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9-07-23 02:32胡伶平鲜思平巫培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3期
关键词:优良率椎体微创

胡伶平 鲜思平 巫培康

老年群体由于机体功能衰退, 骨质质量及骨密度减少,自身机体状态较差, 易于发生骨质疏松的症状[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到来,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手术为常见的治疗方式, 但是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也会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效果[2]。为了深入调查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作用价值, 本文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 结合数据调查的结果实施临床讨论, 且将内容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 以任意编号的模式分为微创组与常规组, 各26例。入选患者均通过磁共振检查等确诊为单椎体新鲜骨折, 具有腰背疼痛、外伤史, 排除合并存在肿瘤、感染等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微创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61~78岁, 平均年龄(67.51±3.86)岁。常规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61~77岁, 平均年龄(67.37±3.7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接受常规治疗, 入院后由专业医师实施病情评估, 结合骨折的类型与位置实施针对性治疗。椎体压缩高度 <1/3, 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 椎体压缩高度≥1/3, 选择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1.2.2 微创组 实施脊柱微创手术, 患者取卧位。C型臂X线机对伤椎一侧椎弓根外上缘位置实施透视定位且做好标记。术区常规消毒铺巾, 在定位点向外旁开1 cm位置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C臂机透视经定位点引导穿刺针置入椎弓根, 明确穿刺针到达椎体前中1/3位置, 穿刺后取骨水泥, 放置输注装置, 骨水泥凝固成半液态状后, 拔出穿刺针。工作通道慢慢注入骨水泥, 透视引导明确骨水泥的弥散状态。注入 3~5 ml, 拔出工作通道 , 切口包扎。术后卧床 6 h, 术后2 d可在腰围保护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用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予以评估, 分数为0~10分, 分数越高则患者疼痛程度越强烈。采用脊柱ODI对患者治疗前后脊柱功能予以评估, 分数越高则患者脊柱功能状态越差[3]。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椎功能恢复效果, 判定标准:优秀:患者脊柱完全能够伸直, 且日常生活不受限;改善:患者脊柱状态改善, 日常生活轻微受限;无效:症状未见改善或者持续加重[4]。优良率=优秀率+改善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ODI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微创组降低程度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微创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6.15%, 常规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6.92%;微创组患者的优良率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ODI评分比较 (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ODI评分比较 (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OD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微创组 26 8.19±0.34 2.16±0.05ab 71.01±11.76 21.72±7.12ab常规组 26 8.21±0.26 4.41±0.12a 70.88±11.84 41.72±10.26a t 0.238 88.252 0.040 8.166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

3 讨论

骨质疏松为老年群体的常见疾病, 患者骨骼微观结构发生转变, 骨量减少, 椎体生物力学产生较大变化[5]。在外力因素的影响下, 易于发生骨折症状, 对其日常生活影响较大。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脊柱微创手术方式逐渐得到推广应用。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式, 脊柱微创手术的操作方式简单, 患者手术创伤较小, 对其术后的早期恢复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比较 ,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 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微创组降低程度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微创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6.15%, 常规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6.92%;微创组患者的优良率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较于常规的治疗方式,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效果更加理想, 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较高, 疼痛缓解效果更佳, 有助于患者自主生活能力的早期改善。

综上所述,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效果较好, 能够改善患者的脊椎功能状态, 缓解其疼痛情况,适合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优良率椎体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