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钰
语文学习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在彰显点拨、引领效能的基础上强化阅读的监控作用,组织学生对自身的阅读行为进行自我观察、深入内省,并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入感知,最终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前置问题,促发学生的自我质疑
强化对学生阅读状态的自我监控,教师可以尝试问题式阅读方式,即通过一系列彼此相关、相互联系的问题,促进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借助于内部的言语来指导和调控学生的阅读理解。以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展现一个栩栩如生的老人形象,在教学中,教师可先行出示两个问题:作者对老人的热情好客十分欣赏,所以决定三十年后再来天游峰游玩;课文中描写天游峰险峻的语段,你觉得有什么作用?在问题设置之后,教师相机为学生提供一份进行阅读理解监控的对照单,供学生自我叩问:解决上述问题你觉得关键点是什么?课文是否已经提供了足够支撑的信息?之前的学习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你是否可以运用之前学习积累的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否能够将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运用到其他问题的回答中?
有了相应问题的设置,又有了对照单的支撑,学生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有了自我观察、自我监控以及自我评价的有效抓手,有效地增强了阅读理解效能。在后续性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随着自觉监控的不断实践和运用,对于阅读监控就能变得更加纯熟。
二、紧扣策略,促发学生的自我解释
学生的阅读绝不是一种信马由缰的放任自流,尤其是在阅读监控状态下需要有基本的策略作为支撑:比如紧扣课题结合自己的想象提出问题、尝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区别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在大脑中展开想象进行补充、根据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速度进行阅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进行图文并茂的阅读。教师可运用“出声思维”的方式进行示范,帮助学生紧扣策略形成独特的自我解释。如“说罢,老人朗声大笑”,这看似一句极其普通的话,为什么却是“朗声大笑”呢?联系上下文就可以揣测老人大笑背后所蕴藏的真意——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教学过程中,教师时而以自己的思考打开学生对文本语段的关注范畴和深度,时而又运用及时地提问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教师示范的方法对课文最后一句話进行了解读:“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进行属于自身独特的解释:有同学说作者运用了充满自信、豁达开朗这两个核心词语,这与我第一次阅读课文形成的感觉是相同的;有的认为笑声原本是不可能伴随着作者一起回到住地的,但由于老人的精神品质已经深深地感染了学生,这笑声已经成为了老人精神的一种象征,回到住地其实就是对老人精神的一种认可和肯定。
在这样的策略下,教师所采用的监控式阅读管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洞察了大意、解释了疑问,更明晰了语段中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构建起了文本前后的联系,不断地提升了学生阅读理解的监控能力。
三、回顾总结,促发学生的深度反思
基于自主状态下的监控阅读,除了需要教师进行及时而精确地评价,还需要组织学生对自己的监控活动过程、取得的结果以及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进行及时反馈,并对自己参与的过程进行深入而独特的反思,借此形成相应的调控和改进。笔者在教学中就积极尝试运用学习笔记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为例。在学完课文之后,笔者改变教师总结的做法,放手让学生通过撰写笔记的方式进行了自我反思,他们不再是信口就来的片言只语,而是经过思维梳理和语言组织的完整总结。如一学生这样写道:老师一开始就向我们提出了问题——“姥姥剪纸的技艺如此精湛,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呢?”我没有任何头绪,但再次回到课文中时,我发现有一句话特别关键,那就是:“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剪纸……”当我放声朗读几遍之后发现,语句中的“普普通通”已经变得不再普通,我展开想象的翅膀,好像看到了姥姥戴着老花镜,熟练地剪着各种造型的剪纸。于是作者就一直围绕着姥姥剪纸的过程,结合了作者的打闹以及人们的评价,更深刻地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有了这样的思考,我深深地懂得了,读书要紧扣关键语句,做好记号,并在大脑中展开丰富的画面,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文本。
在展示了这样的总结后,引导大家对照自己的想法谈感受,或者谈共鸣之处,或者做做补充,或者表达自己不同的收获。这样有目的地去总结课堂学习的重难点,有利于全面构建对课文的整体认知。
儿童言语思维的发展需要经历社会性的外部语言向个体性的自我中心语言,然后再逐步内化的过程。儿童内部语言形成之后,才能真正开始实现内在语言和策略的自我监控。教师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问题前置、传授策略和回顾总结的方法,为阅读搭建了监控管理的有效支架,让学生经历了完整的阅读过程,从而使得学生内部的言语机制和鲜活语言变得更加明亮而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