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译霖
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因颅内血管病变引发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 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且容易反复发作, 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大部分患者治疗后容易留下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 大大降低其生活质量,并为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本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5~12月收治的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本院2017年5~12月收治的6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经CT、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依从性差、精神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中, 男18例, 女14例;年龄 42~75 岁 , 平均年龄 (58.5±5.5)岁。对照组中 , 男 20 例 ,女10例;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60.5±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先给予饮食指导与健康教育,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采用30 ml丹参注射液(四川三精升和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51021303)+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1次/d;并口服阿托伐他汀片(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国药准字 H20133127), 20 mg/次 , 1 次 /d, 连续治疗14 d。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0299), 0.2 g/次,3 次 /d, 连续治疗 14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进行观察比较。其中,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IHSS进行评估, 总分45分, 轻型神经功能缺损为≤15分;中型神经功能缺损为16~30分;重型神经功能缺损为31~45分。认知功能主要从定向力、瞬时记忆力、计算机、短时记忆、语言能力、视空间觉几个方面评估, 0~10分, 评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NIHSS评分为 (34.25±4.42)分 , 对照组为 (35.20±3.27)分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NIHSS评分为(12.14±3.25)分 , 对照组为 (19.36±5.23)分 , 实验组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定向力、瞬时记忆、计算力、短时记忆、语言能力、视空间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定向力、瞬时记忆、计算力、短时记忆、语言能力、视空间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指标 实验组(n=32) 对照组(n=3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定向力 3.5±0.2 7.6±1.3a 3.4±0.2 4.7±2.5瞬时记忆 2.8±1.2 7.5±2.6a 2.6±1.6 5.2±1.8计算力 2.5±1.1 6.9±3.2a 2.7±0.8 5.4±2.1短时记忆 1.6±0.4 5.9±2.2a 1.8±0.4 3.2±2.0语言能力 4.2±2.8 7.5±2.1a 4.1±1.2 5.2±1.6视空间觉 2.8±0.6 6.6±2.2a 2.9±1.5 4.9±2.3
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着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 临床对其的治疗及干预日趋重视[2]。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剧烈炎症反应下, 会形成瀑布效应造成脑组织再灌注损伤, 将体内炎症因子激活, 出现大量趋化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会粘附较多白细胞, 阻塞微血管, 促使氧自由基与蛋白水解酶从细胞中产生。由此, 抑制炎症反应并将缺血半暗带灌注恢复是减少脑细胞损伤, 使受损脑神经得到保护的关键[3]。由此,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重点在于将缺血区血液供应改善, 建立侧支循环, 控制缺血病灶进展, 改善脑细胞缺血, 并减轻水肿。
传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改善脑循环药物及降压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将血流动力学改变, 减轻脑部神经损伤, 但总体效果不明显[4]。丁苯酞软胶囊是治疗新型药物, 可以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及微循环改善,促进体内一氧化氮分泌, 将血流量增加, 扩散至血液后对血小板的凝聚抑制, 避免体内血栓进一步形成。此外, 保护脑细胞的功能显著, 可以对人体黄嘌呤氧化酶反应过程抑制,使体内形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将神经细胞线粒体活性增强,从而发挥更为显著的脑保护作用。并且在抗氧化酶、抑制炎症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5,6]。有研究显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应用丁苯酞软胶囊后, 可对脑损伤多个病理环节有效阻断, 进而显著将患者中枢神经损伤改善, 将患者脑部缺血梗死面积缩小, 减轻水肿, 控制神经细胞死亡速度。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实验组NIHSS评分为(34.25±4.42)分,对照组为(35.20±3.27)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NIHSS评分为(12.14±3.25)分, 对照组为(19.36±5.23)分, 实验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定向力、瞬时记忆、计算力、短时记忆、语言能力、视空间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定向力、瞬时记忆、计算力、短时记忆、语言能力、视空间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上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 有利于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促进疾病康复, 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