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瑜
摘 要:随着西方先进的建筑经验以及那种变革性的建筑浪潮的推进,我们曾有意的接受西方的建筑理念,但在建筑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国内对西方的建筑产生了一些盲目搬迁现象,我们应该看到建筑的一些规则,用来更好的观察建筑的魅力,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建筑中四合院的建筑样式了解其给人的心理感受。
关键词:四合院;心理秩序;设计启示
1 四合院的定义与特征
1.1 四合院的定义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平面以庭院为中心,主要建筑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
1.2 四合院的特征
四合院,与一般房屋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隐私性,由于是由四面房舍围合而成,就形成了院子的一个内向性,封闭性,其院子的位置也处在一个中心的区域里,这样就有了其公共性的特点。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二进一院;“日”字形的称为三进二院;“目”字形的称为四进三院。每进一院,其职能都会各不相同,所以古人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
2 四合院的建筑规划及心理影响
2.1 四合院的建筑规划
在北京的四合院,大多是些大家族的居住场所,因此,其规模的大小决定了宅院主人的身份与地位,在四合院中第一进是门屋,用来接引客人;第二进是厅堂,多用来待客,有些二进院落还有家庭中人员集散的作用;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其次,四合院的院落越深其等级制度也就越高,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
2.2 四合院的心理影响
从整体上来说,四合院的感受是充满神秘的,因为外院的一层高高的院墙,提供了对外界较隐蔽的庭院空间,对内部结构的不表露,足以引起人们对其内部布局的种种好奇。四合院的东南角是进出的宅门,按照风水理论,这个位置属“生气”位置,意在生气勃勃,也有说法是占据八卦中的巽位,即风位,以引进东南风。在以前的大户人家,宅门前还会留有一大块空地,这空地会与相邻的道路有明显的分割,以区别于别的公共空间,当人们进入四合院时,会先步入这个空地,这算是走在了别人家的“领地”里,这样的情况也可在故宫的门前找到,空地与高墙结合让人的内心产生一种距离感,也告诉人们这建筑的庄严和地位。从宅门进入后是不会立刻进入院内的,在宅院的入口正对处设立着影壁,而后见影壁再向左走,此间还会通过一个敞开的门洞,走过门洞后再由院进入重花门。这一过程中就有两次递进的心理过程,人们在由外界进入宅门,空间是由开放到压缩的一个过程,这里在告诉人们做好进入建筑的心理准备。而在影壁与重花门的中间由设立了一道门洞,这门洞看似毫无作用,其实这道门洞在悄悄地划分空间,它将整个的一进院分为一大一小两个部分,再进入重花门后也就进入了二进院,二进院的大小比整个一进院更大,门洞等于是添加了一层铺垫,由此进入的三个空间在层层递进而且强度越来越大。每进一院就有一处的空间上的压缩,或许是门,又或许是廊。这样的设置会让人们每进一院就都会有一种关闭后再打开的节奏,为下个空间进入前做好铺垫,这种铺垫是极小心的,铺垫的空间过大会阻碍整个空间的连续性,过小就会仪式感不足。在三进的四合院建筑中,二进院是很重要的一个空间,因为其职能大多在于对外,用来接待外客以及作為家族人员的集散场地,二进院的空间大小与比例尺度会直接影响客人的感官和家庭的集中地位,所以,整个建筑中二进院的职能是最重要,空间占比也会偏多。而二进之后的三进院相较之下便会小一些,从空间的整体上来说,二进的院落是主,三进院的规格如果过大,无疑会削弱二进院的空间效果,也使得整个建筑的中心偏移,造成头重脚轻的感觉,再者三进院作为三进四合院的最后一院,路线规划上也走向了尽头,各种的空间走向上应该表明其建筑旅行的结束,并以此来进行收尾,与一进院的感觉遥相呼应,有始有终但仍会使人感到意犹未尽。
总的来说,游览四合院的心理过程更像是呼吸式的,并有轻重缓急的一个过程,整个的秩序在开—合—开—合……这种节奏的把握,把中国人的内敛也清晰地表述出来。
3 人的心理感受对设计的启示
在古时,还没有建筑以及建筑师这一说法,在当时只能叫作造房子,设计上也是工匠们在花费心思。一座房子的建成是由好几辈匠人专研出来的,像四合院这样的房子,并不是人们心血来潮的作品,而是被琢磨透了的人的感受的产物。本文虽然只以四合院来列举,但是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影响人们心理的秩序感受也是不同的。对于建筑来说,基本完善的使用是最基础的,但心理秩序却是精神层面的,它的建立不仅影响到人基本的心理尺度,甚至影响到人们对于自身的考量、对于自身的明确认识。
现代的建筑有着从前没有的技术和经验,而且,科技的提高也在缩短着世界的距离,人们对于各个不同种类的文化也在慢慢融合,也将有代表这些文化的新建筑产生出来,我们不希望看到那样建筑的出现是匮乏的,无力的。而从心理秩序这一点来说,更像是建筑的骨架一样,它隐隐的会告诉人们怎么行走在建筑其中,用什么样的眼睛来看待建筑,用什么样的理解来感悟建筑。对此,新的建筑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它应该将人们带回到“家”的感受中来,让人们感受真实,不再受限于品牌与包装,不止步于空间的安排合理与舒适,也不只看到其造型的新颖与否。它可以追求精神上的高度自由,将一切回归于自然,回归于原始并时时刻刻给人以感动。
指导老师:许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