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业 ,高 佳 ,陈书明 ,刘 慈 ,张 林 ,姬翔宇 ,王 宁 ,卫 阳 ,武怡荷
(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省畜牧遗传育种中心,山西太原030027)
纸层析是典型的分配层析,具有操作简单、所需样品量少、分辨率一般能达到要求等优点,是氨基酸等生物小分子分离、鉴定常用的方法[1-3]。纸层析用滤纸作为支持物,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沿滤纸流动的有机溶剂为流动相,根据混合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不同,从而达到混合样品中各组分快速、高效分离的目的[4-6]。如果将定量的各氨基酸样品点在滤纸上,当流动相沿滤纸经过样品时,样品点上的氨基酸在水和有机相之间不断进行分配。随着流动相的移动,各种氨基酸按其各自的分配系数不断得到分配,从而使各种氨基酸得到分离[7-10]。应用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是生物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也是生命科学、畜牧和兽医等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大纲要求的必修实验之一。
在科研过程中或本科生开展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实验过程中,由于班级及人数较多,实验室空间有限,所以必须分组,各组在不同时间段完成实验。在此过程中,发现靠后做实验的小组出现氨基酸层析斑点扩散、分离效果差及Rf值减小等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多次重复实验过程中,层析溶剂(又称展层溶剂)中部分有机溶剂挥发,使层析溶剂中有机溶剂与水的比例发生改变[11-14],从而导致层析效果不理想。以往我们将使用5 d(或重复使用5次)后的层析溶剂倒掉,重新配制新溶剂。但这会引起实验成本升高与环境污染问题。
本试验在重复使用5次后的层析溶剂中,分别续加不同体积的正丁醇与80%甲酸混合液(体积比5∶1),然后与新配制的层析溶剂进行氨基酸纸层析对比试验,以期解决层析溶剂多次重复使用后实验效果差的问题。
标准氨基酸溶液:称取赖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标准品各10 mg溶于10 mL 0.01 mol/L的HCl中,配成质量浓度为1 mg/mL的标准氨基酸溶液[15]。
混合氨基酸溶液:将上述4种标准氨基酸溶液等浓度混合,使各标准氨基酸质量浓度达1mg/mL[15]。
展层溶剂:按正丁醇∶80%甲酸∶水=15∶3∶2(体积比)的比例配制300 mL,分别放入3个层析缸中,每个层析缸100 mL,并标记为1号液、2号液和3号液。在学生重复使用5次后,待第6次实验前,按照正丁醇∶80%甲酸=5∶1(体积比)的比例配制混合液,取该混合液0,6,12 mL分别添加在上述1号液、2号液和3号液中;同时,按照正丁醇∶80%甲酸∶水=15∶3∶2(体积比)再配制100 mL新层析溶剂放入另一层析缸内,标记为对照组,然后进行氨基酸纸层析对比试验。
显色剂:0.5%茚三酮乙醇溶液。
1.2.1 层析滤纸的准备 裁剪层析滤纸(18 cm×18 cm)12张,在滤纸顶部分别标记对照组、1号液、2号液、3号液(每组设置3个重复),并在距滤纸下边缘2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线,在线上每隔3cm画一小圆点作为点氨基酸样品的标记[16]。
1.2.2 点样 将准备好的滤纸悬挂在点样架上,滤纸垂直桌面,用洁净毛细管(或裁剪了尖头的牙签)蘸取氨基酸样品,与滤纸垂直方向轻轻碰触点样标记点中心,使氨基酸样品吸附在滤纸上,点样点扩散直径控制约2 mm,自然晾干(或冷风吹干),再重复点第2次样品,如此重复点样3次[17-18]。对裁剪好的12张层析滤纸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点样,点样量以每种氨基酸含5~20 μg为宜,第3次点样后,自然晾干(或冷风吹干),再进行层析。
1.2.3 层析 在点好氨基酸样品的滤纸顶端两侧,用2个拉有线绳的曲别针夹住,用双手捏住线绳,将滤纸垂直放入标记好的层析缸中(特别注意层析溶剂不能淹没点样线,滤纸上的溶剂浸湿线要与滤纸上的点样线平行),盖紧层析缸,进行层析。当层析溶剂到达滤纸另一端的曲别针处时,取出层析滤纸,用吹风机热风吹干,用铅笔标出溶剂前沿线,然后进行氨基酸显色。
1.2.4 显色 用显色剂将层析滤纸溶剂前沿线下方区域喷湿,再用热风吹干,层析滤纸上即显示出蓝紫色斑点,然后测定各个氨基酸的比移值(Rf)[19]。
采用SPSS 21.0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4种标准氨基酸和混合氨基酸溶液的纸层析结果如图1所示。在图1中,混合氨基酸溶液分离出4 个斑点,分别为 AA1、AA2、AA3 和 AA4,点样线上“赖”表示赖氨酸,“苯丙”表示苯丙氨酸,“丙”表示丙氨酸,“谷”表示谷氨酸。
由图1可知,对照组中混合氨基酸的4个色斑均清晰可见,无明显偏离以及拖尾现象,表明分离效果良好,符合试验预期;而1号液组和2号液组中混合氨基酸色斑不清晰,且AA2和AA3有重叠现象,分离效果较差;3号液组中混合氨基酸的4个色斑较清晰,分离效果较好。
根据图1的纸层析结果,可测量并计算出各氨基酸的Rf值,其结果列于表1。由表1可知,4种标准氨基酸中除苯丙氨酸外,其余3种氨基酸在1号液组和2号液组的Rf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3号液组(P<0.05);但对照组与3号液组相同氨基酸的Rf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此外,对照组和3号液组中混合氨基酸的Rf值均与4种标准氨基酸Rf值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混合氨基酸AA1为苯丙氨酸;AA2为丙氨酸;AA3为谷氨酸和AA4为赖氨酸。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在重复使用5次后的层析溶剂中补加正丁醇与80%甲酸(体积比为5∶1)混合液12 mL,再进行氨基酸纸层析试验,对混合氨基酸分离效果良好,与新配制层析溶剂所得试验结果差异不显著。
表1 4种氨基酸和混合氨基酸溶液的Rf值
层析技术是一种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异,使混合物得以分离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和生物科学等领域。依据原理不同,层析技术种类又可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分子筛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等[8]。其中,纸层析法属于分配层析,主要用于各种单糖、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在一定试验条件下,每种氨基酸纸层析都有其固定的Rf值,Rf值是被分离氨基酸的特征性常数[20]。但随着试验条件的改变,氨基酸的Rf值也会发生改变。刘颖沙等[21]对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试验的层析溶剂进行了优化,结果认为,正丁醇、80%甲酸和水的体积比为15∶3∶2时,试验效果最好。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很多本科专业都开设“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实验,由于班级数以及实验分组数很多,常会重复使用展层溶剂。而展层溶剂主要成分为正丁醇、甲酸和水,由于这3种成分沸点不同,挥发性能存在差异,所以长时间多次重复使用后,必然导致其中有机溶剂挥发较多,使展层溶剂中3种成分的比例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氨基酸Rf值发生改变,实验效果变差。本研究根据氨基酸纸层析实验原理及实验现象,在重复使用多次的层析溶剂中加入不同体积正丁醇与80%甲酸(体积比5∶1)混合液,混匀,然后与新配制的层析溶剂进行氨基酸纸层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100 mL重复使用5次的层析溶剂中加入正丁醇与80%甲酸混合液12 mL,其试验效果与用新配制层析溶剂所得试验效果一致。结果表明,重复使用多次的层析溶剂可以不废弃,只需添加一定量正丁醇与80%甲酸混合液即可继续使用。这样不仅节约了实验成本,而且减少了实验废液的排放,既经济又环保。
氨基酸纸层析Rf值除了与氨基酸自身结构紧密相关外,还与展层溶剂等多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21],氨基酸层析分离采用薄层板比采用滤纸分离效果更好。在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实验中,还应注意几点: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层析滤纸干净,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带一次性PE手套操作为好;点样线(点)应该用铅笔画,不能用油笔及中性笔,因为展层溶剂是含极性与非极性溶剂的两相系统,能溶解油笔及中性笔的标记;点样斑点直径以2 mm为宜,若点样斑点过大,会造成层析斑点因扩散更大并彼此连在一起,而使氨基酸难以分离,点样斑点小,点样量少,达不到氨基酸显示的灵敏度(可以用吹风机冷风将点样斑点吹干后,再重复点样2次,这样既可以保障点样斑点小,又能保障氨基酸显色需要的点样量);点样过程中,不能用吹风机的热风吹,防止因温度过高导致氨基酸与滤纸纤维紧密连接,造成氨基酸层析斑点拖尾而难以分离;展层时,应注意展层溶剂不能淹没点样线,否则样品会溶于展层溶剂中,造成实验失败,另外,层析滤纸要垂直,一个层析缸放多张层析滤纸时,不能相互靠在一起,否则相互影响,也会造成实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