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
【摘 要】推进博物馆的法治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具有法律知识基础的人才队伍来推进“依法治馆”建设。在宣传教育上,应该创新教学模式,深化与业务工作的结合;將年度法治工作的开展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按照单位内控制度严格进行考核;此外推进依法治馆最理想的状态是拥有是一支专业本领过硬与“德法兼修”相结合的队伍,为“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和打造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不断奋进。
【关键词】法治人才;博物馆;德法兼修;法治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法治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依法治国对法治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进博物馆的法治化进程,在干部队伍中缺少不了高素质法治背景人才。面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依法治馆”还存在诸多差距。一方面干部职工的教育脱离法治建设实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系统讲解还不够,大家对此认识还不够细化深入。另一方面法治工作与年度考评体系结合还不到位,往往存在年初口号高年末未实际执行的情况。此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仅靠几年一次的单一招聘、引进,不太在注重内部人员的培养,博物馆应该需要大量基层具有法律知识基础的人才队伍来推进法治建设。
一、关于培养模式的几种思考
(一)在宣传教育上,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不讲单一法律知识,要深化与业务工作的结合,增强工作的操作性,在进行系统化讲解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课程,让职工来选择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课程,授课不再抽象,结合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学员将会更有兴趣来主动接受系统化的法治培养计划。
(二)与考核进行实质挂钩,通过奖惩来引起职工的重视。将年度法治工作的开展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一律按照单位内控制度严格进行考核,只有真正与职工利益进行挂钩后,才能充分引起大家的对法治工作的重视。在实际中,往往我们没有硬性执行奖惩政策,导致员工对此没有真正引起重视,只顾自己的业务工作的完成情况。没有得到重视的法治教育,往往会忽视对法律的敬仰,这对于本职工作出现偏差也是有直接影响的。
(三)多渠道灵活进行人才培养。推进依法治馆最理想的状态是拥有是一支专业本领过硬与“德法兼修”相结合的队伍。一是探索建立单位内部的法律援助电话,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我有这个想法呢,推进依法治馆建设,让法律成为一切工作的准绳,但职工难免遇到不熟悉、模糊的地带,此时需要更专业的指导。目前博物馆基本都配备了法律顾问,我们如果探索以法律顾问为主的移动援助部门,在职工遇到工作上的法律问题时主动与之联系解决,这对于单位防风险也是一种可控措施。另外,体现单位的关爱,我们对于一切干部职工生活上遇到的难题,比如离异家庭的子女抚养与探视、退休职工赡养及遗产分配、房产过户纠纷、意外赔付等等,看似遥远,但一旦职工碰到此类难题,求助于单位内部的法律援助,我想在保护隐私的同时,这也潜移默化对职工的法律教育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增强单位的凝聚力与核心力。
二是加强社会法治实践教育活动。与法院检察院等单位进行联系合作,他们的工作人员可到博物馆进行实践参观,也可到博物馆进行宣传教育,同时我们的工作人员如在符合政策前提下进行法院旁听,进监狱进行探访,通过直面犯罪事实,这种最直观的方式将会给参观者直面心灵的震撼,这未免不是一堂最生动的以身说法教育课。
二、社会力量助推博物馆法治人才培养
博物馆的法治人才培养不仅靠博物馆自身,还需要整个社会推动。日前“奔驰研究生女车主”有理有法维权的案例就是对社会法治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案例。她为什么出名?因为她维权不是靠吵靠闹,而是讲理由依据,一切按法律办事。这也引起了相关部门对她遭遇的重视,最后与奔驰合理解决相关事宜,平息了相关风波。为什么说这是一堂社会普法教育课,因为其传播之广,网络媒体报道的不是哗众取宠,相反是该女车主依据法条维权,让网民们连连称赞,对大家今后的维权工作也是一个普及宣传。相反后面接连发生的模仿该女车主的坐在车上的维权事件,却让人啼笑皆非,全因只模仿坐姿,而没有依理依法,依葫芦画瓢,没有看到实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正在快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迈向了良法善治新境界。法治人才培养要靠社会力量助推,因为大环境下我国法治基础比较薄弱,同时因为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法治水平较高,西部偏远地区的法治意识淡薄,还有很多前进的路需要走。正如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强调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要深化社会组织参与博物馆法治建设,一是要经常举办“法律专题展览”、“法治讲座”等,邀请社会公众一起参与到博物馆的法治进程中来,共同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二是以博物馆为阵地进行司法实践,动员社会力量和社区群众参与罪犯和刑释人员帮教活动,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三、志存高远,拓宽视野
法治人才对博物馆的发展来说本来就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一方面他们扎根博物馆以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实践、博物馆担当为推进中国的法治社会建设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他们也要利用自己的专业法律知识参与博物馆法律事务、维护博物馆正当利益,为“依法治馆”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作为博物馆的法治人才,在熟悉国内法律的基础上,应该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为“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和打造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