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语境下架上绘画创作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9-07-24 01:12马铁明奈婕菲郭锛
艺术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当代艺术创作

马铁明 奈婕菲 郭锛

摘 要:艺术发展从古至今,每个时代皆有其特定的语境,形成了纷繁的流派与风格。当代艺术语境同样关注时下的社会人生问题,而并行的架上绘画创作也不可避免地与之产生交融、碰撞、择取。高校美术专业是艺术家的培养基地,本文通过对其的分析叙述,总结了高校美术改革的具体经验,提出了走全球化融合式的绘画创作道路,同时也探讨了当代艺术创作表现出的多种艺术手段发展态势,思考当下艺术教育结合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特点的多元化发展趋向。

关键词:当代艺术;架上绘画;创作;美术教育

0 前言

中国当代艺术在近20年中的发展始终是在西方风格的影响下进行,缺乏整体性的文化思考和风格定位,而且逐渐脱离了广大群众的生存状态,甚至丧失了以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为内涵的绘画语言。架上绘画正在从创作思想、绘画作品、题材选择等方面努力地反省传统的遗失,解决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探求作品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生命本质与人文关怀。在喧嚣浮躁的大环境中踏实创作,努力为美术正确的发展方向尽自身的力量,这对保持和提高绘画作品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特殊性具有理论意义,对美术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1 当代艺术语境与架上绘画创作

当代艺术在时间维度上指当下社会生活和精神观念影响下的艺术,在内涵上主要定义为具有当代社会人文精神和具备当代绘画语言的艺术。“当代艺术”区别于20世纪发展起来并占主流的“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体现的是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身处当下商业、人文、大数据时代复杂的环境中,面对当下的人们所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例如人口、资源、环境、信息化虚拟化等问题,他们的作品必然要反映出当前的时代价值取向和社会特征,这种价值取向和社会特征也影响着时下高校艺术教育的方向和学生创作的社会关联性。[1]

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表现了个人的精神追求和语言探索,其形式面貌被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含义。艺术家追求自我、突显个人艺术风格时绝不能忽略其形式语言的独特魅力。由于艺术家面前已存在非常强大的参照坐标——艺术历史,能否将心理默认度和艺术总体观念综合地把握,已成为艺术家提升自己作品的艺术性表现的关键点。因此艺术性客观上已转变为文化性,艺术性本体的问题不再单单是片面的形式关照。剖析当代艺术的本源,不谈当代艺术家价值取向的含义和时代文化性,是无法凸现他的艺术追求和价值的。这些是国内外对当代艺术的普遍认识,并没有具体到艺术家的团体创作上。基于目前国内外艺术的现状,需要把当代艺术创作语境下的架上绘画和高校教育改革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研究探索。

2 高校美术教育架上绘画对当代艺术的批判与择取

2.1 马蒂斯的“时代烙印”

“一切艺术家都带有其时代的烙印,而最伟大的艺术家就是那些烙印最深的人。”[2]现代野兽派大师马蒂斯的艺术总结,昭示了艺术的本质和社会性关联的问题。当代架上绘画艺术必须关注这个时代的烙印,借用一系列的自然环境、人工智能、碎片化数据影响下的生活虚拟状态,展现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和人类共性的反思,以此保证架上绘画不会因其创作形式的传统失去魅力。

2.2 剔除当代艺术中的消极颓废观念

在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里,出现过很多“直指人心”的深刻作品,[3]有着积极的人性反思意义。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消极颓废的艺术作品,尤其国内的一些艺术家盗用西方的形式、取悦欧美国家、迎合市场低俗需求,选取题材含有暴力色情、政治映射等不良元素,对高校学子产生极坏的影响,产生创作上的负面心理因素,“泛丑”现象泛滥。对此应坚决将其剔除、消灭,坚持艺术发展规律的基本底线。

2.3 走新时期全球化架上绘画创作道路

对传统国画笔墨与西方油彩进行对比分析,追寻东西方文化下绘画语言的契合点,形成具有时代性的、严谨的画面,反映当前人民大众对艺术品表达出的道德、情感、文化、信仰问题的关注。对架上绘画在当代艺术中具体语言形式的探究,使绘画界开始反思它自身蕴涵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同时又将其作为审视当今时代艺术发展规律和本质的重要节点,引发了一系列绘画创作问题的思考,使艺术家们了解到绘画创作的导向性问题与审美趋向的状态。人们可以看到当代艺术创作发展表现出多媒介通用的同时保存各自特色的态势,并深化了艺术作品对人类生命精神、生存价值以及生活方式的认知。这些都影响了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对于艺术问题的反思和重新估量。

2.4 高校美术改革的研究思路及具体实践经验

主要围绕架上绘画创作的作品、架上绘画在当代审美体系中的价值指向和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这一主题,从当代艺术的现实意义出发,提出“现实渗透生命的本质”的绘画主张,探讨当代环境下架上绘画存在的意义;其次,在创作实践中寻找人物、风景、静物、历史等题材表象形式的共通性,提炼作品中的美学内涵,把握世界当代艺术发展的多重趋势,研究架上绘画思维转变与当前文化的深度契合,实现新时代艺术创作的新途径。利用这一新途径,可以丰富美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美术创作观念。

通过当代艺术创作作品的展览和研究,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了几个方面的改革建议:第一,增强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主动性;第二,提高学生对当代艺术语言的学习兴趣;第三,引发学生对多样性媒介艺术表达的重新反思和对艺术本体的拷问;第四,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社会和其引发的种种情感,并指导学生用作品表达感受。

将架上绘画创作思想与艺术教育有机结合,既提高了艺术创作教育的欣赏性,又丰富和具体化了当代美术作品的审美思想;注重当代美术创作理论和实践专业性,关注当代艺术作品的社会历史性,增加了艺术创作和时代文化培养的研究视野与实践方略。

3 当代架上绘画艺术语境思考

中国当代的架上绘画大多借鉴了西欧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在艺术表现方面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改变,思考如何形成有中华民族特性的绘画语言和体系,展示蕴含东方文化的绘画语境。这需要强调在中国传统美学内涵的影响下,寻找当代架上绘画与中华悠久文化相配、符合时代人们心理需求的艺术作品。

通过艺术作品关注和表达当今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思考在创作活动中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和信仰等问题的意义,传递具备当代社会意义的个体情感与普遍性心理,这应当是一个当代艺术家必备的道德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艺术家需要拥有自觉和创新精神,反映当代艺术学术价值和显著的时代文化特征。青年艺术家及高校学生的艺术创作素材要考虑当下社会生活现状,借鉴西方后现代主义以来的哲学、美学理论,发掘个人情感的需要,找到新的绘画语言和视觉样式,表现生活与艺术间的关联。当代艺术家必须肩负起传播道德观念、社会正能量意识及普世价值观的责任。架上繪画借用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出现的图像符号加以强调,深刻表达对于当下社会问题的艺术思考和追问,使艺术作品具有这类符号形象来源的多重含义、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意义,使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学生拓展了艺术创作的视野,进行人性反思。

4 结语

当代中国架上绘画的艺术语境是在与西欧文化主导的艺术思潮的不断交流、碰撞和互相影响下产生的。根本上说全球化是中国当代架上绘画的存在语境,中国当代架上绘画艺术的形态与精神是在全球化语境影响下产生发展的。中国当代艺术在大环境下必然能够反映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媒介的多样性、艺术语境也必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画家们自身的情感取向和个人文化背景探索决定了架上绘画未来的走向。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禅韵意境,赋予作品独特的绘画形式,让其在新时代和未来中得以发展,是当代中国艺术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让-路易.普拉岱尔(法).当代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

[2] 亨利·马蒂斯(法).画家笔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易中天.禅的故事[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马铁明(1980—),男,硕士研究生,吉林农业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美术的教学研究与创作。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当代艺术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