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创业就业。[注]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学理论》2017年第11期,第9-20页。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2015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系列文件[注]分别是《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20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2016)和《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的意见》(2018)。,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返乡创业热情被迅速激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监测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返乡农民工中,选择创业的占10.9%,创业范围覆盖一、二、三产业。[注]《进一步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2018-01-19)[2019-05-20],http://www.scio.gov.cn/32344/32345/37799/37791/tw37793/Document/1617258/1617258.htm.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注]《进一步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意见〉政策解读》,(2018-01-23)[2019-05-20],http://www.scio.gov.cn/34473/34515/Document/1617831/1617831.htm.但是,在地理空间上,中国的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存在着较强的耦合关系[注]佟玉权、龙花楼《脆弱生态环境耦合下的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2期,第50-54页。,这些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业态选择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强约束。三峡库区[注]三峡库区是我国长江上游的重点生态保护区,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人口密度350人/k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在库区超过千万的人口规模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7.8%,是西南地区农民工重要输出源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淡水资源库,在长江生态链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保护好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及其水体,国务院要求在三峡库区增强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确保上游及库区水质保持优良。[注]《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2017-04-04)[2019-05-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04/content_5165309.htm.在区域产业发展上,特别强调要注意促进三峡库区内相关产业的布局与该地区生态及资源环境相协调[注]黄云、廖铁军《三峡库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及动态变化》,《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第81-91页。,避免产生污染转移和环境风险聚集。[注]《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09-25)[2019-05-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25/content_9092.htm.这就意味着,返乡农民工在三峡库区等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的创业业态选择受到很强的限制。作为生态脆弱的典型地区,三峡库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库区居民的安稳致富,提高库区自我发展能力,但另一方面也对三峡库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构成压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冲突加大。[注]甘宇、邱黎源、胡小平《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与创业收入的实证分析——来自三峡库区的证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3期,第107-113页。因此,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研究三峡库区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业态选择方向,对缓解类似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冲突,促进返乡农民工在生态环境约束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创业业态,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英国国际发展署(the UK’s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DFID)于2000年构建了SLA框架(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注]DFI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 London: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0,pp.68-125.。SLA框架由五部分组成,即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结构和制度的转变、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其中生计资本被划分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物化资本五种类别。在可持续生计框架内,不同的生计资本状况决定着农户具体的生计策略选择。生计策略是由一系列的生计活动所组成,在差异化的生计资本存量下,家庭中的各种生计活动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家庭生计策略,进而实现家庭的可持续生计。从这个角度上看,生计资本作为实现家庭可持续生计的关键因素,是当前政府及学术界在讨论解决地区贫困、优化弱势群体生活环境及条件时的介入点和研究客体。[注]张丽萍、张镱锂、阎建忠、吴莹莹《青藏高原东部山地农牧区生计与耕地利用模式》,《地理学报》2008年第4期,第377-385页。;苏飞、马莉莎、庞凌峰等《杭州市农民工生计脆弱性特征与对策》,《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第3期,第389-399页;梁流涛、许立民《生计资本与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3期,第63-69页。
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基础上,Ellis认为,农户生计策略受外部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内部所占有的资本所约束,在这些约束当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的获得受到外部制度和社会关系的调节。[注]Ellis F. Rural livelihoods and divers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苏芳等对农户生计策略进行量化研究后认为,金融资本是农户从事非农生计策略的关键主导因素,金融资本的增加,将使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农生计策略。[注]苏芳、蒲欣冬、徐中民等《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6期,第119-125页。赵雪雁等发现,农户所占有的生计资本决定着其生计活动的取向,自然资本不足将迫使农户另外寻求其他的谋生方式,而人力资本存量低、物质资本与金融资本缺乏则直接局限农户的生计多样化。[注]赵雪雁、李巍、杨培涛等《生计资本对甘南高原农牧民生计活动的影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4期,第111-118页。丰沛的自然资本与金融资本受农户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制约,导致它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力难以发挥作用,因此,物质资本与自然资本丰富的农户愿意选择涉农生计策略,而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农户则更倾向于选择非农生计策略。[注]蒙吉军、艾木入拉、刘洋等《农牧户可持续生计资产与生计策略的关系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321-328页。国内外的学者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提出以及完善做出了贡献,认为农户生计策略受自己所占有的生计资本所约束,这些生计资本约束程度对个人和家庭获得收入的活动具有决定作用。[注]张应良、陈海莲、卢旭《农户创业活动的多重功效及其传导机理——重庆例证》,《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57-64页。但从研究对象看,大部分文献的研究对象聚焦于普通农户,针对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群体缺少关注;另一方面,目前很多文献聚焦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所占有的生计资本对其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对生态环境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讨论较少,这为本研究提供了深入讨论的空间。
研究中所用数据来自课题组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在三峡库区开展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效果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机制的实地调查问卷。问卷的问项主要包括返乡农民工个人及家庭特征、返乡农民工对创业的认知和响应、创业的外部支持和评价以及创业所在区域的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内容。在调查中,课题组主要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正在进行创业的库区返乡农民工[注]纳入本研究的样本对象均为至少创业一年以上的库区返乡农民工,或曾经有过一年以上创业实践但由于各种原因暂时结束创业的库区返乡农民工。进行调查,以获取相关数据。为体现三峡库区作为西部山区的典型代表性及其本身的社会经济分异规律,并获得库区各区域的准确信息,实地问卷调查按照库首、库中和库尾的格局,涵盖库区内15个区县,占库区区县总数的83.33%。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成功收回1163份,回收率为77.53%。在问卷的处理环节,剔除了关键问项缺失的问卷,最终进入研究分析框架的数据共906份,有效率为77.9%。此外,通过一对一访谈的形式获取近百人的创业信息和反馈。在返乡创业农民工样本中,年龄主要集中在25-55岁之间,68.69%的创业者为男性,82.35%为已婚或者有生活伴侣状态。
返乡创业农民工是农村地区中特殊的群体,在实践生计过程中,他们所需要的生计资本与普通农民有着较大的区别。参考国内外学者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已有的生计资本量化研究[注]Jiggins J., How poor women earn income in sub-Saharan Africa and what works against them, World Development, No.7,1989, pp.953-963;Sharp K., Measuring Destitution:Integrat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in the Analysis of Survey Data, IDS Working Paper, 2003,pp.217-233;李小云、董强、饶小龙等《农户脆弱性分析方法及其本土化应用》,《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4期,第32-39页。,结合三峡库区特有的生态环境特征、资源禀赋特征及三峡库区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生计特征,本研究进一步调整了指标体系。根据各类资本的可获得程度,我们从三峡库区返乡创业农民工所占有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物化资本分别展开陈述。本研究所用指标主要采用三峡库区返乡创业农民工评价的方式获取。
人力资本指标指的是返乡农民工家庭实施生计策略过程中必须拥有的劳动力质量,包括拥有的用于谋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以及劳动能力等。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作为主要代理变量。考虑到三峡库区农民工的务工经历及接受创业培训可能对其创业的启动及后续经营有重要影响作用,我们还考察了其外出务工时长、接受过的创业培训等两个变量。
在人力资本指标中,样本对象的受教育程度主要为中学程度,其中初中水平占比40.62%,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占比17.77%,这两部分人数合计超过总样本量的一半。这意味着大部分库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水平,受教育程度不高。在培训方面,表示接受过培训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为398人,占比43.93%,表明政府提供的创业培训覆盖面较小,而且在接受过创业培训的样本对象中,有一部分样本对象表示从培训中没有获得支持,这部分样本占比13.58%。此外,在样本对象的务工时长中,大部分样本对象的外出务工时长集中在3-10年,这部分样本占比高达65.56%。
在生计资本语境下,社会资本是指返乡农民工家庭实施生计策略过程中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数量及质量。在三峡库区农村社会中,返乡农民工是否曾为村干部、家庭重要外部关系从政或经商,能够直接影响家庭在农村社会中的地位,在资源获得、信用评估以及对家庭生计策略的变化方面均可能有较大的正向影响。而针对本研究所讨论的话题,在类似的生产环境和资源获得可能性下,周边是否有创业成功的人对家庭的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参照和影响作用,可以在创业遭遇市场风险时,获得较好的指导和支持。
在社会资本指标中,9.82%的样本对象有担任村干部的经历。在回答“周边是否有创业成功的人”时,85.65%的样本对象作出了肯定回复,这表明创业具有传导效应,良好的创业氛围可以促进创业活动的发生。但是我们也观察到,明确表示创业成功的人对自己影响较大的占44.04%,而明确回答创业成功的人对自己影响不大的占到41.61%。在“有没有亲戚从政或经商”这一问项中,73.84%的样本对象作出肯定回答。其中,42.27%的样本对象认为这些亲戚并未对自己创业有明显的影响,而31.57%的样本对象表示这些亲戚对自己创业有很大的影响。
在生计资本语境下,金融资本是指返乡农民工家庭实施生计策略过程中可以调配的资金,主要包括家庭年收入、可获得的贷款等。贷款渠道包括金融机构(例如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非金融机构(例如亲戚朋友借款筹的资金)。本文采用返乡农民工创业初投资金规模、家庭的年收入、正规信贷的可获得性、非正规信贷的可获得性来衡量金融资本。
在金融资本指标中,创业初投资金主要在1-5万、5-10万和10-50万之间,这三个幅度的占比都为27%左右。考查这三个区间的宽度可以发现,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初投资金主要集中于1-10万元,初投资金额度并不高。而在“上一年度家庭收入”这一问项的回答中,家庭收入为10万元以下的占42.5%,这显现出创业初投资金与家庭的年度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融资可得性中,超过一半的样本对象明确表示正规渠道融资较为困难,非正规渠道融资虽然也不是十分顺畅,但相对而言比正规渠道难度小一些。
在生计资本语境下,自然资本是指返乡农民工家庭所能够支配的、蕴含在其所处自然环境中有价值的资本,即有价值的自然资源存量和环境服务。受制于三峡库区的功能性要求,三峡库区对自然资源利用的首要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由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具体行业不同,如果单纯使用一般的自然资源进行分析,所获得的回归结果可能与分析的目标产生偏差。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引入返乡农民工创业所需场地、家庭所能支配的平整耕地存量等变量来测量自然资本。
在自然资本指标中,88.3%的样本对象表示有合适的创业场地,37.31%的调查对象表示目前的创业场地仍然不足;对于“本地平整的土地存量”这一问项,约50%的样本对象表示本地平整土地较少,这严重制约了创业活动的开展和扩大;而在“本地的地貌特征”中,72.63%的样本对象认为三峡库区为山地,这与三峡库区的地貌特征相吻合;不到10%的样本对象表示本地地质灾害较多,但是在“创业计划是否受到库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一问项中,16.89%的样本对象表示创业计划受到库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明显,15.34%的样本对象表示经营活动受到库区地质灾害的影响。
在生计资本语境下,物化资本是指返乡农民工家庭在实施生计策略过程中,所使用的除自然资源以外的物质,主要包含基础生产资料和公共基础设施两大类。由于创业方向和行业存在差别,因此在生产资料上难以比较。但是地区基础设施对于该区域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决策和创业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而三峡库区基础设施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这对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我们使用地区交通、用水、用电等的便利程度对该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刻画。
在物化资本指标中,超过20%的样本对象认为本地的交通运输不便利;而对于用水和用电便利程度,超过10%的样本对象持否定的态度;对于网络和无线通讯,超过20%的样本对象对这两项指标不满意;接近一半的样本对象认为本地获取市场信息便利程度不高。
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是基于自身所占有并可以自主支配的生计资本所作出的经济决策。在返乡创业农民工群体之中,创业是其最重要的家庭生计,需要根据自身占有并可以自主支配的生计资本对创业业态进行选择,业态选择的过程就是他们生计策略选择的过程。
表1.返乡创业农民工业态选择
首先,我们观察三峡库区返乡农民工创业选择的业态频数,这个指标表示农民工创业所选业态的具体样本数(见表1)。返乡农民工创业所选业态中,频数最高的四类业态分别为“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其创业频数分别为212、191、187和91,均明显高于其他业态,这四类业态的频数总和占样本总数的75.17%,即大部分返乡农民工选择这四类业态进行创业。
进一步,我们观察返乡农民工创业业态与其务工期间工作内容的相关频数,可以发现,选择“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有接近一半曾经在务工时有类似的工作经验;而选择在“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创业的农民工,在务工期间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大多与现在创业业态无关。调查信息显示,选择“住宿和餐饮业”的绝大部分调查对象实际从事的是餐饮业和食品加工,选择“批发和零售业”的绝大部分调查对象实际从事的是零售业。这是由于餐饮业和零售业进入门槛低,初投资金少,市场有刚性需求,创业风险较小,在外出务工积累一定的创业资金和学习到管理经验后,可以较快地实现创业,并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资金的回笼,若发现风险能够及时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保本增效的目的。而选择“农、林、牧、渔业”的返乡农民工,大多是基于所选业态的技术门槛低,并且自己有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经历,积累了相关种养技能。
不同业态选择下的人力资本指标差异情况如表2所示。我们发现,选择“农、林、牧、渔业”的返乡农民工处于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占比为28.02%,初中文化水平的占比也明显高于其他业态。这表明选择“农、林、牧、渔业”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在回答“是否接受过相关创业培训”这一问项时,选择“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返乡农民工超过半数表示“没有接受过”,而选择“农、林、牧、渔业”的返乡农民工表示接受过相关创业培训的占比为47.25%,并且从中受益很大。我们认为,这与选择“农、林、牧、渔业”的返乡农民工的初始受教育程度低有很大关系,他们通过培训弥补了初始受教育程度的不足。此外,相对于其他业态而言,规模化种植养殖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需要较强的管理能力,因此通过培训,他们可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表2.不同业态选择下的人力资本的差异
对不同业态选择下的社会资本差异分析发现,选择“农、林、牧、渔业”的返乡农民工对社会资本的依赖程度较高(见表3)。首先,选择“农、林、牧、渔业”的返乡农民工有担任村干部经历的占比为23.08%,而选择在“批发和零售业”创业并且有担任村干部经历的返乡农民工仅占这一业态的7.45%。显然,选择“农、林、牧、渔业”与选择其他业态的返乡农民工相比,在担任村干部这一经历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其次,在回答“周边有没有创业成功的人”和“有没有亲戚从政或经商”这两个问项时,回答持肯定态度并明确表示帮助较大的农民工中,选择“农、林、牧、渔业”的返乡农民工占比最高。选择在“农、林、牧、渔业”创业的返乡农民工的上述特点,可以看出种植养殖业态对自身社会资本依赖程度比其他业态要高。一方面,种植养殖业态对资金、土地、水源等资源诉求较高,担任村干部这一经历可以提高返乡创业农民工获取这些稀缺资源的便利程度;另一方面,农业领域创业不仅受市场因素影响,同时受自然因素影响,风险较其他业态要大,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通过从周边创业成功和政商领域的亲友中获得信息和经验等方面的支持,有助于降低创业的风险,进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对不同业态选择下的金融资本差异分析发现,返乡创业农民工对外融资普遍困难(见表4)。对于正规渠道融资的可得性,只有约10%的返乡农民工表示相对容易,超过50%的农民工表示从正规渠道融资困难;非正规渠道融资可得性虽然比正规渠道融资可得性略高,20%左右的返乡农民工觉得非正规渠道融资相对容易,但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比值。从总体上看,返乡创业农民工融资十分困难,与所选创业业态的差异关系不大。归根到底,返乡农民工创业规模小、资产少、可抵押的资产不足,融资问题始终备受困扰,大多存在自身流动资金不足的缺陷。尽管近年来中央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从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但是正规金融机构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对涉农贷款管理十分严格,贷款审核流程较长,导致返乡创业农民工通过正规渠道融资的难度增大,时间成本也较高。虽然非正规渠道融资能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活动提供流动资金,但这些非正规渠道融资的成本一般比正规渠道融资明显偏高,无形中将增加创业农民工的负担。
表3.不同业态选择下的社会资本差异
表4.不同业态选择下的金融资本差异
对样本对象在不同业态[注]具体的业态划分与表2、表3和表4一致。选择下的自然资本[注]自然资本指标包括:创业场地的满足程度、本地区平整土地的规模、本地区的地貌特征、创业计划受库区自然环境影响程度、经营生产过程中受地质灾害影响程度、本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等指标。差异分析发现,在涉农创业样本对象的回答中,表示“有足够的创业场地”的占65.38% ,表示“有创业场地,但不够”的占30.77%,即绝大部分选择“农、林、牧、渔业”的农民工表示创业场地基本上满足了自己的创业需要,这意味着库区内的种植养殖规模化程度并不高。但选择“农、林、牧、渔业”业态的农民工中,超过四成表示他们的创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如在回答“库区常见的滑坡崩塌库岸坍岸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是否影响经营生产”这一问项时,就有超过30%的涉农创业样本对象表示自己的创业活动受到影响。显然,正是由于库区自然环境欠佳,山地为主要地貌,使得他们的创业规模难以扩大。相对而言,选择了其他业态的农民工对自然环境的诉求相对较低。选择“批发和零售业”和“住宿和餐饮业”业态的返乡农民工认为自然环境对他们的创业活动“有很大影响”和“有影响”的占比仅为10%左右,而选择“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业态创业的返乡农民工认为自然环境对他们的创业活动“有很大影响”和“有影响”占比仅有2.17%。[注]限于篇幅,省略了不同业态选择下样本对象的自然资本分析数据,有兴趣的读者可向作者索取。
对不同业态[注]具体的业态划分与表2、表3和表4一致。选择下样本对象的物化资本[注]物化资本指标包括:本地的交通运输便利程度、本地生产用水便利程度、本地生产用电便利程度、本地上网便利程度、本地手机信号强弱程度、本地获取市场信息便利程度等指标。的差异分析发现,选择“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这三类业态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对自身所处地区的基础设施的评价较为一致。比如对本地的交通运输便利程度的评价,超过80%的上述三类业态的返乡农民工,认为本地交通运输比较方便。对本地生产用电便利程度的评价,选择这三类业态创业的返乡农民工中,超过九成认为本地生产用电比较方便。但是,选择“农、林、牧、渔业”业态进行创业的农民工,对自身所处地区的基础设施的评价要比其他业态创业的评价低10%左右,特别是在“本地获取市场信息便利程度”这一问项之中,超过20%的农民工表示获取市场信息不方便。[注]限于篇幅,省略了不同业态选择下样本对象物化资本差异的分析数据,有兴趣的读者可向作者索取。显然,这与“农、林、牧、渔业”这一业态产销一体化有很大的关联。一方面,虽然规模化种植和养殖能够通过产销一体化实现生产利润最大化,但是其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高,不仅在生产环节对水、电等有着较为刚性的要求,在销售环节对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也有着较为强烈的诉求。另一方面,规模化种植养殖的业态特点决定了这一业态的创业地点大多位于偏远野外,各类基础设施条件相对不足,与选择“农、林、牧、渔业”的农民工相较而言,其他几类业态经营场所大多位于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的场镇,因此并没有表现出较低的评价。
首先,通联成本高,销售半径突破有困难。库区内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及其使用成本,直接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的效率。三峡库区地处内陆,地理位置上具有相对劣势,库区中交通通达状况不佳,较高的通联成本及时间成本难以在外向型经济中取得竞争优势,也直接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及其扩张成本难以降低,从而使得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销售半径突破受阻,多以本地销售为主。其次,产业空心化导致产业链较短。库区产业空心化,直接导致产业结构不理想,现有产业的产业链较短,产业化项目的全局性支撑力弱,导致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出,库区内返乡农民工创业内容有限,难以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业态选择的多样化。第三,融资困难。创业资金的缺乏,不仅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意愿,也制约返乡农民工现有经营项目规模的扩大及经营内容的转变。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对融资有强烈的诉求,但是在实践中,囿于返乡农民工自身资产条件,可充当抵押物的资产较少,同时社会资本少,缺少正规金融机构所要求的财政供养人员的担保等原因,导致融资渠道不通畅。
一方面,人力资本存量少是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业态选择的重要因素。由于返乡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即使得到地方政府的创业培训,也仅是获得政府服务流程等方面的知识,对其创业具体经营和发展的系统提升帮助较小。基于库区返乡创业农民工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较少的现状,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所选择的业态没有过多的技术技能方面的要求,经营及生产环节较为简单,他们往往通过增加劳动投入、忍受恶劣工作条件的方式来保持市场优势,甚至简单依赖于偶然性的优势条件,比如自有住房处于人流量较多的地方,进而开设超市从事批发零售业务等。另一方面,风险偏好较小。在进行创业业态选择时,返乡农民工谨小慎微,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经营方向。风险小意味着创业风险处于农民工自身可控或者可预见的范围之内,因此库区返乡创业农民工要么选择自己熟悉的规模化种植养殖等涉农行业,要么选择投资小、资金回笼快的食品加工、居民生活服务等行业,即使经营失败,也不会造成不可逆的经济困境。较低的风险偏好较好地解释了返乡农民工选择的具体创业业态。
在人力资本提升方面,要充分结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需求和特点,考虑本地区的创业环境及特色,积极开展相应的创业培训及指导,同时要针对本地区经济建设及其配套的相关产业或就业途径,提供相关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讲座等,提高返乡农民工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甚至可以遴选部分有知识、有阅历的创业者,集中送至相应的产业基地或者科研院所进行培训,返回后由该部分学员向其他同业人员或下属进行传授,实现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等创业知识的“传帮带”效果最大化。同时,地方政府应发挥自身组织性强等优点,引进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及人才到库区中定期定点服务,保障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能够获得及时的技术指导。另外,可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成立公司、行业协会等,响应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诉求,组织行业专家指导生产,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丰富他们创业业态选择渠道。
在融资政策方面,总结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试点经验,进一步探索农村有效抵押物范围的设置,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设置返乡农民工创业征信保障基金,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返乡农民工信用贷款机制,例如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信用乡村和信用园区推荐免担保机制,降低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融资阻力,提高返乡创业农民工的金融可得性,缓解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周转资金紧缺的现实问题,稳步助力返乡农民工扩大创业规模,增强其市场灵活性和竞争力。
在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使用方面,大力完善返乡农民工创业集中区域的水、电、交通、物流、通信、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在不违反法律和政策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用水、用电和用地标准,在不改变农地、集体林地、草场、水面权属和用途前提下,允许建设方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农用地的有关规定整合资源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