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数字化转型分析

2019-07-23 01:51马少珍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

马少珍

摘  要  高校学报改革正在进行中,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学报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高校学报应正确认识数字化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做好转型发展。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高校学报;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0-0091-02

自1906年《东吴学报》创刊号《学桴》发行算起,高校学报已经走过了110多年的历程。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不断出现。面对高校学报存在的问题,教育部以名刊工程和名栏工作作为重点切入,制定高校学报改革的目标和路径。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新型网络技术、传播渠道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新的行业发展模式。数字化推动着高校学报的转型发展,促使其“从内容产生、出版流程、经营方式、内部管理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包括出版内容和出版方式的数字化[1]”。

1  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下,是裹挟而下还是主动适应,是高校学报面临的选择。实践证明,只有主动适应,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充分利用发展机遇,更好地面对挑战。

1.1  受众阅读习惯改变,传统传播方式受到挑战

数字化时代,传播方式层出不穷,传播内容爆炸式呈现,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信息获取方式更加多样、碎片化的特征明显、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图片阅读及短视频占据主导地位。读者信息获取方式更加多样,使得学术期刊传统传播方式失灵,仅仅依靠传统传播方式无法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需要多种方式相结合;碎片化阅读习惯,使得信息获取方式由整体获取变为片段获取,文献信息被进一步拆解,影响了文献完整意义的表达和学术期刊特色的呈现;阅读形式的变化,则对学术期刊以文字为主的呈现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1.2  学术期刊特色被削弱,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随着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的发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期刊为代表的一批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的出现,在推动学术发展的同时,也削弱了高校学报的刊物风格及栏目特色;单篇文献成为知识传播的主要单位,学者在进行文献检索时,按照“标题”“作者”“关键词”等信息进行精确搜索[2],实现了同类知识聚集的同时,消除了不同学术期刊间的差异,忽略了高校学报的学科呈现及研究体系,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报的学术地位及生存空间。

数字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高校学报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数字化所具有的传播优势,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高校学报的短板,促进高校学报的转型升级。

1)丰富了传播途径,为实现多渠道发展提供了可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传播途径,是传统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相结合的方式。学术期刊既有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也有依托于数字化技术的数字化期刊。从现有传播途径上来看,学术期刊的纸质出版与自媒体建设、网络数据库等相结合是通用的方式。这些方法的结合,降低了学术资源的接触门槛,将学术资源从学术领域推广到社会领域。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平台,则为学术期刊进行传播方式创新提供了平台支撑,激发学术期刊创新的灵感。

2)推动高校学报转型升级,提高数字化发展水平。随着传受主体地位的变化,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受众作为传播的最终目标,其地位和重要性得到重视,传统的“传者本位论”逐步让位于“受者本位论”。传受地位的变化,对学术期刊传播也有重要影响,提醒学术期刊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读者在使用行为背后的逻辑行为,加强内容与形式上与受众的匹配度。技术条件的进步,使得追踪受众踪迹、挖掘受众喜好、预测受众行为成为可能。学术期刊可以利用读者对文献的接触方式、文章选择、下载、引用等行为,分析其阅读喜好及习惯,并通过对大量读者信息的分析,勾勒出目标读者画像,展现读者的选择路线、重点内容及预测未来趋势,为期刊接下来的选题策划、栏目建设、传播方式提供了方向。

3)获取新的生存空间,增强学术期刊发展

活力。在高校学报改革过程中,其综合性特征受到众多批评,专业性则成为高校学报改革方向之一。专业学术期刊侧重于具体研究领域,更容易获得业界关注度和优秀稿件。突出行业发展特色,展现行业最新研究成果,这也是专业学术期刊突出的特征之一。高校学报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在突出专业性方面较弱,但综合性带来跨学科优势也是专业期刊无法比拟的。数字化转型时期,更是为高校学报实现跨学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通过组织观点讨论、构建学者间、读者与学者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形成学术交流的良好风气,突出高校学报知识传播平台的作用,能够使高校学报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增强其发展活力。

2  高校学报数字化转型实践分析

面对数字化的冲击,高校学报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在对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实践类型的分析中,学者张志强[3]的观点十分全面。他指出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期刊网站等方式实现学术期刊自身层面的自媒体建设;商业性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几乎所有的学术期刊都加入了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国家学术期刊传播平台,2011年教育部创建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及2012年成立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均属于此类;学术期刊机构方联盟数字化,这种转型方式尚处于发展不完善阶段。结合高校学报数字化实践结果来看,加入学术期刊网络锁数据库,实现学术资源的有效传播,极大的拓展了学术影响范围;自媒体平台建设开始时间晚,更“缺乏系统性、及时性與连续性[4]”,效果不尽如人意。面对着数字化技术,高校学报在加强自身载文质量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发挥自我建设能力,突出学报特色,实现递进式发展。

3  高校学报数字化发展策略分析

数字化的发展,激发了高校学报的发展路径,借助不同平台拓展学术传播范围。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高校学报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经阶段,也是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

第一,转变发展理念,树立开放理念和创新意识。高校学报作为社科类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科研成果、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载体,担负着利用先进理论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责任。在发展过程中,高校学报应打破思维局限,深入了解数字化阶段的时代特征,创新发展理念,以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心态接受新技术、新知识。面对新的传播技术,应主动思考高校学报的适应方式,真正将技术优势运用到高校学报建设中去。

第二,充分利用数字化条件,构建立体传播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校学报传统的单一的传播方式无法适应新的传播环境,需要结合多种传播方式,创新传播内容与形式,构建立体传播模式。利用纸质出版模式,进一步拓展传统市场;加强微信公众号及微博建设,结合自媒体平台的特点,实现学术资源的动态发布和精准投放;积极加入学术资源数据库,实现学术资源的深度合作。

第三,联合多方资源,构建知识交流平台。高校学报不仅是知识传播的载体,更应成为学术交流的平台。高校学报可以利用数字传播技术,缩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了解读者需求,听取读者意见,构造与读者双向沟通的公共讨论空间;通过学校资源和地区特色,吸引相关领域的学者,就相关研究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和思维碰撞,打造知识交流平台,形成特色研究的聚集效应,提高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和知名度。

第四,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编辑人员媒介素养。人才市场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推动高校学报发展的中,编辑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化传播条件下,要求编辑人员不仅拥有媒介使用能力,还能具备信息挖掘与使用能力,是具备编辑工作能力和媒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应将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从课程设置、实践安排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4  小结

高校学报在进行改革的同时,要正确认识发展环境,充分利用传播技术,打造从内容到渠道的全方位发展方式,才能更好的使用新环境的发展,推动高校学报改革的深度发展。

參考文献

[1]彼得·F.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M].傅振琨,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2]徐姗姗.高校社科学术期刊栏目的转型升级[J].编辑之友,2017(11):72-77.

[3]张志强.刍议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传播力问题.新闻爱好者,2018(12):64-69.

[4]陈诗怡.数字化浪潮中学术期刊传播将何去何从——以政治学类35种CSSCI来源期刊为例[J].兰台世界,2018(1):96-98.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数字化转型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CeBIT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