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籍制作技术时间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作为古籍修复者,承担着延续古籍寿命、保护古籍的重任。随着国家对古籍与文献保护的深入,古籍修复技术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而工具作为古籍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言而喻,合格称手的工具与科学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古籍修复质量的优劣。
【关键词】古籍修复;修复工具
【中图分类号】G255.1 【文献标识码】A
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有些古籍在岁月侵蚀中难逃酸化霉变、虫吃鼠咬的厄运,有的书页断裂,有的变脆发霉,有的甚至千疮百孔,所以,对古籍保护进行修复工作势在必行。
古籍修复是对破损的古代文献进行修补,恢复其原貌。作为我国的一项传统的技艺,古籍修复技术要求很高,技巧细腻多样,每道工序操作严格,修复过程精细,根据不同的病害状况,会采取不同的修复理念和技艺。“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这是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里要求古籍修复师应具备的本领。在复杂的修复工序中除了要具备这些本领外,修复的工具也尤为关键。每一本古籍“受伤”的程度不一样,使用的工具种类也多样化,甚至还要亲手制作一些特定的修复工具。不管是从最初的选择制作、日常保管、使用都是要有意识地维护、妥善对待。下面整理了一些古籍常用修复工具种类的介绍。
一、常用修复工具
(一)毛笔
毛笔是古籍修复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工具,有硬笔和软笔两类。硬笔则是用兔毛、黄鼠狼毛、鼠须制成,软笔则是用鸡毛、羊毛、胎毛制成。后来又出现了以羊毛掺兽毛的笔,叫兼毫,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三紫七羊”以及各号“白云”笔可。从笔头的大小来分,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从笔头的长短来分,也可以分为长锋、中锋、矩锋。购买毛笔之前,要了解毛笔的型号,毛笔因型号不同,分为小楷、中楷、大楷。
使用新笔时,先用手把笔毛轻轻捻开,用清水洗净留存在新毛笔上的胶质,将余水吸干并捋顺,然后将笔头放置水里浸泡。冬天最好用温水浸泡,切记不可使用热水,会伤害笔头。一般情况下,将笔头放入水中浸泡10分钟即可。在洗笔的过程中,笔身不可长时间浸泡水中,这样时间久了,会导致笔管开裂。笔根留一截不泡的做法是错误的,除非特别的情况下不要将毛笔用到根部,根松了,整个毛笔就不挺了。平时修复工作中使用的毛笔都是要接触浆糊水,时常笔头会黏附上颗粒物状的硬块污垢,有些修复人员为了方便,在调制浆糊时习惯性地用毛笔对浆水进行搅拌,这样做对毛笔的损伤特别大。笔头沾浆水时,要顺着笔毛沾,不要让笔锋在浆水中乱搅,这样会伤害笔毛。
使用后的毛笔清洗,最好准备一个固定的器皿,比如不锈钢碗或陶瓷碗。把毛笔浸泡在一定量的水里,水不用太多,能覆盖住笔头即可,泡大约30秒,让黏在笔头上的浆糊泡软,脱离笔头,使毛笔洁净。洗笔过程中,要始终笔头朝下,否则会使笔头走形,冲洗时水流要小,将笔放垂直,使水流顺着笔尖流下,期间可以用手轻拨笔毛,轻挤压笔头,挤出笔内的浆水,用吸水纸吸取笔内残留的水分,最后用软布擦拭即可。在古籍修复的工具中,毛笔的养护不能偷懒,因为毛笔会退毛、笔杆会开裂弯曲,所以毛笔的养护是需要细心的。毛笔洗净后,就要注意日常的养护了,毛笔不能头朝下放置,因为那样毛笔里残存的水分会下渗到笔管中去,最终导致笔头脱落。所以,要尽量将毛筆笔头向下悬挂或者平放于笔帘中,让毛笔自然干燥,笔毛分散,便于下次使用。毛笔坏得快,往往是不干导致。将笔放置笔架上,洗净后不要装上笔套,以免笔毛未干透腐烂或出现脱毛现象。
(二)棕刷
棕刷在古籍修复中主要用于对修补后的书页、纸张进行上纸、排实以及墩实纸张接缝等工序。一把得心应手的棕刷可以跟着修复师使用一辈子。棕刷是用棕树皮编扎而成,古籍修复选用的棕刷一般选用时应注意三点:(1)棕丝不乱;(2)软硬适中,需有弹性;(3)编织扎实紧密,不松散者为佳。大小16厘米×13厘米为宜。在质量上应选择棕丝粗细均匀编织紧凑、软硬适中即可。
新棕刷在使用前,需要开锋。就是先将棕刷的棕丝梳理整齐,在将棕刷两面用马蹄刀修去多余的棕毛,再将棕刷的两侧修剪成略往里收的小弧形,最后在细砂纸上反复磨擦,至两侧斜面锋口平整、光滑、柔软为止,让两边的型成弧形的样子。古籍修复的鬃刷要细、软、密度高,这样对书籍的损伤比较少,排刷时不会把书页刮破。修剪完后放入电饭锅内反复煮洗,去掉刷子上的浮色和杂质,这样不用担心接触纸张时掉色。在使用中要注意保养,每次使用后要注意将黏附在棕刷上的浆糊、纸絮清理干净,使用后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自然晾干。
(三)启子
目前,主要使用的启子分类为竹启与牛角启,常用的竹启子是由生长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楠竹制作而成,楠竹也称毛竹,竹质细腻,柔韧性好,适宜作为加工画启材料。牛角启最好用我国南方的水牛角制成,牛角是含氨基酸、肽类、蛋白质等元素的有机物,采用长度在30~40厘米之间为宜,半透明或透明状,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也是一种常见的工艺品原料。牛角韧性好,养护较好的状态下不易开裂,也非常适合加工成画启。
启子的制作一般修复人员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验习惯以及修复文物的病害状况进行加工制作。笔者经验是最好多做几套大中小号的竹启子,这样书页较多时使用起来会更加方便。制作竹启,要选择一定厚度的坯竹,取出擦净,按照需要的形状来削制,古籍修复中的启子它的前半部分薄、窄、尖,向后延伸逐渐变厚,薄的前段端呈流线状半圆形,有一定的强度,适宜揭开书页,最后用砂纸将启子打磨光滑。牛角启的加工比较复杂,由于材质坚硬,先勾摹出画启的雏形,在用角磨机去除多余部分。由于打磨时粉尘污染较大,需带防尘口罩,可以在封闭式的吸尘台进行操作。打磨出大形后,再用刀片刮所需的启子的厚度为止,并用各型号水砂纸逐步打磨光滑。由于牛角不易开裂,所以,尺寸可以做到精制小巧,也不宜变形。
在古籍修复的过程中,遇到极端问题时,例如古籍书页由于粘连在一起,形成书砖,无法手工将其剥离揭开,在这种状况下,可以用特制的竹启子对古籍纸张进行揭页,也可以起到裁切纸张的作用。也有用牛角做的启子,无论哪种材质的启子都可以在修复中使用,关键是遇到问题要使用合适的启子来解决。制作时,启子的前半部分一定要薄、窄且光滑。
(四)针锥
针锥在古籍修复中主要起到纸张定位和书页挑接的作用。一般制作中会分两种款式,一种是托好的花绫和针,制作时用6厘米宽的花绫从一头卷起,抹上白乳胶,将针卷裹在内,要紧、无空隙;另一种是木条和针,选用木质较软的长为6厘米、直径为1.5厘米上圆下方形状的木条,选取中心位置,用尖嘴钳夹住针,将针轻砸于木条上,一定要注意力度,否则容易致针锥弯曲。
(五)马蹄刀
马蹄刀是纸质文物修复时特有的传统工具,刀刃平直、锋利,因型似马蹄而得名。它是古籍修复工作中尤为重要的挖补工具。马蹄刀的刀身是由铁料打造,刀刃与普通刀具有很大的区别。马蹄刀刀刃靠里面平直,刀口斜度约45°左右。刀刃的横载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样裁纸张不易移位,切出来的纸口平整、光洁。用一段时间后,修复师们还需要自己磨刀,磨刀石需选用较为细腻平整的石块,磨制时将刀口平面放在磨刀石上来回推拉,使刀刃锋利,形成一条直线。
(六)排笔
排笔是裱书叶时使用的主要工具,它由羊毛笔组合而成,少则几管,多则二十余管。古籍修复中一般会把多管排笔锯断成6~7管的小排笔,这样对于古籍使用较为合适、方便。排笔的笔毛长而柔软,毛色奶白,排列均匀。排笔在使用前首先要“开笔”,用温水将排笔浸泡,洗掉笔上的一些不干净的物质,泡至笔柔软即可。
(七)其他工具
在修复工作中会遇到各种状况,除以上介绍的六种常用修复工具外,古籍修复的工具和设备还包括工作台、糨糊碗、棕刷、锥子、剪刀、喷水壶、镊子、针、敲锤、裁尺板、压书板、压石、线、锤书石板、补书板、压平机等。
二、结论
古籍修复工具是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艺操作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古籍修复装裱的辅助材料,其本身也是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每一件专业工具都是历经千年岁月的沉淀,都是智慧的结晶。本文针对目前尚处于研究空白的古籍修复工具,进行历史沿革、演变发展及使用规律的梳理研究,从多年的操作经验出发对古籍修复中的工具能更好地使用、分类及维护进行探索。
从目前所使用的工具材质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有动物毛、木质、竹质、牛角、棕丝、金属等,每一种材质都有其独特的实用价值。传统的工艺与工具都是珍貴的文化遗产,都是历史上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国家对待文物修复越来越重视,修复界对待修复中工具使用的科学化与专业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新材料、新工艺的合理制作,可以更好地生产出制作精美、方便使用的修复工具。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古籍制作、修复工具发展的历史看,任何工具的使用都会遵循由简到精、有弱到强这样的规律。技艺的进步必然带动使用工具的发展,这种发展必然是对多种材料的认识、喜好决定的。
参考文献:
[1]杜伟生.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图解[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2]朱赛红.古籍修复技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张进进(1980-),河北省威县,本科,安徽博物院,馆员,研究方向:纸质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