年、少年时代有过长期留守的状态。
绍兴市看守所的在押未成年学历一般同同龄人偏低。调查发现,很多中西部在押未成年甚至未完成9年制义务教育,来自四川凉山的小张(化名)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
(3)个体心理特征分析。在绍兴市看守所在押未成年的个体心理特征分析方面,团队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充分的论证。最终选择了国际较为流行通用并有一定权威参考意义的艾森克人格测试(EPQ)。这是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主导编制的一种心理量表。
统计数据显示与参考系比对可以得知,有超过50%的人属于外向型人格,好交际,易于冲动,他们也常常伴有焦虑、有强烈情绪反应的表现,甚至其中有大部分人孤独、难以适应环境,喜欢寻衅搅乱。只有20%的人属于内向型人格,富于内省,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另外,情绪稳定的人只占3%。
(二)矫治模式的现状与分析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经过前期大量调研,我们发现国内在押未成年归正教育创新体制的发展还处在低点,其教员配给、教材编写、软硬件支撑等方面都存在与实际需求滞后的情况。针对目前在押人员归正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绍兴市看守所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在现有品牌“育新课堂”的基础上,共同打造绍兴市首个“群蓝星”警校共同体暨绍兴市归正教育联合创新基地。
(1)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绍兴市看守所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人员基础,筹建育新特色心理辅导室。将传统的管教人员教育谈话改进为专业的一对一心理咨詢。
(2)设立班级形式的帮扶管理。绍兴市看守所在对在押未成年的实践管理中,将同一个狱所的在押未成年设置为一个班,并且在此基础上安排一位成年在押人员作为生活班主任。让未成年在押人员他们在纪律服从、感知社会交往、树立信心等方面尽快适应监室生活。
(3)开展亲情与团队意识活动。在此方面,绍兴市看守所通过采取多样的角色类游戏来进行训练。2017年绍兴市看守所联合组织在押人员与家属、管教民警、志愿者开展社会帮教主题活动。2016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文学院志愿者团队与绍兴市看守所建立合作关系,志愿者们深入监区一线,与在押未成年学院们一对一交流、沟通与授课。
(4)搭建良好的硬件支撑背景。绍兴市看守所专门投入了资金精力,配置了课桌椅、投影仪、电脑、蓝牙耳麦、环绕音响等设施。在绍兴市图书馆的帮助下,筹备成立了监区图书流动点。
(5)规划团队人员配给。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为配合绍兴市看守所开展归正教育,派遣师生进行在押人员归正教育的课堂实践与学术研究,力所能及地开展文化知识教育,还编写了教材,开展了法制讲座、组织观看了教学片。
二、大学生参与在押未成年深度矫治的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目前绍兴市看守所普遍在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基础上,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正措施。
(一)加强基础文化知识教育
加强宣传法律法规、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是未成年在押人员矫治工作中的基础内容。绍兴市看守所“育新课堂”项目团队,通过引入精心策划的有趣、浅显的基础教育,来转移在押未成年的部分注意力,补齐部分个体短板。
(二)发挥亲情教育的作用
亲情感化教育是对在押未成年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在绍兴市看守所“育新课堂”开课过程中也出现了数例通过亲情教育而感化在押未成年的事件。比如:17岁的小徐年幼时父母离异,从小跟着父亲长大。因为父亲长年在外奔波,小徐早早辍学,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良之友,最终走上了盗窃犯罪的道路。刚进监所的时候,小徐满腹愤懑,将这一切错误都归咎于父亲。但通过一节文学课《背影》的学习后,小徐放下了对父亲的芥蒂,主动给父亲写了入所后的第一封信,许下了对今后人生的期盼。
(三)吸纳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为使未成年在押人员更多地接触社会,同时能得到更有力的社会帮助,近年来看守所都在探索积极有效的社会帮教途径。绍兴市看守所充分利用所、科、家庭和社会等各种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
三、建立与完善在大学生参与押未成年深度矫治的机制
(一)团队的构建
“绍兴市看守所育新课堂”是一个致力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基地与在押未成年管教互动创新体制的项目。并且本项目具有在体制、教材、流程上向全省乃至全国校地对接方面大规模推广的潜力。将以越秀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及学生为主要成员,成立“在押未成年管教互动创新工作委员会”。
(二)机制的现存问题
从外部来看,机制的社会影响还需提升。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省内外数十家媒体的报道,但主要集中在教育与监管两条线,综合类的全国性媒介尚未介入。
从内部来看,机制的团队力量还需补充。目前“育新课堂”团队人员人数较多,团队需要更多专业力量的补充和指引。由于机制建立涉及部门多,文件杂、教材要求高等现实要求,相应地对团队人才的数量和梯队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语
在绍兴市公安局的牵头下,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机关单位加入到绍兴市看守所归正矫治教育的行动中来。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努力,绍兴市看守所“育新课堂”的模式创新、育人风格、校地合作等在区域监管一线已经有了一定品牌效应。大学生参与在押未成年深度矫治的实践尝试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其教员配给、教材编写、软硬件支撑创新模式可以向更大区域参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