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观照青少年精神成长的三个时期

2019-07-23 02:11刘建军
红旗文稿 2019年9期
关键词:孕穗真善美心灵

刘建军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办好思政课作了全面的论述。他特别强调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并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一论述十分重要,它启示我们:学校思政课是与青少年的人生阶段相适应的,为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思政课,就需要考察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特别是精神成长的过程和特点,把“拔节孕穗期”具体化,为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提供支持,从而增强思政课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一、青少年精神成长的三个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在不同场合有过多次论述。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综合过程,既有生理和心理的方面,也有精神的方面。总书记的论述是总体性的,涵盖生理、心理和精神三个方面,而他所突出强调的则是精神上的成长,即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学校思政课当然要以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成长为基础,但其主旨在于促进和引领青少年的心灵塑造和精神成长。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使用过“灌浆期”这一术语来形容大学生的人生阶段。在此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又使用了“拔节孕穗期”这一引人瞩目的说法。这两个提法都是以庄稼作比方,生动地描摹出青少年精神成长的历程和特点。

“拔节孕穗期”是一个概括性、象征性的说法,它从总体上提示出青少年时期成长的典型特征。从学理上科学把握这一表述的内涵,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它的总体性和概括性,深刻认识青少年时期在三观树立方面十分关键,因而需要精心栽培和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把它加以具体化,以展开青少年时期的内在过程。因为青少年时期本身有相当大的跨度,包含了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只要了解这些具体阶段和过程,才能更好地掌握青少年时期的总体特征。

不论是“拔节”、“孕穗”还是“灌浆”,都是庄稼生长中的小阶段,它们之间是略有差异的。这就表明,总书记的表述中已包含了对青少年时期不同阶段的关注。从儿童到少年再到青年,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再到大学生,身心发育和精神成长会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因此,我们需要将“拔节孕穗期”加以展开,分成几个小阶段,以更加具体地描摹青少年的人生发展和精神成长。

我们要补上“拔节孕穗期”之前的起始阶段,即播种出苗阶段,如果没有这个初始环节就谈不到后来的“拔节”、“孕穗”和“灌浆”。其实,习近平总书记已有提示,比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这种说法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从逻辑上讲,思想政治素质与其他素质相比是逻辑在先,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果思想品德的扣子没有扣好,“三观”有问题,那么后面的扣子也会跟着错;二是从时间上讲,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更侧重于强调青少年的初始阶段,指的是“从娃娃抓起”。这可以说就是思想教育的最初阶段,面对的是儿童和少年时期。而且总书记强调“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也明确地提示出了人生真善美的播种时期。

我们也要把“拔节”和“孕穗”略加区分,同时把“灌浆”加进去。这样,青少年的成长就有了多个小阶段,即播种、出苗、拔节、孕穗、灌浆等。从更具体的过程看,青少年成长也像庄稼成长一样,可以区分更多小阶段。但因为青少年的成长,特别是他们心灵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有机过程,没有可能和必要去做过于详细的区分,而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做法,即从中找出几个关键性环节,并做基本的区别。例如,可以把播种和出苗合在一起,把生长和拔节放在一起,把孕穗和灌浆放在一起。

这样,青少年时期的精神成长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播种出苗期、生长拔节期、孕穗灌浆期。它们大致对应于幼年、少年、青年三个阶段,对应于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学段,体现了青少年心灵成长的基本历程,也体现了学校思政课的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

二、播种出苗期: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美好心灵的塑造是从播种开始的。学前教育特别是小学阶段,是青少年精神成长的第一个时期,也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的任务,就是在学生心田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并使其发芽出苗。

首先,要把好种子关,确保我们所要播下的是“真善美的種子”。种子问题十分重要,是庄稼一切生长的基点。选种、育种从来是农业的重要环节。从育人来说,在心灵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是思想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里的“种子”,就是教育内容,是向学生传递的最核心思想信息。必须确保我们传授的是真理,传递的是正能量。思政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其次,做好播种工作,把真善美的种子埋进学生心田。好的种子必须埋进土里才能生根发芽。农民对土地充满敬畏,对土壤细心涵养,播种时加倍谨慎。同样,思政课教师也应该对孩子的心灵充满敬畏,给其滋养和爱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儿童的心灵都是敏感的,准备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2014年5月31日)孩子的心灵世界十分单纯,具有天然美好的趋向,是接纳真善美种子的肥沃土壤。小学生听老师的话,把老师当作权威。老师一定不能辜负孩子们美好的依恋和信赖,要用爱心去滋养孩子的心灵,用爱心去传递真善美的种子,用爱心把美好的种子埋入他们的心田。儿童心灵十分稚嫩,教育工作必须细心谨慎,切忌生硬和粗暴。

再次,播种之后还要浇水,助其发芽。种子有发芽的天性,良种更有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天性和生命力使它突破自我,生根发芽。但它也需要适宜的环境加以辅助。农民在播种之后还要浇水,就是助其发芽。美好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心田里也有生根发芽的力量,但同时也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思想,还要激活这些知识和思想,使其扎根于学生心灵,体现于学生言行。如果说“生根”是内化于心,那么“发芽”则是开始外化于言行。当然,生根发芽有一个过程。

最后,耐心等待种子发芽出苗。种子的发芽和出苗有一个酝酿和攒劲的过程,农民在做完该做的事情之后会耐心等待。心灵中的种子也是如此,思政课教师要有耐心,善于等待,在春风化雨中使孩子的心灵萌发真善美的幼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让同学们都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三、生长拔节期:精心守护好学生的成长

破土而出的小苗在阳光雨露下开始成长,并逐步进入迅速生长的“拔节”过程。可以说,从出苗到拔节,是一个逐步加快的生长发育过程,具有不同于播种出苗期的新特点。在经历了小学时期的积淀后,中学时期学生的生长更为加快,特别到高中阶段,学生身心方面有快速的生长,精神需要和精神成长也进入旺盛需要的时期。要适应学生身心迅速变化的特点,由浅入深地开设思政课,逐步加大思想政治的教育份量。

首先,要照看好幼苗,不使其受到伤害。刚刚长出的幼苗十分稚嫩,需要细心呵护。老师要守护好孩子幼小的心灵,为孩子树起一道防护墙,防止恶言恶语和丑恶现象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已可以接触到家庭和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并产生心理困扰和冲突。如果不能得到疏解和引导,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矛盾和扭曲。人的心理就好比一面镜子。经过正常发育的心理是一面平整明亮的镜子,能够正确映现外部事物,使人得到正确的认识,而扭曲的镜子则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守护好这面正常的心镜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责任。

其次,拿捏好教育力度,不要拔苗助长。美好心灵的生长有其过程和节奏,对此不能急功近利。要耐心观察,逐步加力。要根据幼苗生长的实际需要,为其提供必要的思想和精神营养。在尚未进入拔节、孕穗的快速生长期之前,不宜大量施肥浇水。在美好心灵塑造的过程中,前期的打基础是特别重要的。打基础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而不显著的过程。它不容易看出成绩和效果,但却为以后的突飞猛进积聚力量。要深刻认识青少年精神成长中打基础的极端重要性,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源源不断地向孩子的心灵世界传递营养和正能量。过多、过早地进行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学生不仅无法吸取,而且会因“吃伤”而导致以后对理论的厌学。

再次,在迅速生长的拔节时期,要跟上思想营养。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积累之后,植物就开始“拔节”,快速生长期就到来了。在拔节期的庄稼地里,会听到植物拔节生长的声音,是十分神奇而令人惊叹的。这是植物强大生命力的展现,表明植物的生长正在高歌猛进。这个时期的庄稼会需要大量的水分,以及充分的肥料。农民必须及时补水供肥,满足庄稼生长的需要。思政课也是这样。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发育十分迅速,向着成年人的身体形态前进。不仅生理上,而且在心理和精神上也经历着巨大的发展。因此,不仅要给学生以充足的生活营养,也要给他们以充分的精神营养。特别是到高中阶段,思政课知识性和思想性的内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内容比过去有了较大的增加,这是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

最后,及时应对快速生长中出现的变化和问题。正是由于身体形态和心理结构上的快速变化,使学生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处在变动和动荡之中,甚至会发生一定的心理和精神的危机。同时,由于临近高考,课业负担不断增加,从而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在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已不鲜见。在心理压力加大,甚至存在一定心理困扰和精神危机的情况下,心灵的成长会遇到阻碍,使正常的思政教育变得困难。而且,青春期也是叛逆期。叛逆性使学生不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政课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和精神状态,加强并善于与他们沟通,以他们所易于接受的方式去传递思想政治信息,并以此助力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的成长。

四、孕穗灌浆期:持续为学生增加思想营养

庄稼在经历拔节的快速生长后,就进入到孕穗、抽穗和灌浆的酝酿果实的时期,并在向着成熟迈进。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开始专业学习的阶段,为走向社会修学储能。就其精神成长来说,有很大的需要和发展。真善美的种子在逐步结出果实,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初具轮廓和规模。高校思政课要适应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的身心和精神发展的特点,以更大的信息量和更高的思想要求,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做了精辟论述,指出:“学生在高校生活,少则三年到四年,多则九到十年,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这好比小麦的灌浆期,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庄稼。”(《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7-38页)这一论述为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要深刻认识大学生处在人生成长和三观形成的“关键期”,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关键课程”地位。虽然整个青少年时期的精神成长都很重要,但大学生阶段尤为关键。因为这是三观正在形成而尚未定型的时期。这个时期迈出的任何一步,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他的精神面貌。正因为如此,大学思政课特别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学校领导要深刻认识思政课的特殊重要性,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要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思政课教学。

其次,要精准把握大学生心理和精神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搞好思政课教学。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还有很大的可塑余地。思政课虽然是思想理论性课程,但也必须关注学生心理和情感发展,帮助学生解决情感困扰,促进心理健康成长。学生知识体系的搭建尚未完成,对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加大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形成,也有助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将成型而又尚未成型,处在一个比较微妙和关键的环节上。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就是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立场来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帮助当代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再次,跟上阳光、水分,为学生提供充足精神和思想营养。一般来说,庄稼在孕穗灌浆的时候,自身的快速生长逐步停止,而转入为结果而努力的时期。而对大学生来说则有一个不同,即它一方面身心仍处在迅速生长的过程中,同时又在孕育和形成自己的果实。这是双重的使命和任务,从而加倍需要营养的支撑。因此,大学生教育,特别是思政课要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全面、更充分的营养。要增加知识的营养,以合理的课程为学生传授知识,并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自主获取知识,特别是关于正确世界观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要增强情感的营养,以更好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涵养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自爱爱人,并爱国家爱人民,爱党爱社会主义。还要增强价值营养,以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充实他们的内心世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世界的塑造。

最后,及時矫正学生心灵成长中的变形和扭曲。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心灵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思政课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这是主流的方面。但也不能否认和忽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网络中一些错误言论,都对校园和学生产生着影响,特别是一些错误思潮和敌对势力制造的舆论,对一些学生有一定的影响。思政课要把建设性和批判性结合起来,在搞好正面教育的同时,发挥好自己的批判功能,帮助学生抵御错误思潮的影响,矫正学生中出现的偏差,帮助他们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马建辉

猜你喜欢
孕穗真善美心灵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江阴市“扬麦25”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唤醒心灵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