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敏
腺样体肥大是临床常见儿科疾病,腺样体即扁桃体,胎儿出生后年龄增长腺样体体积也会不断增加,而慢性炎症的刺激可能引发儿童腺样体肥大,属于病理性增生。该疾病可造成患者呼吸不畅,伴有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对患儿的健康及睡眠造成负面影响,严重者可能出现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发育[1]。对部分患儿选择手术治疗,但是其术后复发率较高,并伴有手术并发症,因此可选择药物治疗。本次择取40例患者行中西医药物联合方案治疗,效果理想。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邳州市中医院儿科门诊接受治疗的8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所有患儿均伴有打鼾、呼吸困难、鼻塞等临床症状,经X线拍片确诊。根据患儿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6.7±1.4)岁,病程为2~8个月,平均(5.5±1.6)个月;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6.5±1.3)岁,病程为2~9个月,平均(5.7±1.5)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执行西医治疗:口服给药孟鲁斯特钠片(国药准字号:H20083330;规格:5 mg/片),单次给药剂量以患儿年龄为依据,6岁以下单次4 mg,6岁以上单次5 mg,每日服用1次,持续给药12周;喷施给药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批号44T(D)5001),每日每位患儿两侧鼻孔给药1~2喷,每日给药1次,持续给药12周。②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西医给药行中医自拟运脾通窍方治疗:药方组成包括苍术、薏仁、黄芩、牡蛎、贝母、夏枯草、蒲公英及石菖蒲各10 g,丝瓜络及辛夷各9 g,苍耳子取6 g,甘草取3 g,根据症状辨证加减味,咽喉肿痛可基于上述中药另加金银花及连翘。中药加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持续给药12周。
1.3 观察指标[2]①中医症状评分项共4项,分别为打鼾、鼻塞不通、睡眠异常及张口呼吸,最低0分,最高4分,共16分,分值越高说明患儿临床症状越严重。②患儿治疗前后行X线检查,记录患儿平均A/N值,即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比值,比值超过0.6评定为腺样体肥大。③腺样体肥大患儿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症状消失,A/N低于0.6为显效;打鼾、睡眠等症状得到缓解,但呼吸不畅及张口呼吸仍为消失,A/N低于0.6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A/N超过0.6为无效。临床疗效记录显效与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达,行χ2检验,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及A/N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及腺样体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及腺样体体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及A/N值比较(x±s)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腺样体肥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致病因至今未得到明确证实,现阶段临床普遍观点为炎症刺激及其他多因素共同所致。该疾病长期进展可能影响患儿的身体和智力的正常发育,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3~4]。孟鲁司特及糠酸莫米松均为该疾病治疗常用药,其中孟鲁司特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之一,对白三烯受体结合具有阻断作用,同时可抑制白介素4或6等炎症因子对患儿腺样体的不良刺激,还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平滑肌收缩以改善其临床症状[5]。糠酸莫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局部抗炎效果明显,两者联用对患儿症状改善效果良好,但是其不良反应风险较高。本次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77.50%,症状积分及A/N改善效果不理想。
中医学认为鼻属脾,脾生痰,若失脾运可致水停呈痰,聚集在患儿咽喉不散呈痰核,淤积不散造成腺样体肥大,因此中医治疗应遵循运脾通窍原则。本次观察组自拟方中辛夷、黄芩可祛肺邪,通鼻窍,清热降噪,祛火祛毒;夏枯草、丝瓜络、生牡蛎可散瘀通经、软坚化痰,且可益阴;甘草发挥调和药物的作用,全方通用则可获得化痰通窍健脾之效[6~7]。本次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症状积分及A/N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儿童腺样体肥大行孟鲁司特、糠酸莫米松等西药联合中医自拟运脾通窍方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小腺样体体积在正常范围内,效果确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