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凤喜
(广西合山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广西 合山 546508)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药物或者无菌溶液输入静脉以达到补充电解质和水、补充营养物质、增加循环血量以及治疗疾病的目的[1]。静脉输液不会受到肝脏首过效应影响,具有高效、快速等特点,常被作为临床重要给药途径之一。有资料显示[2],在我国,使用静脉输液进行治疗的患者人数高达70%,远远高于国外的20~30%。患者和其家属对输液相关问题有安全需求以及知情了解需要,输液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因此,需要对静脉输液患者采取有效积极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3]。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对静脉输液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管理的具体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选取我院2015.01~2017.12收治的300例静脉输液患者进行研究,将2015.01~2016.06收治的148例静脉输液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6.07~2017.12收治的152例静脉输液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86例,女62例,年龄在60~78岁(74.52±3.26)岁,观察组男88例,女64例,年龄在63~80岁(74.63±3.2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包括认真核对患者的用药信息,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等。
观察组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包括:⑴设置风险管理小组,对输液流程进行完善,制定出应急预案,对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指导和管理。⑵仔细查阅病历,并做到用药告知和知情用药。⑶输液卡管理规范化:做到每位患者一张输液卡,明确输液内容、操作者、核对者、签名以及时间。⑷班次管理:根据各班次工作量以及季节变换进行弹性缩班,以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⑸重视细节管理:充分做好输液前各项准备工作,嘱患者输液前应适量进食,并排空大小便,天气较冷时应对手背浅静脉进行热敷。改善输液环境,通过张贴有关输液的温馨提示以缓解环境的不良情绪。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对输液顺序进行合理安排,根据药物种类和患者的情况调节滴速。⑹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给予其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并取得其信任与配合。⑺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由两位护士就输液内容进行核对,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换接可能产生反应的药液时应进行冲管,以防药物间发生相互作用。⑻履行告知义务:告知患者和其家属输液目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取得其同意与配合。
观察患者的安全需求及护理管理后的输液质量。在输液期间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询问的方式统计患者对安全的需求。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对照组想了解自身病情分别有126例、123例,占82.89%、83.11%;想了解药效分别有119例、116例,占78.29%、78.38%;要求资历较高护士进行操作分别有111例,108例,占73.03%、72.97%;希望药物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分别有99例、95例,占65.13%、64.19%;要求护士和医生好好配合有71例、68例,占46.71%、45.95%。
观察组无痛输液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发生渗出、肿胀、淤青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输液质量情况对比(例,%)
临床执行静脉输液操作时,患者和其家属对输液过程、用药情况以及病情关注度较高,为满足患者和其家属的安全需求,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采取相应护理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对输液技术、用药以及病情等问题关注度较高,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提出的安全需求以及相应咨询应做到仔细倾听、耐心解答以及及时处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对静脉输液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无痛输液人数多于对照组,渗出、肿胀以及淤青人数少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预见性识别风险,科学全面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输液质量。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健康指导,积极解答其提出的问题,尊重其知情权和人格权,做到准确、及时、认真细致为其提供服务,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技术水平,努力做到无痛输液和一针见血,输液部位出现发红疼痛时,可能是药物刺激所致,护理人员适当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缓解其不良情绪,并减慢输液速度。
综上所述,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满足输液患者对安全的需求,促进输液质量的提高,值得广泛采用。