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孟霖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核算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企业会计需要事前对项目进行预测,参与计划,参与决策,并且全程干预经济活动,最后还要进行事后核算:记账算账和报账。会计核算是复式记账和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并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文首先简单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现实境遇做出了介绍,随后笔者从三个方面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企业会计核算的优化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现实境遇;优化策略;经营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会计核算也以很快的速度发展的,企业会计核算对企业的各种企划进行数据分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和依据,使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对企业的经营关况进行预测和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献计献策,税收理财为企业合理节税。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机制与核算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就业态度不端正,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企业就无法很好的运转,因此必须人知道企业会计核算的现实境遇及并优化策略。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现实境遇
(一)企业会计管理机制与核算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制定了多部有关企业会计的法律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但是大多数企业无法根据该些法律制定合适的、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所以,财务人员会受其他人员的干扰而无法取得正确、完整的数据,导致企业工作进展缓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若管理人员无法得到企业真正的盈亏情况,就无法发现企业发展潜在的危机和决定企业的前进方向,从而无法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使企业遭到内部资料窃取,出现经济损失的情况。
(二)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就业态度及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会计人员是企业运行的前提条件,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未来。有的公司使用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亲戚朋友作为财务管理,或者招聘无证会计,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没有一些硬技能,当企业遇到问题时很可能会使企业工作瘫痪,甚至破产[1]。尽管有的企业会严格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拥有会计从业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但是会计人员的就业态度及素质,不能由从业证或资格证决定。会计人员也许在刚入职时表现很优秀,工作态度认真,但是入职有些年头之后是否会偏离轨道,避开企业的管理更是值得注意。
二、企业会计核算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与核算监督制度
首先,企业要重视会计制度设计,只有会计制度设计得好,会计核算组织形式才能更好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其次,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科学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有效地组织各个会计核算岗位的工作。再者,会计核算组织形式为经济管理提供系统的核算资料,规定设置会计凭证、会计报表和账簿的种类和格式,并使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节约了人力物力,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工作质量。不仅协助企业会计管理并稳定企业会计内部结构,而且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最后,企业应加强监管,注意会计人员是否处于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与核算监督制度之外。
(二)提高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素质及其须树立正确的就业态度
所以笔者建议;第一,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不仅要符合公司标准,也要重点关注会计人员的就业态度及及素质,并且在试用期间对其就业态度及素质进行重点考察。第二,对于新老员工进行教育与整顿,不仅要让员工们树立正确的就业态度,也要提高道德素质,强调《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重要性[2]。第三,为防止人才流失,企业要适当为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提供福利待遇,正确用人裁人,让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
(三)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会计核算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管理者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有利于各个会计核算岗位的工作有效地组织起来,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人力合理分配,保障會计核算的工作质量。提高对财务部门的重视,不可随意减少企业在财务部门上的的支出。企业管理者不断完善各种制度,使会计人员工作交接顺利,在工作时充满激情,能够更快更方便地取得所需资料,更高质量地完成会计核算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核算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要认识到企业会计核算的现实境遇,完善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与核算监督制度,提高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素质及其须树立正确的就业态度,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会计核算重要性的认识。企业各部门要互相联系,以达到互相牵制,互相监督的结果。管理人员也要诚实认真地核实情况,加强监管,为管理层提供正确的信息,辅助管理层作出科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林泉.浅析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17(7):112-114.
[2]赵蕾.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其对策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7(0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