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颖 王 倩
智齿冠周炎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主要是指智齿冠周组织出现炎症而引发的盲袋溢脓、牙龈红肿、疼痛等临床症状的口腔疾病,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咀嚼困难及张口受限等,严重时还可引起发热、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进食[1]。目前临床上治疗智齿冠周炎的常用方法为局部上药和冲洗,同时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多存在不良反应[2]。近年来,中药在治疗智齿冠周炎中也体现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主要是对金栀洁龈含漱液应用于急性智齿冠周炎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取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在2017年9月-2108年11月收治的210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智齿冠周炎诊断标准;年龄为15~30岁;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②排除标准:伴其他口腔疾病者;妊娠期妇女;近1个月内接受其他治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5例,研究组患者中男64例,女41例,年龄17~28岁,平均年龄(24.19±2.18)岁,病程4~15 d,平均病程(7.92±1.29)d;对照组男69例,女36例,年龄15~30岁,平均年龄(25.27±2.89)岁,病程3~17 d,平均病程(8.14±1.47)d。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给以西医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对口腔进行检查,应用无菌注射器吸取0.09%的氯化钠注射液和3%的双氧水对冠周组织交替、反复冲洗,将盲袋内的脓液、细菌、残渣全部清理干净,待盲袋内的溢出液无脓性、澄清时为止,然后应用无菌棉球将管周组织吸干并进行隔湿,应用探针将牙龈瓣分开,然后将研磨成细粉的奥硝唑片置入盲袋内,并应用棉球压入龈瓣深处,1次/d,同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2粒/次,3次/d。②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金栀洁龈含漱液治疗,10 mL/次,含3 min,重复两次,然后将研磨成细粉的奥硝唑置入盲袋,并在餐后应用金栀洁龈含漱液含漱,10 mL/次,含3 min。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4 d。
1.3 临床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咀嚼功能和张口度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临床症明显改善,咀嚼功能和张口度明显改善;改善: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咀嚼功能和张口度受限;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改善)/总有效率×100%。
1.4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同时观察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的形式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肿胀、张口受限、压痛、牙龈红肿的症状积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面部肿胀、张口受限、压痛、牙龈红肿的症状积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x±s,分)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通常以压痛就诊,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极易被忽视,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早期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急性智齿冠周炎的口腔感染均主要为厌氧菌,包括梭形杆菌、消化链球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黑色素厌氧杆菌等[3]。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常用方法为局部用药治疗,同时服用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甲硝唑等抗生素,但是这些药物具有较大的不良反应,且极易破坏口腔的菌落平衡,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4]。
急性智齿冠周炎在中医中属“合架风”“呀咬痛”等范畴,金栀洁龈含漱液是由黄柏、薄荷、黄芩、苦参、栀子、金银花等中药制成的中成药,方中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有效的消肿、解热、抗病毒、抑菌;黄芩具有泻火解毒的功效,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的作用;两者与其他药物共同作用可发挥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疗牙周、牙龈及黏膜炎所引发的肿痛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金栀洁龈含漱液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效果明显,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西药联合中药,药性相补,发挥协同作用使疗效进一步提高,同时金栀洁龈含漱液对多种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增强杀菌作用,进而促使临床症状消失。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金栀洁龈含漱液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