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设计概论》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9-07-24 01:12刘峥慧
艺术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刘峥慧

摘 要:本文围绕高职院校《设计概论》教学模式的价值含义,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艺术特点、发展现状和存在瓶颈展开探究,并立足于自身经验,提出一系列的强化策略,希望可以为高职院校《设计概论》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设计概论》;教学模式;学习兴趣

设计学作为一门理、工、文相结合的,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新型交叉学科,与许多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中,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综合的设计发展理念和娴熟的设计创作技术,在巩固专业知识和养成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存在较高的发展要求。在现代设计学理论体系中,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尹定邦等编著的《设计学》是代表性的设计著作。在高职教育中,《设计概论》课程的推进离不开《设计学》教材的辅助,它作为一本设计学基础教材,结合设计学本身具有的自然科学客观性,向学生展示了设计与社会发展、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掌握各项基础课程,进一步提高高职艺术教育的学习成效。

1 高职院校《设计概论》教学的价值意义

《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高职艺术院校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知识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本质、基本原则、演变规律和设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帮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和审美观,深入了解设计理论,掌握设计的各项基本原则和方法;在详细了解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的基础上,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为此,教师要立足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探寻现代设计的发展路径,加深学生对设计课程内容的领会和探索。

2 高职院校《设计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版本的滞后性

现代艺术时刻处于更新和发展的状态之中,一些教师在对设计类教材的设计和修改上,没有领会到《设计学》教材的发展性和创新性,整体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整体教育矛盾和发展历程上,也存在突出的问题。

2.2 理论教学的限制性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出于对学生就业的考虑,往往以设计技能的培训为核心,进行相应的教育活动。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强调实践教学,导致设计理论教育的发展存在困境,弱化了学生对设计类理论实践的双吸收。

2.3 教学形式较单一

高职艺术课程作为一门形式多样、技能综合的学科,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实际技巧上进行全面的深化。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设计理论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中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高职《设计概论》课程的推行发展面临瓶颈。

3 优化高职院校《设计概论》教学模式的探讨

3.1 创新理念,拓展教学

在《设计概论》课程的推进下,教师要紧紧围绕新型艺术概论教学模式的发展核心,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改变以往教师主导概论教学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情感表达,使学生对设计艺术学有更多的了解。

例如,高职院校《设计学》教材中,最具有理论核心性的内容就是“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章节。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要在理论教学层面实现全方位的深化和探索,引导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进行仔细的归纳和整理,将不同的知识元素积累到一起,实现对现代设计文化、设计背景和设计视野的深刻解读。教师要通过创新教育理念的发展形式,强调现代艺术的价值导向,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影视作品教学等形式,进行创新性的教育引导。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和品味《包豪斯评论1919-1933》《Lotte am Bauhaus》《设计天赋》等视频作品,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分类形式、关联特性、职业素养、工序流程等。通过设计“语言交流”“教学提问”“观看展览”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体会《设计概论》课程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2 注重教材,加强归纳

《设计学》教材的编制,汇集了尹定邦等专家学者的教育经验,在具体的教材运用中,能够辅助教师针对高职教育中不同的学术特点,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上做到有针对性的考量。

教师应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需求,在教材的理论教学中融入科学的归纳总结,把复杂的知识点转化为简单的知识模块,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上,达到学习上的优化。针对不同的章节,老师要做到整体化的设计,通过设计作业、评价、PPT汇报、交流等手段优化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运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为目的,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特色,完成不同的归纳式教学。

例如,对于高职教育的学生,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的,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特色,注重在艺术设计作品的风格流派上的全面的讲解和优化。在课程设计上,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任务将教学重难点分解,引导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点。课前让全班同学分组,收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等现代设计史中重要事件的信息,围绕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风格特征等制作PPT,在课程中各组分享展示PPT,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归纳整理和表达能力。课上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们的汇报内容,通过图片和案例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加深学生们的理解。课后,每位同学针对其中一个设计流派的风格特征,结合他们的专业方向和喜好完成一个室内、景观、平面或产品的设计作品,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来看,高职的学生比较热爱动手操作,相比于听课对设计实践活动更加感兴趣,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的参与感更强,对学习的兴趣也更深。

例如在《设计学》第七章设计批评上,这一部分为课程的总结和收尾部分,为此教师要归纳和整合一学期的课程重点知识,带领学生运用前期所学的知识,对设计作品进行审美体验与分析,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设计”“设计有哪些评判标准”。这一章节的学习也着重对学生们传递设计师的社会职责和伦理道德的观念,树立“为人类的利益设计”的责任感与价值观。例如,在整个课程的设计中,会安排一次课程带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入街道,让他们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周边的环境设计,学生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不合理的设计,比如人行盲道、广告牌、不合适的地面铺装等等,有些不合理的设计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安全。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设计实践中考虑得更全面。

3.3 逐步启发,案例示范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多种设计教学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考,通过引导深入挖掘设计课程的内在含义,启发学生对不同的艺术展开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艺术媒介中的多样传播,体会设计概论课程中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意识形态。

在《设计概论》课程和案例教育的相互融合下,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全面的设计发展理念,正确理解和看待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之间的关系,利用案例示范加大学生对艺术设计领域的探索。

4 结语

在我国高职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设计概论》作为设计理论基础课程之一,是艺术专业课程中知识覆盖范围比较全面、集中的专业类课程。在高职教育中,设计类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艺术实践的具体推进下,有突出的发展特点。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围绕高职院校《设计概论》课程完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和师资素养的培养,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还要结合《设计概论》教学模式,完成全面的设计和优化,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理念,使学生对《设计概论》课程专业知识更感兴趣,产生更多的学习热情。

參考文献:

[1] 赵晓.高职艺术院校《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的探讨[J].四川戏剧,2015(02):151-153.

[2] 潘寨民,余国红.关于高职《艺术概论》课程体验式教学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1(20):30-31+34.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