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川
云南省农信社召开2019年度工作会议
近日,云南省农信社召开全省农信社2019年度T作会议。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党委书记杨小平、云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张霞到会指导。
2018年,云南农信紧紧围绕“三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八大产业、 “三张牌”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深化金融服务,加强经营管理,加快经营转型,全力防控化解风险,深入构建“一体两翼”经营格局,扎实推进“二次创业”,经营业绩稳中向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云南农信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深入构建“一体两翼”经营格局,坚持支农支小、坚持零售银行战略定位,推动转型发展。数据显示,云南农信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年末余额3329.3亿元,占全省银行业涉农贷款的34.96%,较年初增加98亿元;为917万户农户建立了经济档案,建档面达到95%农户贷款余额1885亿元,比年初增加186亿元,有贷款余额农户占比24.53%,比年初提高0.99个百分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贷款持续增长。省联社与省委农办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明确了农信社金融服务乡村战略的日标任务和措施。同时,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两增”。小微企业贷款年末余额2278亿元,占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32.07%;小微企业贷款客户达到24.3万户,较年初增加2.1万户。
个人贷款较快增长。2018年末,个人贷款余额达3073亿元,较年初增加482亿元,增幅达18.62%,增量、增幅均创近三年同期新高。当年新增个人贷款客户16.7万户;贷记卡发卡新增41.3万张,同比增长76%;贷记卡消费交易金额466亿元,同比增长23%。
加大对优质项目和重点产业的信贷投放。围绕云南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重点做好金融服务,2018年末,“五网”建设贷款余额373亿元,“四个一百”重点项日贷款余额58亿元,“三张牌”建设贷款余额195亿元,“八大产业”贷款余额256亿元。
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云南农信按照“成熟一家、改制一家”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县级行社农商银行改制,启动26家县级联社改制组建农商银行工作,已有17家向监管部门提交了筹建申请。
2019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奋力进行“二次创业”,推动云南农信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經营转型,深化构建“一体两翼”经营格局着力加强经营管理,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深化改革,建立适应新时代金融业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发挥农信社的职能作用。
在加快构建“一体两翼”经营格局方面,云南农信将坚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坚守支农支小主体定位,服务好“三农”和优质项目、优质企业,用好、用活富余资金,在支持全省实体经济发展中优化农信社业务结构和资产配置,把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三张牌”、乡村振兴、幸福产业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四个落地”,即抓好主体责任落地、客户金融需求服务落地、保障机制落地、风险措施落地。有效支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企业,使全省农信社“三农”金融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巩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排头兵作用充分发挥。
在打造零售银行方面,云南农信将更加注重科技水平的提升和运用,发挥科技对服务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创新获客渠道和服务,建立健全多元高效的服务响应机制,增强服务的易得易用性;在管控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效率,体现金融服务效率为先的特征,提升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在做好农户传统金融服务的同时,立足当地,提前谋划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外出务工农民的金融服务;围绕客户需求差异化,积极推动传统经营模式向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揽子、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大资管模式转变;从传统的“存贷服务机构”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
云南农信2019年将按照“巩同、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服务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实体经济与普惠金融落地,坚持产业优先,坚持“大小新优”布局,强化公平信贷原则,更好发挥云南农信金融活水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浇灌与滋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