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守权 方 茹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50~60岁人群,但是近年来中青年患者发病亦越来越多见。有研究提示血清尿酸及胱抑素C(Cys-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1],而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除有脑梗死共性外可能还有其自身特点。本文探究血清尿酸与胱抑素C水平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62例,女性24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51.45±5.93)岁;对照组男性62例,女性24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51.78±6.03)岁。观察组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的诊断标准[2],且发病时间在7天内,均经过头颅CT和/或头颅MRI检查证实。对照组均为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无任何不适症状或阳性体征。两组间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次日清晨空腹状态抽取静脉血5 mL送检验科,3000 r/min 离心取血清,对照组者在当天清晨空腹状态抽取静脉血5 mL送检, 离心取血清。使用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胱抑素C(Cys-C)测定试剂盒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胱抑素C水平,使用东软威特曼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尿酸检测试剂盒采用终点法检测血尿酸水平,检测均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成。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血清尿酸与Cys-C水平;比较观察组年龄≤50岁组与>50岁组患者间的血清尿酸与Cys-C水平差异;比较观察组中86例患者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为LAA患者与非LAA患者的血清尿酸与Cys-C水平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 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胱抑素C及血尿酸水平比较 观察组胱抑素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胱抑素C及血尿酸水平比较(x± s)
2.2 观察组中不同年龄组间的胱抑素C水平、血尿酸水平比较 观察组中年龄≤50岁组与年龄>50岁组间的胱抑素C水平、血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中不同年龄组间的胱抑素C水平、血尿酸水平比较(x±s)
2.3 观察组中CISS分型LAA患者与非LAA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血尿酸水平比较 观察组中CISS分型LAA患者与非LAA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中CISS分型LAA患者与非LAA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血尿酸水平比较(x±s)
近年来,不同的关于脑梗死研究发现,除临床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外,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胱抑素C、血清脂蛋白α等水平的异常,都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复杂,但是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3],特别是35岁以上青年[4]。Cys-C又名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抑制剂,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内源性组织蛋白酶抑制物。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炎症及损伤性刺激导致组织蛋白酶分泌增加,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动脉破损处过度表达,血管弹性降低,从而引起作为抑制剂的Cys-C水平异常升高。缺血情况下,胱抑素C被大量释放,进而诱导细胞外基质降解,参与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5]。而尿酸为嘌呤代谢产物,对血管有直接损伤作用,并且可加速血小板聚集和炎性反应,增加脑梗死风险[6]。但是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没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观察组胱抑素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年龄≤50岁组与年龄>50岁组间的胱抑素C水平、血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胱抑素水平与患者是否脑梗死相关,而与其年龄不直接相关,血清尿酸水平则与是否脑梗死无关,在卒中患者中与年龄也不相关。观察组LAA患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非LAA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提示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与胱抑素C水平关系密切。
综上所述,胱抑素C升高与中青年脑梗死急性发作关系密切,可作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指标之一,而血清尿酸不适合作为诊断指标或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