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鑫
伞,古称为“盖”,即遮阳挡雨之用具。 据《伞物纪原》载:“六韬曰:天雨不张盖幔,周初事也。”也有一说,最初不一定是遮雨,主要是遮阳光、遮风尘,是帝王出行时专用的一种礼器,它是一种权力地位的象征。“伞”字是个简化字,但它比任何一个字造得都好,更真实地再现了生活当中伞的样子。上面是遮阳、遮雨的面,下面是伞把儿,还有中间的一些梃儿,和一把撑开的雨伞的样子,非常像。在它没有被简化的时候,这个字还是比较繁琐的:傘。
“青凉伞上微微雨”,宋代的欧阳修曾在《渔家傲·叶有清风花有露》里这样写道。 而杨万里笔下的伞也颇具浪漫气息——“伞声松径雨,巢影柳塘风。”雨敲打在雨伞上的声音像什么?这应有多种答案。有大雨,小雨,有布伞,塑料伞,声音会不一样,人的心情不同时感觉也不一样,有人听起来感觉像音乐,有人则听得心烦。而杨万里却一句“伞声松径雨”,把伞和雨声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同样是这个杨万里,对伞好像情有独钟。一句“初初雨影伞先知”,又把伞的浪漫和俏皮杂糅到了一起。而晏殊却一句“莲叶层层张绿伞”,把莲叶看成了绿伞,平添了些许趣味。
同样是诗人,当代诗人余光中笔下的伞又具有了另一番风情,甚至还多了那么一点儿忧伤:“雨里盛开/雨里枯萎/一朵一朵被遗忘/怎么也记不起来/在什么人家的门外……”
古往今来,伞留给了世人无限遐想。不管是诗人还是其他墨客文人,想到伞时,都不免总会想到江南,想到江南时,眼前也总会隐约浮现一娉娉婷婷撑伞的姑娘,缓缓走在青石板上。而江南的雨也总是淅淅沥沥地下着,各种颜色、式样的伞,也总如花儿般绽放着。在所有的伞中,折叠伞虽然携带方便,却远没有直杆伞来得优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直杆伞开关伞时放慢的速度,就像给了人一个小喘息。优雅自是急不得的,过去的日子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直杆伞也能缓缓撑起一段浪漫诗情。
无论大雨倾盆还是细雨绵绵,都很容易让人变身狼狈状态。但是,只要拥有一把精致的晴雨伞,就能让你时刻拥有诗意和优雅。使你在自然的馈赠雨面前,也不会惊慌失措,时刻保持美丽形象。当然,除了伞本身,打伞人的姿势也相当重要。姿势对了,气场立马就变了。
穿越时光,可窥得雨中另一道风景:一懵懂顽童头顶一片大荷叶,冒雨行走,雨珠从凸面的荷叶斜边上滚下来,“伞”就这样画在了天地间?或许这只是一段浪漫的臆想。还有一道风景,说鲁班在乡间为百姓做活,媳妇云氏每天往返送饭,遇上雨季,常常挨淋。鲁班就在沿途设计建造了一些亭子,遇上下雨,便可在亭内暂避一阵。但亭子虽好,总不便多设,而且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夏季雷阵雨,又说来就来。云氏便突发奇想:“要是随身有个小亭子就好了。”鲁班听了媳妇的话,茅塞顿开。于是就依照亭子的样子,裁了一块布,安上活动骨架,装上把儿……头顶上的小亭子,多有诗情画意啊!我们那满腹经伦的孔老夫子更有趣,他周游列国时为防备日晒雨淋,直接在车上制作了一种固定的伞,使之变成了移动的风景。
伞从被发明到现在至少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今中外,最能将伞的浪漫情趣发挥到极致的,自然还是那“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诗情。但这诗情又非温润的胸怀所能抵挡,江南伞下的诗情便和江南的雨一样落进了人们的向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