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陈静雯
摘 要:现代艺术作为公共艺术在城区空间中的应用,是随着我国城区改造的快速发展而逐渐被公众所关注、了解和认同的。本文以广东温泉宾馆为例,将现代艺术的公共性与人文内涵作为协调空间关系与人群需求的媒介,重点研究如何更好地应用公共艺术来改善建筑空间环境、辅助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以满足使用人群的审美和使用需求、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品质和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在对广东温泉宾馆空间形态、地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在此空间中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人文内涵的设计原则和应用要素的策略。最后,结合温泉宾馆馆藏艺术的创作特点,系统梳理和总结大众视角和特定时空对于公共藝术的感受和要求,探索现代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艺术;公共艺术;公共性;人文内涵;广东温泉宾馆
当今社会,城区改造升级所造成的人文资源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城区硬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文化积淀缺乏,最终沦为精神沙漠。城区的扩容已逐渐远离令人愉悦的审美价值,脱离了物质精神生活的平衡,背离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初衷。可见,城区的片面性发展已引发公众对文化的本质诉求,唤醒了公众对回归人文生活的精神需求。人文内涵成为衡量城区建设标准的核心要素,艺术开始融入生活,面对更广大的公众的评判。
广东最早的国营宾馆——广东温泉宾馆,位于从化温泉风景区东北部流溪河上游,是一家具有独特中式园林建筑风格的温泉度假区。其总面积达217323平方千米,建筑面积为30925平方千米。从化温泉风景区是驰名中外的,集地脉资源、史脉资源及文脉资源于一体的风景疗养胜地。20世纪50年代,中共华南分局的领导经过策划,选择了这块山清水秀之地作为广东省政府第二招待所(1962年更名为广东温泉宾馆),其中松园别墅群和翠溪别墅群则是为接待中央领导和国外政要而专心打造。当时的温泉宾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各国元首提供接待、冬休疗养服务的基地之一,和北戴河、庐山齐名,曾有“中南海冬都”之称。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越南主席胡志明、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等众多外国元首、领导人、外国代表团,都在温泉宾馆留下美好回忆。
从化温泉风景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其艺术、人文层面的积淀与之相比,大有“无形”胜“有形”之势,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和潜质。明朝开始,从化温泉已是文人骚客汇聚、百卉含英之地,这里的山水树石、花草园林、溪流瀑布、亭台楼阁,都使他们流连忘返。他们或挥写书画,或歌咏成章,用诗词书画表达对温泉的喜爱。古今中外,名人雅士留下的足迹墨宝,风流蕴藉,成为温泉人文历史长卷中璀璨夺目的明珠。传说方面,有香粉瀑的传说(地名传说)、龙宫温泉(山川风物传说)等;诗词方面,有朱德写的《从化温泉》,林伯渠写的《重游从化温泉》,郭沫若写的《从化温泉》,周恩来、董必武、吴作人、陈毅等为温泉题诗;书画方面,有黄宾虹、徐悲鸿、吴作人、齐白石、李可染、何香凝、黎雄才、刘海粟、关山月等为温泉作画;游记散文方面,有杨仪羽的《温泉观水》、曹靖华的《从化温泉散记》、黄金泉的《从化温泉风景秀,岭南风物此间多》、苏叔阳的《从化,我心中的温泉》、陈镜泉的《天湖,飞瀑》等文。
近年来,我国现代艺术在“艺术生活化”“艺术城市化”“艺术公众化”等层面探索一种新趋向与新融合。艺术如何面向公众、如何体现更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城区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现代城区文化和理想生活的反映。现代艺术的范围广泛,画种方面,如国、油、版、雕,及各类小画种;题材方面,如宏大叙事、闲情野趣、花鸟、山水、人物等。相对于艺术品以往给人的空中楼阁的印象,现代艺术的公共性特质使其人文内涵方面的呈现比过去强烈得多,它承载更多社会层面、文化层面乃至政治层面的功能,也更适合温泉宾馆的文化价值体现。
1 艺术创作的公共性象征城区品格
艺术的公共性在现代社会具有公开、平等的特点。艺术作品的公开以及公众与作品间的平等交流是艺术公共性体现的基本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公共空间中配置与社区环境相融合、与公众情趣相匹配、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艺术作品,就是对人们物质富足、精神愉悦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最好诠释,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广东温泉宾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承载、创造了既富深意又具价值的温泉特色地域文化。在城区建设方面,历时60余年建设出的松园、兰苑、翠溪、圣托利度假庄园、天医处、天音厅、陶然亭、白石绿谷等文化名景丰富了宾馆的人文资源基础;在艺术创作方面,众多名家大师在这里留下的文章诗篇、书画墨宝,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社区空间的格局差异需要与之协调的艺术风格相搭配。广东温泉宾馆的空间领域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绿植方面的配置大多选用当地乡土树种,类型丰富多样。据统计,绿植中乔木、灌木占有的比例为67%,在造景中所占比例较重,常绿树种较多,一年四季如春。许多树种造型独特、形态优美,且以不成行成列、不等距等形式排列,表现了自然植物群的高低错落之美,在景观营造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宾馆具备岭南文化融汇中西、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多元文化在这块沃土滋长、贯穿、碰撞、融合,孕育出广东温泉宾馆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因此,针对不同的景观区域,温泉宾馆需要不同类型的作品相对应。写实主义、抽象派、观念艺术等作品均可融入宾馆建筑群和园林,表达多元的文化主张。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现代艺术是否具备公共性,除其本身是否具备公开性、分享性和传播性,还在于是否体现了艺术与公众的相互性,让人感受真正的生活乐趣,让公共空间成为人们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所。有别于雕塑作品,绘画就空间的维度而言是向内收敛的,蕴含在空间中。任何绘画作品都能借助其丰富的画面内容占据空间,以敞开的姿态与外界产生联系。木心曾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它时:醒了。”温泉宾馆中,大家之作随处可见。无论是贵宾接待的私密性空间,还是人流频繁的公共区域,甚至是不起眼的一处角落,都“竭尽所能”地给艺术留出一处表现的空间。例如吴石憛的《闲来策杖频相访》、吴作人的《骆驼椰树》、李可染的《秋牧图》等在艺术馆常年展示;关山月的《毛主席咏梅词意图》、郭沫若的书法《流溪水电站》、梁启超的书法对联《作民我兄正集宋句》等安放在少有对外开放的松园1号;林墉的《竹鸟》和《麻雀》、林丰俗的《江南可采莲》、方楚雄的《春长好》等摆设于会客集中的陶然餐厅;林丰俗的《长春》和《南粤春深》则在宾馆的总服务台显而易见,等等。这样的设置使温泉绘画成为人们接触艺术、亲近艺术、走入艺术的“捷径”,成为人们提高艺术修养、陶冶艺术情操的媒介。
2 艺术创作的人文内涵推进城区形成与发展
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人文主义在发展中不断演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其核心思想——对人的价值和人作为主体性的肯定。通过艺术创作,可以发掘艺术作品潜在的人文思想、人文情怀、伦理道德以及普世的价值观等内容。艺术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技术的创新,而是对人文价值的诉求。吴冠中曾说“笔墨等于零”。通过对绘画技法、符号对象、传统题材的运用,可以潜移默化地唤醒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受传统文化中传达的人文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伦理观念。
在人文精神视角下,广东温泉宾馆的馆藏艺术不但是艺术创作者从现实生活感受微观叙事的途径,这批作品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温泉艺术融合了生态、人文、哲学与精神,是一种综合性的表达,是不同过往的艺术探索成果。作品开始关注空间环境与地域文化、自然生态的关系,开始参与城区环境形态的整体规划与合理设计,注重挖掘一个地区的灵魂从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地区品牌。1965年,关山月创作的《毛主席咏梅词意图》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品置于松园1号别墅会客厅,内容取自毛泽东诗作《咏梅》,画作以朱砂为花、焦墨作干,构图“层峦叠嶂”,雪中梅花傲然而艳丽。此时关老表达的不但是顽强奋斗、努力拼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是对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热烈赞美,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无私歌颂。今天,我们能自由参观这栋经典的建筑,它成为公众共同拥有的对象,这是新时代民主、开放的体现。而艺术品的人文内涵也让公众在宁静的乡野别墅中净化心灵,看到希望,让社会发展朝着健康有序、繁荣和谐的方向前行。而与关老作品创作主旨截然不同的、存藏于艺术馆的李可染作品《秋牧图》,则是作者富有生活情趣的精神世界价值体现。李可染笔下的牛或温顺或倔强,画作粗中见细、静中显动,令人感受到生命中难得的闲散恬淡的时光,反映了作者“纯真”与“童真”的至高境界。而这种境界的塑造会使公众在心灵的震荡与洗礼下培养起审美的人生态度,并使心灵不断得到陶冶、人性不断得到构建。
广东温泉宾馆的艺术作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代人的情感。对于现代都市规范化、机械化的生活,它们作为重要的精神载体介入,反映现代人的精神现象、文化现象。它给人植入的是“精神养料”,是城市人精神空间匮乏时的补白、心灵的归宿,在人们心中平静的湖面激起涟漪。这批艺术作品所引领的精神现象是人文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是从化温泉景区地域文化的具体呈现,是人文精神追求的表现。
3 艺术公共性与人文内涵的理想实践
世界上的每个地方特色千差万别,但根本性差异在于地域文化的不同。一个地区中是否富有创意与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是否存在公众参与的、相对宽松的艺术氛围,是否有适当比例的、充盈着艺术气息的文化交流与审美及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这些条件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域文化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它们的多寡和繁荣与否往往体现了这个城市居民的生存状态、审美趣味乃至整体的文化精神水平。如果说建筑是城市里的“面”,道路是城市里的“线”的话,那么具备公共性和人文内涵的艺术品就是城市中的“点”。艺术品凝聚特有的灵性、展示特有的语言、诉说不同城市里不同的观念,让人们品味独特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文化情怀。
艺术的公共性应当着重于社会支配公共空间的方式,往公共空间灌输的艺术品的类型。现代艺术的创作并非一定要民众直接接触才能实现自己的公共性,还可以努力挖掘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人文归属感的公共文化要素。尽管人们无法直接参与艺术创作,但是艺术家和普通民众传递出的、对于人文内涵精神的追求却是公共性的。广东温泉宾馆所收藏的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融入了对公共空间的人文意识的考虑,这种意识往往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可以让大众更能够轻易地了解作品所传递出的公共精神思想。
4 结语
2017年,为更规范、安全地保管一批20世纪的艺术珍品,在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多方部门的指导和全力支持下,广东温泉宾馆顺利向广东省政府移交了名家字画作品41幅,并由广东美术馆接收收藏。这批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美术作品得到了更为专业的保存、修复和研究,并作为国家公共文化资源,更广泛地进入公众的视野。
作为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的亲历者、参与者和承接者,这批艺术家将个人视角与生存现实的关系转化为艺术主题与时代语境的关系,展现了特有的时代敏感度,使艺术作品对应新的时代特征;并针对不同时期社会形象及意义追寻的不同方面,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精神面貌的發展历程。这批作品既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串联形成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缩影,为学界和公众呈现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线索和大家风貌,成为阐释20世纪精神氛围最为生动的形象注脚,从而引发人们对于中国20世纪艺术史更为积极的讨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